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4 条搜索结果

隐遁者所之茅屋。释氏要览上曰:「西天僧俗,修行多居庵。」刘熙释名曰:「草圆屋曰蒲,又谓之庵。庵,奄也,所以自奄覆也。」拾遗记曰:「汉任末编茅為庵。」后汉书曰:「皇甫规监关中兵,亲入菴卢巡视。注云:菴庐,军行宿室也。」按,今凡奉佛小舍称菴。翻译名义云:菴罗,本...

《佛学大辞典》 / 184字 / 6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六观法

一、观,心会于理为。谓别教菩萨,于十位中,修习空观,故名观。(十者,发心、治地、修行、生贵、方便具足、正心、不退、童真、法王子、灌顶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行观,行即进趣之义。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修习假观...

《三藏法数》 / 489字 / 6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王舍城

梵名曷罗闍姞利呬城Rājagṛha,在中印度摩伽陀国。频婆娑罗王(新曰频毘娑罗)自上茅城之旧都,迁居於此,围王舍城有五山,五山之第一即灵鷲山也。智度论叁曰:「问曰:如舍婆提(Śrāvasti)、迦毘罗(Ka iavastu)、婆罗奈(Vārāṇasi)大城,皆有诸王舍,何以故独名此城為王舍?...

《佛学大辞典》 / 579字 / 6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八背舍

(亦名八解脱,出禅波罗蜜) 背,谓违背。舍,即弃舍。大智度论云:背此净洁五欲,舍此着心,故名背舍。修此观故,发无漏智慧,断叁界见、思惑尽,证罗汉果,即转名八解脱也。(净洁五欲者,若欲界,色、声、香、味、触即名粗弊五欲,名为不净;若色界、无色界,色、声、香、味、...

《三藏法数》 / 948字 / 6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叁惑同异断

叁惑同时可断,抑异时可断,别圆二教不同。别教為隔歷叁諦次第之叁观,其叁惑异断勿论矣。先於十初位发心以空观断叁界之见惑,至第七不退復以空观断叁界之思惑,次叁以假观断界内之尘沙,傍伏界外之尘沙,次於十行復以假观断界外之尘沙,次於十迴向,习中观,伏无明,次於...

《佛学大辞典》 / 323字 / 6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慈恩宗

佛教之一派。天竺有性相二宗,性宗即叁论宗,相宗则从楞伽深密密严等经流出。有瑜伽显扬诸论,而以成唯识论為最。唐玄奘至中印度,就学於戒贤论师。归译传,以玄奘慈恩寺,故号慈恩宗。明季此宗大振,一名法相宗,又名唯识宗。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五因

一、生因,生因者,即业惑也。谓诸众生因业惑而生此身,如诸草木种子,依地而生也。 二、和合因,和合因者,如善法与善心和合,不善法与不善心和合,无记法与无记心和合也。(无记法,即不善不恶之法也。) 叁、因,因者,谓如屋有柱则不倾堕,山河树木因大地故,而得立...

《三藏法数》 / 288字 / 6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四土

台家所立之四种佛土也。一凡圣同居土,人天凡夫及声闻缘觉等圣者,同居之国土也。此有净秽二种,如娑婆世界是同居之秽土,如西方极乐是同居之净土。二方便有餘土,断见思烦恼出离叁界生死之人之生处也。是為修小乘方便道断见思惑之人之生处,故名方便,尘沙无明之惑未尽,故曰有餘...

