日本亲鸞着。在净土文类钞中。由六十行百十二句而成。与正信念佛偈少异,而义意则全然相同。正信偈由第十八之因愿文「叁信十念」而题為正信念佛。此偈由其成就之文「闻名欢喜,」而命名念佛正信。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谓调达比丘,染着世利,于阿难所求学神通,能于虚空作十八变,涌没自由。时阿阇世王太子,见其神变,日给五百釜食,随时供养。于是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勿学调达,贪着供养,自陷于罪,亦陷他人。遂说偈喻云:芭蕉以实死,竹芦实亦然,駏驉坐妊死,士以贪自丧。(梵语调达,华言天...
《三藏法数》 / 282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万物常变转之意。涅槃经十四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為乐。」此名诸行无常偈。亦曰雪山偈。此一偈為总佛法之大纲,各依其宗义,所释不同。今明通途之一义,则诸叁世迁流之有為法,名為诸行。诸行為无常,是生灭之法,此生灭之法,是苦。此半偈是流转门。灭此生与...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法华文句云:法者,轨则也;师者,训匠也。谓师于妙法自行成就,又能以妙法训导于他,故称法师。 一、信力故受,信,信向也;受,领纳也。谓以信向之力,听闻正法,乃至一句一偈,领纳在心,故名信力故受。 二、念力故持,念,忆念也;持,执持也。谓所闻之法,由忆念之力,执...
《三藏法数》 / 246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严饰珍宝之塔也。法华经宝塔品曰:「尔时多宝佛,於宝塔中分半座,与释迦牟尼佛。」佛祖统纪四十一曰:「无着禪师入五臺,至金刚窟见山翁。翁说偈曰:一念净心是菩提,胜造恆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洞山良价禪师為广接上中下之叁根而开五位。其法借易之卦爻而来。先以阴阳之爻如图相对。(-)正也,体也,君也,空也,真也,理也,黑也(--)偏也,用也,臣也,色也,俗也,事也,白也。取离卦回互叠变之而為五位。先言变叠之次第,则离卦如,第一重之,则為重离卦,第二取重...
《佛学大辞典》 / 1038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庄严净土之七宝,柔软如草,故云宝性功德草。以草為喻也。净土论偈曰:「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隣陀。」同论註曰:「此间土石草木各有定体,译者何缘目彼宝為草耶?当以其葻能荣[卄/眇]故,以草目之耳,余若参译当别有途。」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与[法身偈]同。又佛所说之经卷,谓之法身舍利。如来所说实相中道之理,不改不变,性相常尔,故云法身舍利。法华经法师品曰:「经卷所住处,皆应起七宝塔,极令高广严饰,不须復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来全身,此塔应以一切华香瓔珞繒幢幡伎乐歌颂供养恭敬尊重讚叹。」西域记...
《佛学大辞典》 / 172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字子元,号无学,宋庆元府人,年十四至径山参佛鑑,年十七有所省悟。佛鑑寂后,徧歷诸处。年叁十六,了然大悟,更无餘蕴。太傅贾似道,闻元道誉。引使住天台山真如寺,元开堂酬佛鑑之恩,居七岁,侵於北虏兵戈,去而至温州雁荡,兵役压温境,举眾逃窜,元独兀坐堂里,虏首欲加刃,...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谓毗卢遮那如来,以本愿力,现法界无尽身云,遍一切处,常转无上法轮,令诸众生入华藏海,无有穷尽,故知此经,难可限量,然自狭至宽,略明十类。故现相品云:毗卢遮那佛,愿力周法界,一切国土中,恒转无上轮。是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略本经,谓此经一部...
《三藏法数》 / 951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金光明经一曰:「懺悔品。」金光明最胜王经二曰:「梦见金鼓懺悔品。」妙幢菩萨,梦金鼓出大音声而说懺悔之偈颂。次日述之於佛前。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Pārājika,六聚罪之第一,戒律中之严重罪也。新作波罗闍已迦,波罗市迦。戒经谓之弃(犯者不收於内法而弃於外之意也)。僧祇律谓之退没(退没道果也),不共住(不入僧数也),堕落(堕阿鼻地狱也)。十诵律谓之堕不如意处(由犯此戒与魔战而堕於负处也)。四分律谓之断头(以无论...
《佛学大辞典》 / 645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王舍城中有一菩萨,名信相(最胜王经曰妙幢),一时作是思惟:何因?何缘?释迦如来寿命短速,方八十年耶?復更念如佛所说,有二因缘,寿命得长:一,不杀。二,施食。而我世尊於无量百千万亿那由陀阿僧祇劫修不杀戒,具足十善,饮食惠施,不可限量,乃至以己身骨髓肉血,令飢饿眾...
《佛学大辞典》 / 409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佛有生身法身二种,故舍利亦有二种,八石四斗之遗骨,生身之舍利也。所说之妙法,法身之舍利也。故谓之法身舍利偈,又云法颂舍利,略曰法身偈。说四諦中苦集灭叁諦之偈颂也。而常约於其说苦諦之诸法从缘生一句,称為缘生偈,又曰缘起偈,智度论十八引[虫毘]勒论中所说曰:「佛於四...
《佛学大辞典》 / 554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Hiraṇyasa tati,数论师自在黑作,有七十行偈颂。其时国王赏之以金,故彼以之為名誉,而名為金七十论,或云论之长行(解释偈颂之语曰长行)為天亲所作者非是,述彼宗二十五諦之义,叁卷,陈真諦译。唯识述记一末曰:「有外道,入金耳国,以铁鍱腹,顶戴火盆,击王论鼓,求僧论议...
《佛学大辞典》 / 375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般若波罗蜜多咒四名之一。此咒独绝无伦,故曰无等等咒。无等等者无等无等也。般若心经曰:「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中略)是无等等咒。」同略疏曰:「四独绝无偈,名无等等咒。」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大日经二入真言品偈曰:「我觉本不生,出过语言道,诸道得解脱,远离於因缘,知空等虚空。」此五句如其次第说五大之深义者也。其先本不生為字,空大之义,而一切诸法等虚空不可得之意也。其故亦以诸法本来不生不灭,故其為空与虚空等。是不存一物,空大之德也。然明五字之观,有遮...