《佛学大辞典》 / 852字 / 6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香华

香与华俱為供养佛者,六种供养之二。法华经序品曰:「香华伎乐,常以供养。」后分涅槃经举如来荼毘之式曰:「大眾各持无数香华宝幢幡盖供养。」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6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观音顶戴弥陀

观无量寿经述观音之相曰:「毘楞伽摩尼宝,以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大日经一曰:「北方大精进,观世自在者。光色如皓月,商佉军那花。微笑坐白莲,髻现无量寿。」龙树十二礼曰:「观音顶戴冠中,种种妙相宝庄严,能伏外道魔憍慢,故我顶礼弥陀尊。」般...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6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二无常

一、刹那无常,梵语刹那,华言一念。而言无常者,谓此一念之心,生异灭四相,迁流不停,是名刹那无常。 二、一期无常,谓众生受身,虽寿命长短不等,皆名一期。而言无常者,谓诸众生一期受报之身,亦为生异灭四相迁流,终归灭尽,是名一期无常。

《三藏法数》 / 107字 / 6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五蕴

蕴者,积聚之义。谓众生由此五法积聚成身,复因此身积聚有为烦恼等法,能受无量生死也。亦名五阴者,阴即盖覆之义,谓能盖覆真性也。翻译名义云:积集有为,盖覆真性。是也。 一、色蕴,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诸根和合积聚,故名色蕴。 二、受蕴,受即领纳之义。...

《三藏法数》 / 319字 / 6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六、

昔有一病人,众医不能治差,径来投国王,王名萨和檀,以身归大王:“慈愿治我病。”王即付诸师,敕令为治病。诸医启王:“此药不可得。”王问诸师曰:“其药名何等?”“世无五毒人其肉中作汤,服此便得差。何等为五毒?一者无贪淫心,二者无瞋恚心,三者无愚痴心,四者无妒嫉心,五者无...

《杂譬喻经(一卷十一经)》 / 后汉月支沙门支娄迦谶译 / 165字 / 6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

叁佛性

一自性佛性,真如之理,自性常无有变改,一切眾生,本有此性,名為自性佛性。二引出佛性,眾生必假修习智慧禪定之力,方能引发本有之佛性,是名引出佛性。叁至得果佛性,修因满足,至於果位时,本有之佛性了了显现,是名至德果佛性。见华严孔目章。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一印二明

金胎两部之大日菩萨印,皆為徧法界无所不至之塔印,其真言,金大日為之五字明。金刚顶经曰:「诸法本不生(二地),自性离言说(二水),清净无垢染(二火),回业等虚空(二风二空)。」是说无所不至之塔印也。 又大日经真言品曰:「我觉本不生(二地),出过语言道(二水),诸...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6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十种行愿

普贤菩萨于华严会上逝多林中,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如来功德,十方诸佛,经刹尘劫,说不能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也。(普贤者,德周法界曰普,调柔善顺曰贤。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逝多,华言胜林。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

《三藏法数》 / 814字 / 6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六种

种性者,种别性分也。种即种子,有发生之义。性即性分,乃自分不改之义。璎珞经对别教十、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而论,故有六种性。然性通六位种局在因,故前之四位名种;等觉虽在因,然胜前,得称为觉,故不言种也。(局在因者,谓十、十行、十回向、十地皆属于因...

《三藏法数》 / 513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火天

胎藏界曼陀罗第十二外金刚院之一眾。大日如来為引摄事火梵志示现火神之形者。其形与[梵天王]同。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觉了

觉悟了知事理也。无量寿经下曰:「佛眼具足,觉了法性。」楞严经一曰:「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在身内,无有是处。」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一、安心,谓修行之人,于习禅时,或数息,或观心,当须系缘一境,念念相续,安其心,不令散乱也。 二、摄心,谓修行之人,于习禅时,摄心宁静,则禅定可成;若觉一念稍动,即便摄持,令心安也。 叁、解心,谓修行之人,于习禅时,既解知觉观之心,攀缘外广,即当收...

《三藏法数》 / 346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八种身品第八

佛告诸来会菩萨摩诃萨。学无学及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众生所可供养。或有众生。见地。薄地。净地。如来地。辟支佛地。不退转地。道场地。说法地。由此八地成无上等正觉。云何见地。菩萨发意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乃至坐道树。自伏其心...

《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 / 姚秦凉洲沙门竺佛念译 / 3445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1日

叁不退

一位不退,既修得之位次不退失也。二行不退,於所修之行法不退失也。叁念不退,於正念不退转也。此叁不退配於菩萨之行位,依诸宗而异。据法相大乘,则依万劫修因,入十之位,虽识观成就,无復退堕恶业流转生死之位,谓之位不退。既入初地成就真唯识观於利他之行不退失,谓之行不...

《佛学大辞典》 / 331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六界差别品第二十六之一

尔时净饭王并诸营从眷属等,见诸阿修罗王乃至外道婆罗门蒙佛授记,发希有心,叹未曾有:“世尊言音美妙清彻,一切世间闻者忻悦。”时净饭王始见如来,以爱恋故,情意殷勤。 尔时世尊知彼父王心之所念,而告之曰:“大王!我所说法初中后善,其义巧妙,清净一相,梵行圆满。今正说...

《父子合集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诏译 / 3677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7日

一切智句

句者处之义。一切智句者,佛之处也。大日经六曰:「於彼恆勤修求一切智句。」义释十四曰:「句是处义,一切智之处,即是佛也。」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6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日天子

Sūrya,梵语苏利耶,修利,修野等。异名宝光天子,宝意天子。為观世音菩萨之变化身,於太阳中,太阳為彼之宫殿也。立世阿毘日曇论月行品曰:「日宫者,(中略)是宫殿,说名修野。是日天子於其中,亦名修野。」法华文句二曰:「宝光是宝意日天子,观世音应作。」法华义疏一曰...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5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清凉国师

华严四祖。清凉国师,讳澄观,字大休,山阴人,姓夏侯氏。身长九尺四寸,垂手过膝,口四十齿,目光夜发。昼乃不眴,日记万言,七行俱下,才供二笔。年十一,出家。尝以十事自励,尝问径山钦西来宗旨,默受印记。五臺山,疏华严经。后居京师,德宗迎入内,赐号清凉国师。生歷九朝...

《佛学大辞典》 / 246字 / 5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阿难四问

佛将入灭,语阿难大众言。我灭度后,汝当精勤教诫我诸眷属,早求出离,此生空过,后悔无追。时阿难闻佛语已。悲哽呜咽,举体迷闷,时阿泥楼豆。安慰阿难曰,如来灭度时至,今日则有,明旦则无。汝依我语,咨启四问,阿难问已。佛言,汝致四问,为最后问,大能利益一切世间。汝等...

《三藏法数》 / 545字 / 5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六界差别品第二十六之三

佛言:“大王!譬若有人于睡梦中与诸宝媛共相执持,是人觉已,忆念梦中所受妙触,为实尔不?” 王言:“不也!” 佛言:“大王!于意云何?是人所梦执以为实,是智者不?” 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梦中毕竟无有宝媛,况复有彼美妙触耶?当知是人徒自疲劳,都无所得。”...

《父子合集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诏译 / 3177字 / 5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7日

二土

一、性土,法性之理,非秽非净,非广非狭,犹如虚空,徧满於一切处,如常寂光土是也。二、相土,或名净土。或為秽土。随眾生之心行而有种种之差别者。见宗镜录八十九。 又一、净土,為金银琉璃所成种种庄严且无四趣五浊等之杂秽者,如西方之极乐世界是也。此中有报土化土之二。报...

《佛学大辞典》 / 556字 / 5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十二地

十地与等觉妙觉也。大日经疏十曰:「亦如菩萨十二地,即十地等妙之觉,犹如十二月,故此中得一月之分,即是入初地。」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5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六离合释

谓一名之中,有能所等,互相混滥,故须明此六种之释。复以依主等,皆有离合之意,故云六离合释。(离合意者,如依主释中,以眼与识分说为离;眼识通说为合。持业中,藏与识;有财中,金刚与人;相违中,眼与耳;带数中,五与蕴;邻近中,念与慧,其意皆与此同。) 一、依主释,...