《佛学大辞典》 / 226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建康沙门慧炬与天竺叁藏胜持编禪宗诸祖传法之讖记及宗师之机缘,名為宝林传(稽古略叁),如七佛之说偈,世尊之拈华,皆宝林之捏造也。而传灯广灯等诸录皆因袭之以為口实。释门正统四曰:「德宗之末,乃有金陵沙六慧炬,撰宝林传,夸大其宗。至与僧传所记,如皂白...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五代梁时明州奉化布袋和尚,自称契此。又号长汀子。形裁腲脮。蹙额皤腹。出语无定。时号长汀子。常荷一布袋入鄽,见物则乞。一日,有僧在前行。师拊其背。僧回首。师曰:乞我一文钱。曰:道得即与。师放下布袋,叉手而立。保福和尚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放下布袋。福曰:為祇如此...
《佛学大辞典》 / 189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Dharmottara,阿罗汉名。玄义释籤六曰:「达磨鬱多罗者,此云法尚,是阿罗汉。佛灭后八百年中於婆沙中取叁百偈以為一部,名杂阿毘曇。」他处多作达磨多罗。见[达磨多罗]条。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法华经寿量品偈曰:「常在灵鷲山,及餘诸住处。眾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隐,天人常充满。」此六句為法界道场偈,亦曰寿量四土偈。以此六句中自具四土也。文句言常在灵鷲山,是实报土,為叁世常住之净土,故谓為他受用报身所居之实报土,為证实相之理者所得之果报,故谓為...
《佛学大辞典》 / 254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又云重愿。谓法藏菩萨前立四十八愿,后更立叁誓也。又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七愿誓名号叁誓中重誓名声超十方,故云重誓。礼讚曰:「当知本誓重愿不虚。」正信偈曰:「重誓名声闻十方。」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法华经法师品所说:一、受持法师,忆持而不忘者。二、读经法师,正心端坐,目覩经,口宣句读者。叁、诵经法师,习读既熟,不对文自然能诵者。四、解说法师,解说文句而授人者。五、书写法师,书写经文而广流布於世者。经曰:「若復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乃至一偈,於此经卷...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四分律曰:「食粥有五事:善除飢,除渴,消宿食,大小便调适,除风患。食粥者,有此五善事。」僧祇律二十九之偈曰:「持戒清净人所奉,恭敬随时以施粥,十利饶益於行者:色,力,寿,乐,辞,清辩,宿食风除飢渴消。是名為药佛所说。」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宗家所立之法身各异,其观法亦不同,今言性宗之法身观,往生要集中本引诸经,明观佛之法身,以真如平等五相观如来也。盖丈六之佛身,具叁十二相,所谓该种种之德者,為叁身中应身之事,由凡夫之有差别心,作如是观耳,若离凡夫之有差别心,自无差别平等之心观之,则诸相尽寂灭,无...
《佛学大辞典》 / 250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Gāthā,译曰颂。定字数结四句者。不问叁言四言乃至多言,要必四句。颂者,美歌。伽陀者,联美辞而歌颂之者,故译曰颂。见[伽陀]条。又偈训為竭,竭也。摄尽其义之意。天台仁王经疏中曰:「偈者,竭也。摄义尽,故名為偈。」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唐明洲奉化县释契此,蹙额皤腹。言语无恒,随处而睡,常以杖荷布囊,见物则乞,分少许入袋,号长汀子布袋师。后梁贞明叁年丙子叁月示寂。辞世之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不自识。世以為慈氏之垂迹。见宋僧传二十一,传灯录二十七。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谓受戒者一旦违反戒法也。破戒者所受之戒体,尚存於身中也。行事钞之叁曰:「十轮云:破戒比丘,虽是死人,是戒餘力犹示於人天导行,犹如牛黄麝香烧香等喻。佛因说偈:瞻卜华虽萎,胜於一切华,破戒诸比丘,犹胜诸外道。」末法灯明记曰:「若有戒法,可有破戒,既无戒法,由破何戒...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又云略戒:「诸恶莫作,眾(或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等之偈颂也。是过去七佛所通说,又為通於一切大小乘之戒经,故谓之通戒。七佛各有通戒。见七佛通戒条。(CBETA註:疑為见[七佛通戒偈]条)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往昔阎浮提之国王也。受韦罗摩婆罗门之教,十二岁间设大施,最后对一婆罗门破身上之肉為灯炷供养之,闻佛法之一偈。见智度论十一。梵Vāsava。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叁衣与鉢也。二者為僧之资物最重大者。观出家受戒之时,最初即以衣鉢具足為条件可知也。后為袈裟与铁鉢之意。禪家以道授受,谓為授受衣鉢。传灯录一曰:「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復告迦叶:吾将金缕僧伽梨衣,传付於汝。转授补处,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坏。」六祖坛经曰:「五祖忍大...
《佛学大辞典》 / 351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律云:佛住舍卫城时,难陀母作食,先饭比丘,然后自食;复作釜饭,逼上饭汁自饮,即觉身内风除,宿食顿消。由是多水少米合煎,复用胡椒荜茇调和,以奉世尊。由是佛听比丘,从今日后,许食粥,有十种利。时世尊即说偈曰:持戒清净人所奉,恭敬随时以粥施,十利饶益于行者,色力寿...