《三藏法数》 / 539字 / 5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奢摩他

Śamatha,又作舍摩他、奢摩陀、舍摩陀。禪定七名之一。译曰止、寂静、能灭等。摄心於缘,离散乱也。大乘义章十叁曰:「奢摩他,此翻名止。摄心缘。目之止。」慧琳音义十八曰:「奢摩他,唐云止。」慧苑音义上曰:「奢摩他,此云止息,亦曰寂静。谓正定离沈掉也。」圆觉略疏叁...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5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止观

梵名奢摩他,Śamatha毘鉢舍那Vi aśyana译言止观,定慧,寂照,明静。止者停止之义,停止於諦理不动也。此就能止而得名。又止息之义,止息妄念也。此就所观而得名。观者观达之义,观智通达,契会真如也。此就能观而得名。又贯穿之义,智慧之利用,穿凿烦恼而殄灭之也。若就所修之...

《佛学大辞典》 / 828字 / 5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八种变化

一、能作小,谓菩萨以变化力,能化自他之身,而作小身;或化世界内所有小物,皆如微尘,是名能作小。(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能作大,谓菩萨以变化力,能化自他之身,而作大身;或化世界内所有大物,乃至满虚空中,是名能作大。 叁、能作轻,谓菩萨以变...

《三藏法数》 / 407字 / 5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增劫

劫中人寿自十岁每百年增一年至人寿八万四千岁之间,谓之增劫。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黄龙

宋隆兴府黄龙山普觉禪师,名慧南。受法於慈明圆禪师,於黄龙。神宗熙寧二年寂,寿六十八。大观四年勅謚普觉。传嗣之弟子,有真净之克文,东林之常总,晦堂之祖心等。见续传灯录七、稽古略四。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十受生藏

受生,即生如来家也。藏即含藏之义,含藏所修所证之理也。谓善财童子于华严会上第叁十九参,妙德夜神,问言:云何修菩萨行?生如来家?答言:善男子,菩萨有十种受生藏,若能修习圆满,即入毗卢遮那如来无量受生藏海。愿一切菩萨示现受生,我皆亲近,是名受生藏也。(菩萨,梵语...

《三藏法数》 / 776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六界差别品第二十六之二

佛言:“大王!譬如有人于睡梦中,闻妙乐声,心生适悦。是人觉已,忆念梦中美妙音乐,是实有不?” 王曰:“不也!” 佛言:“大王!于意云何?是人所梦执以为实,是智者不?” 王曰:“不也!世尊!何以故?梦中毕竟无有乐声,何况复有生适悦耶?当知是人徒自疲劳,都无有实。”...

《父子合集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诏译 / 3914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7日

五类说法

一、佛说,佛说者,谓一切经法,皆是佛说也。然华严一经,亦通菩萨、声闻等共说,此言佛说者,如阿僧祇品、随好品,乃是如来亲口宣说也。(梵语阿僧祇,华言无数。) 二、菩萨说,菩萨说者,谓诸大菩萨,互相宣说,以显主伴互融也。如华严经中,十、十行、十回向等品,皆是菩...

《三藏法数》 / 457字 / 5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等觉

佛之异称。等者平等,觉者觉悟,诸佛觉悟,平等一如,故名等觉。智度论十曰:「诸佛等,故名為等觉。」往生论注下曰:「以诸法等,故诸如来等,是故诸佛如来名為等觉。 又大乘阶位五十二位中第五十一位之菩萨曰等觉。是菩萨之极位也。即满足叁祇百劫之修行,别教之菩萨断十一品之...

《佛学大辞典》 / 320字 / 5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尊胜佛顶

一名佛顶尊胜,亦名除障佛顶。是五佛顶之随一,尊胜陀罗尼之本尊,即释迦如来由佛顶现出之轮王形,為佛顶尊中之最尊,故名尊胜佛顶,能除一切惑业,故名除障佛顶。尊胜佛顶修瑜伽法仪轨下曰:「一切佛顶中,尊胜佛顶能除一切烦恼业障故,号為尊胜佛顶心,亦名除障佛顶。」同下曰:...