《三藏法数》 / 347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释迦之异名,大日经疏四曰:「是故无量应度眾生四种魔军由此退散,是故号為寂业师子。」演密钞五曰:「号為寂业师子者,偈中云释师子救世,具足应云释迦师子救世。偈以五字成句,故略去迦字但有释字。此释迦言,寻常翻译或但為能,或云能人。今云寂业者,盖依字门而立其名,谓前梵...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法华经序品曰:「持净戒犹护明珠。」梵网经偈曰:「诸佛子!宜发大勇猛,於诸佛净戒护持如明珠。」六度集经叁曰:「具戒行者心无秽浊,内外清洁。凡夫犹瓦石,具戒高行者若明月珠也。」笺难一曰:「经护明珠,或是明月珠也。」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有二说:一贤首所说之十类:一恒本,不可说之微尘数身,现微尘数之剎土,尽未来际,念念常说普说未曾休止者。是不可结集,此事出本经不思议品。二大本,如海云比丘受持之普眼经者。以须弥山聚之笔,四大海水之墨,书一品之修多罗,尚不可穷尽,如是品其数过尘沙,此亦非贝叶之所可...
《佛学大辞典》 / 449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又明念佛行者助道之人法曰:「此有叁:一须善明师内外之律,恭敬承事能开除妨障之人。如大论云:雨堕不住山顶,必归下处,若人憍心自高,则法水不入,若恭敬善师,则功德归之。二须如同行之共涉险,乃至临终互相劝励。法华云:善智识是大因缘。叁於念佛相应之教文,常当受持披读习...
《佛学大辞典》 / 422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智度论二谓「如舍利弗有瞋恚餘习,佛由禪定起经行,罗睺罗从佛,佛问罗睺罗:何故羸瘦?罗睺罗以偈答佛:若人食油则得力,若食苏者得好色,食麻滓菜无色力,大德世尊当自知。佛问罗睺罗眾中谁為上座?罗睺罗答和上舍利弗。佛言舍利弗食不净食。尔时舍利弗转闻是语,即时吐食,自作...
《佛学大辞典》 / 391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各出本论) 一、百论,僧肇法师云:佛入灭后八百余年,外道纷然,异端竞起,邪辩逼真,殆乱正道。有提婆菩萨乃作斯论,所以防正闲邪,大明于宗极者矣。论有百偈,故名百论。(梵语提婆,华言天,龙树弟子也。) 二、中论,中论即观论也。僧睿法师云:论有五百偈,龙树菩萨之所...
《三藏法数》 / 351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宋永嘉乐清(浙江温州乐清县治)人。姓陈氏。世营渔业。长入景德寺為童行,天圣中,试经得度。初参金鑾善,又謁叶县省,皆不契。仍东游至姑苏翠峰,謁雪竇重显,汲水担柴,辛惨练修,一日有所悟其机,偈曰:「一二叁四五六七,万仞峰头独足立,驪龙頷下夺明珠,一言勘破维摩詰。」...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胎藏金刚之两部曼荼罗,流布於世者。本為现於空中者,故云现图。或為现所图示者,故云现图。金曼者,金刚智,不空所传,胎曼者,善无畏所传,或云两曼皆善无畏所传。曼陀罗大钞一曰:「此现图曼陀罗者。善无畏叁藏捨国位入秘密教,奉值金刚智受两部大法,為北天竺坚陀罗陀国大王授...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Mahā-maudgalyāyana,比丘名。法华经作大目犍连。阿弥陀经作摩訶目犍连,略曰目犍连,又曰目连。新称曰摩訶没特伽罗,没特伽罗子。姓也。译曰大讚诵,大莱茯根,大胡豆,大採菽等。佛十大弟子之一人。称為神通第一者。初与[舍利弗]同為六师外道之一人,颇精通教学。虽领一百徒弟...
《佛学大辞典》 / 485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外道六种之论也。婆藪盘豆法师传曰:「四皮陀六论。」百论疏上之下曰:「六论者:一式叉(Śikṣā)论,释六十四能法。二毘伽罗(Vyākaraṇa)论,释诸音声法。叁柯刺波(Kal a)论,释诸天仙上古以来因缘名字。四竪底沙(Jyotiṣa)论,释天文地理算数等法。五阐陀(Chandas)论,释...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解修法坛之作法也。先取去坛上之铃杵及内外之供养器等,次涂涂香於手,住於妙观察智印(或法界定印),大坛中有字,变成大风轮,吹散地轮,而破坏此坛。所谓成者必坏也。次作普印,诵缘起法身偈叁度。诵已。以印左转叁返,随意破坏。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一、八字一句之四句偈,名阿菟吒阐提Anustubh-chandas,谓之处中偈。二、六字一句之四句偈,名初偈。叁、二十六字一句之四句偈,名摩罗Māla,谓之后偈。四、以六字以下為句之四句偈,谓之周利偈Śrī。参照[阿菟吒阐提]条。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禪林类集曰:「肇法师遭秦王难,临就刑说偈云:四大元无主,五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见[四大]条。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勅修清规佛降诞曰:「维那宣疏毕,举唱浴佛偈云: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眾。五浊眾生令离垢,同证如来净法身。」偈出浴像功德经。日本莹山清规浴佛偈曰:「稽首大圣薄伽梵,天上天下两足尊。我等今以功德水,灌浴如来净法身。」未知出於何典。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如来為今日眾生悲智双行摄化之宿因有二种。即大愿力(因位之誓愿力),昔行力(因位之万行力)也。华严经疏一曰:「一者大愿力故。现相品云:毘卢遮那佛,愿力周法界,一切国土中,恒转无上轮。兜率偈云:如来不出世,亦无有涅槃,以大愿力,示现自在法。诸会佛加,皆大愿力。及餘...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言戒定慧不离自性也。六祖坛经偈曰:「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叁昧。」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梵志名。智度论一曰:「摩犍提难佛之偈曰:决定诸法中,横生种种想。悉捨内外灭,云何当得道?佛答曰:非见闻觉知,非持戒所得;亦非不见闻,非不持戒得。如是论悉捨,亦捨我我所。不取诸法相,如是可得道?摩犍提问曰:若非见闻等,非持戒所得。亦非不见闻,非不持戒得。如我心观...