《佛学大辞典》 / 344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贤劫

过去之劫,名為庄严劫,未来之劫,名為星宿劫,现在之劫,名為贤劫,现在之劫二十增减中,有千佛出世,故称讚之為贤劫。亦名善劫。大悲经叁曰:「阿难!何故名為贤劫?阿难!此叁千大千世界,劫欲成时,尽為一水。时净居天,以天眼观见此世界唯一大水,见有千枝诸妙莲华,...

《佛学大辞典》 / 300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四相约位

四相,即生、、异、灭也。此之四相,乃是本觉心源,无明初起一念之相,而有四种之别。以其细微难见,故约信、、行、向地、等觉、妙觉,从浅至深,次第觉了粗细分齐之相以明之。此之四法,起则从生至灭,觉则从灭至生,故以灭、异、、生而为次第也。 一、十信觉灭相,十信...

《三藏法数》 / 509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西堂

禪林称当寺前之人名為东堂,他山退隐之长老来本寺,名為西堂。以西是宾位故也。见象器笺五。净家袭闻此名,长老称上人。次称西堂。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5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阿罗逻迦蓝

又作阿罗逻迦罗摩。阿罗荼迦逻摩。阿兰迦兰等。佛本行集经二十一曰:「有一仙人修道之所,名阿罗逻,姓迦蓝氏。」中阿含五十六,罗摩经曰:「盛时年二十九,(中略)便阿罗逻迦罗摩所。」般若经五百九十九曰:「阿罗荼迦逻摩子。」若依此等说,则阿罗逻迦蓝,為阿逻罗之具名,然...

《佛学大辞典》 / 216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风灾

大叁灾之一。一大劫中第叁期坏劫之末(合成坏空四中劫為大劫),起而荡尽世界之大风灾也。下自无间地狱,上至色界之第叁禪天。叁灾中灾害最广大者。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5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六坚法

一、信坚,谓别教菩萨,于十位中,修习空观,信一切法皆即真谛,无能毁坏,故名信坚。(十者,发心、治地、修行、生贵、方便具足、正心、不退、童真、法王子、灌顶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法坚,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修习假观...

《三藏法数》 / 499字 / 5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叁种佛眼

佛眼有叁种:一金刚萨埵所变之佛眼尊,瑜祇经说之。瑜祇经金刚吉祥大成就品曰:「时金刚萨埵对一切如来前,忽然现作一切佛母身,大白莲,身作白月暉,两目微笑,二手脐,如入奢摩他,从一切支分出生十凝誐沙俱胝佛,一一佛皆作礼敬本出生,於剎那间,一时化作一字顶轮王,皆执...

《佛学大辞典》 / 318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灯明

神佛前所奉之灯火也。六种供具之一。以标佛之智波罗蜜。菩萨藏经曰:「百千灯明懺悔罪。」无量寿经下曰:「為世灯明最胜福田。」同净最疏曰:「自具智慧,能生物解,名世灯明。」羂索经十九曰:「如是真言,叁徧加持灯明,献供养之,持法者,观蠲诸暗障。」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二种庄严

金刚经云: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非庄严者,即形相庄严也,是名庄严者,即第一义庄严也。 一、形相庄严,谓人若分别佛土是有为形相,而言我能成就者,彼且着色声等境,非真庄严,是名形相庄严。 二、第一义庄严,谓以无所着清净之心,依真实智慧,通达自性之土...

《三藏法数》 / 144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九品

九种品类之意。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也。感,智,机,行等,皆分此等九种之品类,谓為九品惑等。而於净土教亦然。观无量寿经所说上品上生乃至下品下生,為九品,又名九辈。其往生称為九品之往生,其来迎称為九品之来迎,其佛称為九品之弥陀,其...