《佛学大辞典》 / 313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譬人身為盛粪秽画瓶也。菩萨处胎经一曰:「如画瓶盛粪。」释门归敬仪曰:「或比行厕画瓶,或拟危城坏器。」道真记中曰:「次喻出大丈夫论。彼云:画瓶满粪秽,外饰若汝憎,此身臭秽满,云何汝不厌?」(语法偈颂也。今检丈夫论无此文)。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天台所立之諦理。空諦,假諦,中諦也。昔北齐慧文禪师自记曰:我独步河淮,呼谁為师?若得经则以佛為师,若得论则以菩萨為师。乃入大经藏,烧香散花,反手执之,得龙树菩萨所造之中观论。开论读之,至观四諦品:「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之偈,恍然悟...
《佛学大辞典》 / 950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唐贞观时二僧,高僧传。丰干师居天台国清寺,出云游,适閭丘胤出守台山,问彼有贤达否?曰寒山文殊,拾得普贤,状如贫子,又似风狂。閭丘至任,入寺见二人拜之。二人曰:丰干饶舌。便连臂走出,寻其遗物,见拾得偈词。四库书目有寒山子诗集二卷。丰干拾得诗一卷。参照[寒山]条。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第一祖龙树菩萨,第二祖天亲菩萨,第叁祖梁曇鸞和尚,第四祖唐道绰禪师,第五祖唐善导大师,第六祖横川之源信和尚,第七祖黑谷之源空上人也。此七祖為日本真宗开祖见真大师所自定。见正信偈。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法华经信解品偈曰:「长者有智,渐令入出。经二十年,执作家事,示其金银,真珠玻璃,诸物出入,皆使令知。犹处门外,止宿草庵。自念贫事,我无此物。」是长者有智故运其方便也。此止宿草庵,譬般若时之转教付财。二十年者,标依二乘法而断惑证理也。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一切菩萨之所行,无不悉迴向眾生与菩提。故法华经化城喻品,十方梵天,讚叹大通智胜佛偈文之终,特诵愿以此功德等迴向之伽陀,易行品弥陀章之终。讚弥陀偈之终,起信论之末等,皆有迴向之偈颂。此等皆以讚叹着作之功,迴向於眾生与佛道也。因之行法会其终末亦必使一人先诵迴向文之...
《佛学大辞典》 / 260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法华经随喜功德品曰:「如来灭后,若比丘等,闻此经,随喜已,从法会出,至於餘处,若為父母,若為善友,随力演说,是诸人等闻已随喜,復行转教,餘人闻已,復随喜转教。如是展转至第五十。其第五十善男善女随喜功德,我今说之。有大施主,满八十年布施一世界人以种种娱乐之具,知...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2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人之六识,譬如龟之藏六支也。杂阿含经四十叁曰:「过去世时,有河中草,有龟於中住止。时有野干,飢行觅食。遥见龟虫,疾来捉取。龟虫见来即便藏六,野干守伺,冀出头足,欲取食之。久守龟虫,永不出头,亦不出足。野干飢乏,瞋恚而去。诸比丘汝等,今日亦復如是。(中略)尔时世...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多求而无厌足為贪,贪心固着而不离云着。法华经序品曰:「贪着於名利,求名利无厌。」宝积经七十八坚牢比丘壁上偈曰:「邪念生贪着,贪着生烦恼。」遗教经曰:「若有智慧则无贪着。」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一卷,唐地婆訶罗译,说佛在忉利天為观音菩萨分别:「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之一偈,书写之而安置於塔内。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 / 《佛说造塔功德经》一不捨正法戒,如来一切之圣教皆当修行。二不捨离菩提心戒,菩提心為菩萨万行之幢旗,若丧失之则万行将依何而示导?叁不应慳吝法戒,诸胜法為大圣之遗财,若慳吝不与,则与盗叁宝物同。四不饶益行戒,於一切眾生不可作不饶益之行,应普摄一切眾生,為入道之因缘。大日经具缘品说此...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佛说七俱胝佛母準提大明陀罗尼经一卷,金刚智译,称為金刚智仪轨。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一卷,不空译,称為不空仪轨,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一卷,地婆訶罗译。七佛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法,一卷,善无畏译。七俱胝独部法,一卷,善无畏译。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以大藏经译為满州文字之馆也。啸亭续录一曰:「乾隆壬辰,上以大藏佛经,有天竺番字、汉文、蒙古,诸繙译。然禪悟深邃,汉经中咒偈,惟代以翻切。并未得其秘旨。清文句意明畅,反可得其叁昧,故设清字经馆於西华门内,命章嘉国师综其事,达天莲筏诸僧助之,考取满誊录纂修若干员,...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Śloka,又作首卢迦,首卢柯,输卢迦波,室路迦,室卢迦。总算经论文字之名也。叁十二字名一首卢(首卢迦為韵文之名,谓一句叁十二语為节者。算散文之经,亦依此算法,谓為叁千颂十万颂等)。玄应音义十七曰:「首卢,亦名室路迦;或言输卢迦波,印度数经皆以叁十二字為一输卢迦;...
《佛学大辞典》 / 214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法华经寿量品曰:「自我得佛来,所经诸劫数。无量百千万,亿载阿僧祇。」总有二十五行偈。取最初二字而称為自我偈。常别诵习之。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指提婆品龙女所颂深达罪福相等叁行半之偈也。龙女先颂此偈,后献宝珠。以珠显偈之意也。玄义私记六曰:「指叁行半偈名献珠偈,珠表得记,偈明成菩提事,珠显偈意故也。」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宋高宗绍兴初,吴郡延祥院沙门茅子元,曾学於北禪梵法王会下。依倣天台,出圆融四土图,晨朝礼懺文,偈歌四句,佛念五声,劝诸男女,同修净业,称為白莲导师。号其徒曰白莲菜(但喫菜不茹肉,故曰菜),亦曰茹茅闍梨菜。护生之一戒最谨之。见释门正统四,佛祖统纪五十四。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续高僧传六曰:「曇鸞或作峦,雁门人。初研究四諦之佛性,註解大集经,半而罹疾,欲以长生之道究佛教之蕴,学仙法。大通年中,至梁接陶隐居,得仙经十卷,欲往名山依法修治。行至洛下,途遇天竺叁藏菩提留支,问曰:佛经中长生不死法有胜此仙经者否?留支唾地曰:是何言也?此方何...
《佛学大辞典》 / 250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一卷,梁录失译。佛在鸡罗莎山顶,一比丘為恶病所持,一比丘為恶鬼所持,请虚空藏菩萨哀求於佛,佛现神力,七佛於空中各说一咒。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烦恼為魔军分為十种。智度论十五曰:「问曰:何处释烦恼為魔?答如杂宝藏经中,佛说偈语魔言:欲是汝初军,忧愁為第二,飢渴第叁军,渴爱為第四,第五睡眠军,怖畏為第六,疑為第七军,含毒為第八,第九利养军,着虚妄多闻。第十军自高,轻慢出家人。诸天世间人,无能破之者。我以...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戒经有广略之二教,佛成道后十二年间,大眾清净,无犯戒者,故未曾立一戒,唯说略偈总劝诫善恶,故谓之略戒,又云略教。十二年以后弟子行法渐流放逸,污清净之法海,因随缘制之,遂至有五篇七聚之多。谓之广戒,又云广教。略教局於利根,广教通於利钝二机。四分僧戒本曰:「善护於...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金刚界诸经诸会之通名。金刚界之法,有十万偈十八会,总名金刚顶。金刚有坚固利用二义,以喻实相不思议之理体坚固常住,如来之智用锐利,摧破惑障,顶者最上尊胜之义,此法於诸大乘中最胜无上,犹如人身之顶也。金刚顶经慈觉疏一曰:「言金刚顶者,是十八会都名也。」又曰:「言金...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Jñātaka,南天竺国王名。龙树菩萨為此王作偈赠之。称為禪陀迦王偈。藏经中有龙树菩萨為禪陀迦王说法要偈。寄归传四曰:「龙树菩萨以诗代书,名為苏頡里离佉,译為密友书。寄与旧檀越南方大国王,号娑多婆汉那,名市演得迦。」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九十五种之外道,以十一宗统收之。 一数论师,计冥諦生。从数起论,故名為数论,又论能生之数,故名為数论。其造数论及学数论者,皆名数论师。计冥諦生者,百论云:由冥生觉,乃至神我,共成二十五諦。前二十四諦从神我生,以神我為主。神我者常觉明了,常住不坏,而摄受诸法。是...
《佛学大辞典》 / 833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天台所立之叁諦叁观也。就所观之理,谓為叁諦,就能观之智,谓為叁观。观一念之心无相為空,观此心具一切法為假,观此二者不二為中。空以破一切法,假以立一切法,中以妙一切法。此叁者為一法之异名,故谓為即空即假即中。祖庭事苑曰:「天台智者以龙树偈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
《佛学大辞典》 / 207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如世流布之观音籤,以竹策刻善恶之语句者。此灌顶梵天神策经梵天王所说也。经曰:「我(梵王)常见诸异道辈九十五种,各有杂术,為人决疑。而今世尊,正觉最上。更无此法,是故啟问,唯愿听许。佛言:梵王善哉善哉!(中略)若四辈弟子,欲為人行此神策法时,当以竹帛书此上偈,以...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宋慈云之天竺别集中有往生正信偈,弥陀经正信偈。日本见真大师教行信证之行卷,有正信念佛偈,又略文类有念佛正信偈,意同而文少异。其徒称為正信偈。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神秘之筮策也,作策百,一一记梵天之偈颂一偈者。神策经曰:「今欲承佛威神之力,出梵天结愿一百偈颂以為神策,惟愿世尊许可此事。」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又曰无言行或无言戒,行无言之一种佛法。无言童子是也。大集经十二无言菩萨品曰:「王舍城师子将军家產一子。当其生时,虚空之中多有诸天作如是言:童子!当应念法,思惟於法。凡所发言,莫说世事,常当颁宣出世之法,常当守口,慎言少语,莫於世事起诸觉观,当依於义,莫依文字。...
《佛学大辞典》 / 507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法相以唯识為中道,叁论以八不為中道,天台以实相為中道,华严以法界為中道。中者,不二之义。绝待之称,双非双照之目也。中论偈曰:「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是中道义。」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不立文字祖祖本传之禪也,对楞伽经所说之如来禪而立此称。即以如来禪為教内未了之禪,以祖师禪為教外别传至极之禪也。传灯录十一(仰山章)曰:「师问香严:师弟近日见处如何?严曰:某甲卒说不得,乃有偈曰: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无卓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师曰:...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又作优多梨。仙人名。释迦之本生,尝於过去住波罗捺国,求正道之念深,自剥身皮為纸,折取身骨為笔,以血和墨,听受书写婆罗门所诵之颂偈。见贤愚经一,菩萨本行经下。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弥陀如来為菩萨时立四十八愿已,更立誓,斯愿不满足我不成佛也。无量寿经上曰:「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正觉。我於无量劫,不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正觉。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靡所闻,誓不成正觉。」谓之叁誓偈。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智慧之功能也。高僧传六曰:「藉慧能於前因,发胜心於旷劫。」 又(人名)禪宗东土第六祖也。姓卢氏,叁岁丧父。及长,家益贫。採薪贩卖养母。一日入市,闻人读金刚经。问其所得,謁蘄州黄梅山五祖弘忍禪师。五祖问曰:汝从何处来?答曰:岭南。师曰:岭南人无佛性。能曰:人即有...