《佛学大辞典》 / 872字 / 5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八相成道

佛陀以成道為中心,示现由始至终一期之相状,谓之八相成道。成道虽為八相中之一,然為八相中之主脑,故别揭成道之名。八相经论所说存没不同,而大要有二说。大乘起信论所说者,一、降兜率,先於兜率天,在彼天四千岁。见时机熟,遂乘白象由彼天降下之相也。二、入胎,乘白象由摩...

《佛学大辞典》 / 660字 / 5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波吒利弗城结集

阿育王Dharmāśoka即位十七年,即佛灭二百叁十五年,目犍连帝须為上座,会一千比丘,於波吒利弗城诵出法藏。帝须更自作论事Kathāvatthu akaraṇa一千章,驳击异议邪说。盖此结集开会之动机,以阿育王篤信佛法,外道之徒,穷於衣食,作佛教比丘形,混於佛徒中,大混浊佛教教义,為...

《佛学大辞典》 / 555字 / 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苦行外道

俱舍论九曰:「如诸离繫及婆罗门输婆多,般利伐罗多迦等。异类外道,受持种种露形,拔髮,杖乌鹿皮,持髻,涂灰,执叁杖,剪鬚髮等无义苦行。」百论上曰:「勒沙婆弟子,诵尼乾子经。言五热炙身,拔髮等受苦法,是名善法。又有诸师,行自饿法,投渊赴火,自坠高巖,寂默常立,持牛...

《佛学大辞典》 / 297字 / 5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七眾溺水

第一人入水则溺。不习浮,入水故溺,水者生死之河水也,譬一阐提。第二人虽没还出,出已还没。譬人天乘之将进而退者。第叁人没已即出,出更不没。譬内凡之人,内凡者煗顶忍世第一法之四善根也,永不堕於叁恶。第四人入已便没没已还出,出已即,徧观四方。譬四果之人。第五人入已...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5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无始无明

胜鬘,本业,起信诸经论谓之无始无明,菩提心论谓之无始间隔,生死流转之根本惑体也。平等法界之理不达,妄隔平等之理性,谓之无明,又曰间隔。是闇惑之心,体无慧明,故曰无明,闇惑之心,隔离理性,故名间隔。依此无明之间隔而生种种之烦恼,作种种之业,受种种之果也。而名之為...

《佛学大辞典》 / 903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阿鞞

名位。阿鞞跋致之略。玄应音义叁曰:「阿鞞,此译云不退,十经云第七。」见[阿鞞跋致]项。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说遍十处

谓毗卢遮那如来,现法界无尽身云,遍周微尘刹海,常说华严大经,令诸众生咸归性海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说遍阎浮提,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如来于阎浮提,七处九会,为诸大众,演说此法,而遍满十方法界阎浮提,亦同一时而说。故云说遍阎浮提。(七处...

《三藏法数》 / 1138字 / 5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修罗宫悉地

密教有成阿修罗法之悉地,生於彼宫殿之法。陀罗尼集经鸟枢沙摩轨说明彼之咒法。曰:「修罗女及仙人女等,出迎行者,入内供养。常与甘露饮行者,齿髮皮肤并自脱去,更得新生。其人身形如似金色,持咒人得一千年活,力如金刚。」同千转陀罗尼轨说咒法曰:「其地开而作孔穴,咒佛得入...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十种通

通即神通也。妙用难测曰神,自在无壅曰通。 一、他心通,谓世、出世间所有诸法,若种若类,与夫他人所起心念,皆悉能知,是名他心通。 二、天眼自在清净通,谓天眼离诸垢障,清净无碍,于所见境,而得自在;无边世界差别之相,若净若染,一一种类,悉能明见,是名天眼自在清净...