《佛学大辞典》 / 409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一卷,唐裴休集。集录亲闻於希运禪师者,间或记其月日。文辞简洁,一读可以知禪要,又得窥其宗渊源。卷首有裴休序。卷尾附禪师宛陵录一卷。然收於景德传灯录者,题為黄檗希运禪师传心法要,删各章之岁月,又於卷末省略叁分之一、却附加裴休之传心偈四言长一篇。唐大中十一年成。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称佛之智慧光,云真实明。是叁德中般若之德也。赞阿弥陀偈曰:「智慧光明不可量,故佛又号无量觉。有量诸相蒙光晓,是故稽首真实明。」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一无餘记,佛现前授记某甲眾生於某劫中作佛,号某如来,如是有国土眷属等了了说之,故名无餘记。如世尊復言:若我在世,或灭度后,闻诸法华经一句一偈者,我皆為授无上菩提之记,是名无餘记。二有餘记,如言告眾生汝於未来某佛时当毕此罪,某甲如来為汝授记之类,是名有餘记。復言...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心如明镜,能照万像,故曰心镜。圆觉经曰:「慧目肃清,照曜心镜,圆悟如来无上知见。」神秀禪师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臺。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起信论曰:「眾生心者,犹如於镜。镜若有垢,色像不现。如是眾生,心若有垢,法身不现故。」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讚叹佛十颂之句也。又曰金刚句偈,金刚讚,金刚讽咏。大日经七曰:「又以持金刚殊胜之讽咏供养佛菩萨,当得速成就。即说执金刚阿利沙偈曰:无等无所动,平等坚固法,悲愍流转者,攘夺眾苦患,(中略)不染一切趣,叁界无所依(云云)。」此讚有十颂,名金刚句等。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Ghantā,梵语犍稚,译曰鐘,又曰磬。為作法事时集眾而打者。增一阿含经曰:「阿难即升讲堂,手执犍稚,并作是说:我今击此如来信鼓,诸有如来弟子眾者,尽当普集。尔时復说此偈:降伏魔力怨,除结无有餘。露地击犍稚,比丘闻当集。诸欲闻法人,度流生死海。闻此妙响音,尽当云集此...
《佛学大辞典》 / 228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青社人。姓李氏。於妙相寺试经得度,习百法论。一日叹曰:「叁祇途远,自困何益。」乃入京师听华严尝读法慧菩萨偈,至即心自性句,猛省曰:「法离文字,寧可讲耶?」去叩禪林,参浮山法远於圣巖寺,随侍凡六年。洞下宗旨,悉皆究明。远即付大阳警玄之顶相,皮履,直裰,更嘱曰:代...
《佛学大辞典》 / 205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大日经五秘密曼荼罗品,如来说发生偈,是由六大生四种法身,四种曼荼罗,叁种世间,且示诸法常住也。偈曰:「能生随类形,诸法之法相。诸佛与声闻,救世因缘觉。勤勇菩萨眾,及人尊亦然。眾生器世界,次第而相生。生住等诸法,常恒如是生。」此中前之能生二字,是六大,随类形已下...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本有今无。本无今有。叁世有法。无有是处。」此偈涅槃经九及十五,廿五,廿六(南本经)四处说之,是名四出偈。又名柱偈,四柱文。法华文句记六上曰:「此一偈四处出之,古人名為涅槃四柱,亦云四出偈。故知释不当理,涅槃室倾。」辅行五曰:「又以四出偈消,言四出者,此偈四处...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出於无量寿经上卷。法藏比丘诣世自在王佛所讚佛德之偈文曰:「光顏巍巍,威神无极,如是燄明,无与等者,日月摩尼,珠光燄耀,皆悉隐蔽,犹若聚墨。」云云凡八十句。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梵语修多罗Sūtra之译意。又曰契经,或曰经本。 (一)叁藏之一。对於律及论而言。即佛所说之教法也。涅槃经第十五所谓:「从如是我闻乃至欢喜奉行,如是一切,名修多罗。」大毘婆沙论第一等所谓律及论,詮戒及慧,而经则詮定者,即是也。论其字义,瑜伽师地论第二十五,谓:「能...
《佛学大辞典》 / 1373字 / 1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自作善恶之业而自受苦乐之果也。正法念经七,狱卒呵责罪人说偈曰:「非异人作恶,非人受苦报,自业自得果,眾生皆如是。」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第一毘婆尸佛Vi aśyi,第二尸弃佛Śikhi,第叁毘舍浮佛Viśabhā,第四拘留孙佛Krakucchanda,第五拘那含牟尼佛Kanakamuni,第六迦叶佛Kāśya a,第七释迦牟尼佛Śākyamuni也。此中前叁佛出於过去庄严劫之末。拘留孙佛以下,出於现在之贤劫。见法苑珠林八、佛祖统纪叁十。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又作云黄山。在浙江义乌。上有峴壁,高百丈,广叁十五丈,可俯瞰华溪。傍有如来峰,七佛峰。梁天监年中善慧大士栖居此山顶,躬耕行道,因以有名。彼「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之偈,盖咏当时之景物者。大同五年,创寺於双檮树下,名曰双林寺。陈天嘉二年...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Ka imala,罗汉名。付法藏之第十叁祖。付法藏传五作「比罗」,摩訶止观一上作「毘罗」,佛祖统纪一作「迦毘摩罗」。摩揭陀国人,初為外道,有叁千弟子,屈服於马鸣之谈论,而為其弟子,於南天布法付法於龙树。作无我论一百偈。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融通圆门章曰:「十界一念,融通念佛,亿百万徧,功德圆满。」此四句一偈总括融通念佛宗之宗意。上二句举所修之法,下二句举所得之益。本宗既以圆融為旨,则十界具一念,一念起十界。十界一念,一念十界,融通彻底,无二无别也。故一称一切称,一切称一称,一人之称名,交络於沙界...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维摩詰之女。生未几,大如八岁,容姿端正。城内之人,争来求婚不止,月上女即告曰:我当自选其人。期日,会城内士人,其时月上女於眾中上於虚空,说偈使眾人听之。大眾闻已,各止婬心,头面顶礼於女之下。自尔月上女诣佛所与舍利弗对扬深义。见月上女经。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对於习气之称。正现起之烦恼正体曰正使。其烦恼之餘习曰习气。阿罗汉虽断正使,而习气不能亡也。观经玄义分偈曰:「正使尽未尽,习气亡未亡。」四教仪曰:「但断正使不能侵习。」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十二部教中有伽陀与祇夜二者。皆是偈语之体,然祇夜為重说前之经文而结以偈文者,故谓之重颂偈,伽陀不然,為单结之偈文,故曰孤起偈。玄义一下曰:「或孤起偈说世界阴入等事,是名伽陀。」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Prajñātāra,禪家所立西天二十八祖中之第二十七祖也。东天竺人。已得道,至南天竺香至国,度王之第叁子菩提多罗(后改為菩提达磨)而付法。五灯会元(达磨章)曰:「路行跨水復逢羊,独自栖栖暗渡江,日下可怜双象马,二株嫩桂久昌昌。」此四句偈為达磨东来化益之讖也。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十二分教之一,梵语祇夜Geya,译曰重颂。既宣说於上,更以偈颂结之也。法华经序品曰:「欲重宣此义,以偈问曰。」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Loka-geya,译曰重颂。十二分教之一。涅槃经疏八曰:「祇夜,具足应云路伽祇夜。祇夜翻為句,亦云颂。开善云等句,庄严云等颂,光宅云重颂,是颂长行之偈。」以為十二分教之一时,惟祇夜Geya為然,涅槃经疏冠以路伽Loka者,世俗歌之意歟。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偈名。数经论之文字满叁十二字者。百论疏一曰:「婆娑列四种偈:一者以八字為一句,叁十二字為一偈。此是结偈法,名阿菟吒阐提,是经论数法,亦是计书写数法。二者或六字為句,名初偈。叁者二十六字為句者,是后偈。此偈名摩罗,四者减六字為句,此偈名周梨荼。」(梵Anuṣṭubhchan...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坐禪於山林也。法华经序品偈曰:「又见菩萨离诸戏笑及痴眷属,亲近智者,一心除乱,摄念山林,亿千万岁以求佛道。」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白云端禪师偈中之譬喻也。洪觉范林间录曰:「白云端禪师作蝇子透窗偈曰: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难,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平生被眼瞒。」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唐安察禪师之十首偈颂也。一心印,二祖意,叁玄机,四尘异,五演教,六达本,七还源,八迴机,九转位,十一色。见传灯录二十九。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禪林夏安居中行楞严会,每日粥罢集眾诵楞严咒毕,楞严头举普回向之偈,大眾同声念,普回向之偈,真歇禪师所製,勅修清规楞严会载之。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释迦如来之别号。释迦為过去七佛之第七,具长生不死之德,故云第七仙。唐译华严经十二曰:「如来於此四天下中或名一切一成,或名圆满月,或名师子吼,或名释迦牟尼,或名第七仙,或名毘卢舍那,或名瞿曇氏,或名大沙门,或名最胜,或名导师。」增一阿含序品曰:「自归能仁第七仙,...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此经藏内无之。据日本诸书之说,则颇有来歷。如谷响集一曰:「台家经旨相承口诀中云:莲华叁昧经亦云无障碍经,具题云妙法莲华叁昧秘密叁摩耶经。智证大师拔十卷中至要请来云。」鹿王禪院如意宝珠记曰:「兹有经其名云莲华叁昧经,震旦国中唯一部之经也。故震旦青龙寺法全阿闍梨,...
《佛学大辞典》 / 411字 / 1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Dhasmatrāta,阿罗汉名。译曰法救。有四人:一於佛灭后叁百年出世,作无常品等鄔南那颂。俱舍论一曰:「大德法救无常品等。」同光记一曰:「达磨多罗,此云法救。师涅槃后叁百年出世。」二於四百年出世,為婆娑论四评家之一人,俱舍论中往往引之。叁於六百年出世,立漏随增义之人...
《佛学大辞典》 / 250字 / 1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笼头者被於马首之具,角驮者,重荷也。以譬无明业识知见会解。碧巖十七则雪竇颂曰:「脱却笼头卸角驮。」诸录俗语解曰:「笼通[革龙],庞居土偈,觜上着[革龙]头。口中着铁牛。」种电钞二末曰:「笼头谓无明业识。角駄乃知见解会也。」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偏固执於一边不通於他也。广百论释十曰:「偏执如来破相空教。」梁传叁,求那跋摩偈曰:「诸论各异端,修行理无二,偏执有是非,达者无违諍。」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讚嘆佛德之偈文也。瀰满於经中。禪门之疏及迴向之首,以联句或四句偈嘆佛德,谓之嘆佛。祝圣迴向之首曰:「巍巍金相,堂堂觉王。」是也。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1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不论经之长行与偈颂但数文字至叁十二字者谓之通偈。是数经之法也。百论疏上曰:「偈有二种:一者通偈,二者别偈。别偈者谓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皆以四句而成。目之為偈,谓别偈也。二者通偈,谓首卢偈。释道安云:盖是胡人数经法也。莫问长行与偈,但令叁十二字满即便名偈,谓通偈也。...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1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梵语摄拖苾駄Śabdavidyā,五明之一。瑜伽论十五曰:「当知此处略有六相:一法施设建立相。(中略)云何法施设建立?谓名句文身及五德相应声:一不鄙陋,二轻易,叁雄朗,四相应,五义善。」探玄记十二曰:「声论治软智,以解了文章声字。」菩萨持记经叁曰:「声论有二种:一者显示...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1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朝野僉载曰:「崔泰之哭李嶠诗曰:魂随司命鬼,魄逐见阎王。」五灯会元曰:「净曇偈曰:五十六年成话欛,今朝死去见阎王。」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天台所立叁諦之一。一切世间之法,不论有情非情,总為因缘生者,因缘生之法,自体不实,故曰空,此理為真,故曰諦。依中论偈之「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二句而立之。见[叁諦]条。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1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Suhṛ-lekha,译曰密友书。龙树与南大国檀越之书名。见寄归传四。求那跋摩叁藏译之,谓之劝发诸王要偈。义净叁藏译之。谓之龙树菩萨劝诫王颂。并在藏中。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1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又曰神通力。神為妙用不测之义,通為通融自在之义,力為力用之义。谓不测之妙力变,融通自在也。是在定慧,為定力所生属於慧。在如来之四智五智,属於成所作智。法华经序品偈曰:「诸佛神力,智慧希有。」参照[通]条。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1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註之异名。天亲之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一名净土往生论,亦曰净土论,往生论。故曇鸞之註解,曰往生论註,净土论註,单曰论註或註论。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1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一、不自生,法者不由自因生也。二、不他生,法者不由他因生也。叁、不共生,法者不由自他之共因生也。四、不无因生,法者不由无因生也。中观论偈曰:「诸法不自生,是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法华传八曰:「李遗龙者,并州人。其家书业,相继究微。龙父名曰乌龙,偏重此土道教,不信佛教。性耽嗜酒肉,谤佛经。(中略)凡一生中,不书佛经。设復有人,赠投金玉利,都不见经,况自书写。遂发狂乱,语遗龙曰:若汝吾子,不可信佛经。信而犯者,灾横不少。即吐血而卒。后并州...