《三藏法数》 / 507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尊胜陀罗尼

具名佛顶尊胜陀罗尼,尊胜佛顶尊之陀罗尼也。帝释天,悯善天子有从今受七度畜生恶道身之业因,诣祇园精舍请佛救济之法,佛為说此陀罗尼,令诵之。尊胜陀罗尼经曰:「告帝释言:天帝有陀罗尼名為如来佛顶尊胜,能净一切恶道,能净除一切生死苦恼。(中略)佛告天帝:此佛顶尊胜陀...

《佛学大辞典》 / 146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八苦

一、生苦,生苦有五种:一者,受胎。谓识托母胎之时,在母腹中,窄隘不净。二者,种子。谓识托父母遗体,其识种子,随母气息出入,不得自在。叁者,增长。谓在母腹中,经十月日,内热煎煮,身形渐成,在生脏之下,熟脏之上,间夹如狱。四者,出胎。谓初生下,有冷风、热风吹身...

《三藏法数》 / 470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玉琳国师

叁十二祖传曰:「通琇号玉林,毘陵杨氏子,顺治十五年世祖章皇帝詔入禁中万善殿焚修,封大觉禪师。庚子春遣使赐紫衣,加封大觉普济禪师。其冬復詔来京,加封大觉普济能仁国师。辛丑春南还,天目山师子正宗寺。丙辰(康熙十五年)八月顺寂,春秋六十有叁,僧腊四十有四。」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叁身

身即聚集之义,谓聚集诸法而成身也。所谓理法聚名法身,智法聚名报身,功德法聚名应身。(理法聚名法身者,谓聚集法性之法而成此身也。智法聚名报身者,智即能契法性之智,智与法性相合而成此身也。功德法聚名应身者,由智契理,聚集一切功德之法,起用化他,随机应现,而成此身...

《三藏法数》 / 282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起信四觉

一、本觉,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源,离于妄念,即寂而照,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故名本觉。 二、相似觉,谓圆教十信位中,由始觉之功,见、思粗惑既已断竟,尚余无明细惑未破,所觉之理,非真本觉,唯得名为相似,故名相似觉。(十信者,信心、念心...

《三藏法数》 / 402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百八叁昧

首楞严叁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叁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是叁昧,则于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叁昧。 宝印叁昧,谓菩萨是叁昧,于一切叁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三藏法数》 / 5399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品第七

尔时座中有菩萨名曰无法行。即从坐起偏露右臂。右膝着地叉手前白佛言。善哉善哉。此诸大会快得善利。得闻如来无量法义。昔所誓愿今乃得闻。即于佛前以偈叹曰。 虚空无边界 演出无量义 有无不生灭 惔怕无受想 过去诸佛等 修施戒忍辱 入定心不乱 慧光照世间 其...

《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 / 姚秦凉洲沙门竺佛念译 / 1066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1日

十乘

十乘者十乘观法也此十通名乘者乘即运载之义如世车乘堪能运载也盖言修行之人依此十法修之则能运出生死之苦到于涅槃彼岸也数至十者由修观之人上中下根不等上根者唯观初不思议境即得破惑显理其次者于初种观法修之不入湏用第二发心乃至第八对治助开方能破惑显理又其次者于前七种观之...

《三藏法数》 / 2967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六慧法

一、闻慧,谓别教菩萨,于十位中,因闻中道之理,知一切法离二边相,故名闻慧。(十者,发心、治地、修行、生贵、方便具足、正心、不退、童真、法王子、灌顶也。二边相者,空有二边之相也。) 二、思慧,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思惟中道之理,发生一切...

《三藏法数》 / 475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六种

一、乞食。人有下中上叁品,下品者自為邪命而得食,中品者受一食,且赴请,上行之人,唯行乞食。以自省事修道而使他得施与福利故也。二、次第乞食。凡愚者贪味弃贫从富,上行之流,不选贫富,等慈眾生,次第乞食。叁、不作餘食法。律中说人復次第乞食,於求处数数正食,得贮餘食。...