《佛学大辞典》 / 461字 / 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唐沙门慧海曰:经云有大经卷量等叁千大千界,内在微尘中。一尘者是一念心尘也。故云一念尘中演出河沙偈,时人自不识。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1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自心圆明中,字印形之叁,旋转成就,名為圆镜曼荼罗。由此内心之妙曼荼罗出音声,名為转法轮。其音普徧於十方,名為法螺。大疏八曰:「犹字轮旋转相成,共為一体。如字轮者,印轮身轮亦然。是故解圆镜曼荼罗义时,即解我密藏中转法轮义。转此法轮时,以一音声普徧十方世界,警悟眾...
《佛学大辞典》 / 224字 / 1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檑又作礌,杵类也。以比老秃。群谈採餘四曰:「于谦幼时,僧人兰古春过学堂。见于梳叁角髻。戏曰:叁角如鼓架。于对曰:一秃似檑槌。」桃隐颂偈赵州卧雪颂曰:「苦哉古佛老雷椎。」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1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如多宝塔中所现之多宝佛存全体者,谓為全身舍利。如释迦佛之舍利,谓之碎身舍利。诸法从缘四句之偈,谓之法身舍利。见[舍利]条。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1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谓就经论之解释等,分广略要叁科,以次第詮显一部之眼目也。如於法华一部八卷二十八品,受持读诵,随喜护持者,广也。受持方便品寿量品等者,略也。但护持一四句偈或题目者,要也。此外懺悔亦立要略广之别。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1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偈有二种:一通偈,二别偈。别偈者,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皆以四句成之。通偈者即首卢偈也,不问长行与偈,但以叁十二字名偈,是竺人数经之法也。见百论疏上。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1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一短句,二字乃至五字為一句,四句為一偈。二前句,六字或七字為一句,四句為一偈。叁中句,八字為一句,四句為一偈。四后句,九字乃至二十六字為一句。五长句,二十六字以上為一句。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1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谓成佛之道,唯一而无二道叁道也。法华经方便品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叁,除佛方便说。」此為偈文之语。其本文曰:「如来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说法,无有餘乘若二若叁。」诸师解之,其说不一。台家就藏通别圆四教而对简之,成立唯一圆教。餘乘若二若叁、训為「餘乘...
《佛学大辞典》 / 369字 / 1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六时偈之一。法华懺法曰:「白眾等听说,黄昏无常偈。此日已过,命即衰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诸眾等,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苦空无常,勤慎莫放逸。」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1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说本经以前而為其豫演之经也。如法华经為本经无量义经為开经。 又谓开繙经文也。普通唱「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之偈而繙经卷,称曰开经偈。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1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金华浦阳人。姓蒋氏,字心越,号东皋。十岁薙染。清康熙七年,叁十岁,参翠微阔堂,居二年。堂问狗子话。师将啟口,堂一喝。如此者七八次。他日又入室。堂喝出。於是平生之疑碍冰释。堂乃付偈印证之。师时年叁十叁也。时明僧澄一住日本长崎兴福寺。闻师德望聘之。师遂於康熙十五年...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以血书经文也。梵网经下曰:「若佛子,常应一心受持读诵大乘经律。剥皮為纸,刺血為墨,以髓為水,析骨為笔,书写佛戒。(中略)常以七宝无价香花,一切杂宝為箱囊,盛经律卷。」智度论十六曰:「如爱法梵志,十二岁过阎浮提,求知圣法。(中略)婆罗门言:若实爱法,当以汝皮為纸...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法华经方便品偈曰:「於诸菩萨中正直捨方便但说无上道。」台家释之曰:正者,对傍而言。直者,对曲而言。非通别二教之偏,非人天五乘之曲,故谓為正直之一道。即圆教之一乘是也。法华文句五曰:「五乘是曲而非正,通别偏傍而非正,今皆捨彼偏曲但说正直一道也。」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喻极高也。传灯录招贤大师偈曰:「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谓已造其极,更须增添功夫,向上进一步也。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於一微尘中入一切之叁昧,谓為尘尘叁昧。华严经贤首品偈曰:「一微尘中入叁昧,成就一切微尘定,而彼微尘亦不增,於一普现难思剎。」碧巖五十则曰:「僧问云门:如何是尘尘叁昧?门云:鉢里饭,桶里水。」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禪门宗匠之偈颂。禪源詮曰:「教者诸佛菩萨所留经论也,禪者诸善知识所述句偈也。但佛经开张,罗大千八部之眾。禪偈撮咯,就此方一类之机。罗眾则漭荡难依,就机则指的易见。」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巴者把,鼻者鼻準,无可把持之鼻準也。犹言不得要领。又鼻如鼻祖之鼻,初之义也;巴者助辞,巴鼻者事由之义也。宗门方语曰:「巴鼻之巴,如鼻准之可拿撮也。或曰,巴鼻初也,巴字语助。」类书纂要十二曰:「没巴鼻,作事无根据。」巴一作把,五灯会元曰:「大溈喆偈云:不瞥地蹉过...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