《佛学大辞典》 / 308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难陀跋难陀

Nanda-u ananda,摩竭陀国兄弟二龙王之名也。法华文句一曰:「难陀此云欢喜,跋难陀此云善欢喜,兄弟常护摩竭陀国。」法华经光宅疏一曰:「难陀者译言欢喜,跋难陀者為善欢喜也,变為人形,佛边听法。於人有染润之恩,见人皆欢喜也。」愚案跋為优波或鄔波或优婆之约音,有小或亚...

《佛学大辞典》 / 445字 / 5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七种无上

一、身无上,谓如来以叁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身无上也。(叁十二相者,足下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足柔软相、手足缦网相、足跟满足相、足趺高好相、腨如鹿王相、手过膝相、马阴藏相、身纵广相、毛孔生青色相、身毛上靡相、身金色...

《三藏法数》 / 1100字 / 5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生公四轮

生公者,即罗什法师之弟子也。立此四轮者,轮有摧灭之义,能摧灭众生惑业,而超出叁界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善净法轮,谓修五戒十善之法,摧灭四恶趣业,而得天人果报,是为善净法轮。(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十善者,不杀、不...

《三藏法数》 / 364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四相之一。使法体於现在暂时安,各行自果者。俱舍光记五曰:「至现在已令彼用暂时安各引自果故為,若无相诸法暂应更不能引自果。」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佛堂

安置佛之殿堂也。梵名设怛缚矩里然。直指称佛者非,宜呼為香堂。毘奈耶杂事二十六曰:「西方名佛所堂為健陀俱知,健陀是香,俱知是室,此是香室香臺香殿之义。不可亲触尊顏,故但唤其所之处,即如此方玉阶陛下之类。然名為佛堂佛殿者,斯乃不顺西方之意也。」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七聚

聚即类聚。谓聚众律以成其类,随犯而制之,故名七聚也。 一、波罗夷,梵语波罗夷,华言极恶。有叁义:一者,退没,由犯此罪,道果无分,没溺恶道。二者,不共,谓非但失道而已,不得于说戒羯磨僧中共。叁者,堕落,舍此身已,堕在阿鼻地狱也。(梵语羯磨,华言作法。梵语阿...

《三藏法数》 / 345字 / 5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延命观音

叁十叁观音之一。补陀落海会轨第叁院东门之延命观音曰:「顶上大宝冠,其中佛身。身相深黄色,慈悲柔软相。救世二十臂,引接群生类(云云)。」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百丈野狐

百丈上堂,常有一老人听法,随眾散去。一日不去,丈乃问立於前者何人。老人云:某甲,於过去迦叶佛时曾此山。有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无?某甲答他道:不落因果。后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某甲下一转语,使脱野狐身。丈曰:不昧因果。老人於言下大悟,礼拜曰:某甲既脱...

《佛学大辞典》 / 277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金刚九喻

金刚九喻者,乃是金刚般若经中九种譬喻也。此经有叁译:一、姚秦鸠摩罗什法师译,二、魏菩提流支法师译,叁、陈真谛法师译。此九种譬喻,乃是魏时所译之文,所谓一切有为法,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观。是也。(梵语般若,华言智慧。梵语鸠摩罗什,华言童寿。梵语菩提...

《三藏法数》 / 818字 / 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六离合释

又曰六种释,六合释。梵语杀叁磨娑,此云六合。杀者六,叁摩娑者合也。诸法以二义已上為名者,以此六种法式,分别其名义也。唯一义之名,即不当於此释,二义之名,為判归趣何义,必须此法式。其作法,初离释二义,次合释二义,故谓之离合释,略称曰合释。一持业释Karmadhāraya,又...

《佛学大辞典》 / 719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六因

十信,十,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觉之因地六位也。大乘别教所立。 又凡有為法之生,必依因与缘之和合,论因体,有六种:一、能作因,谓凡為生法,与以力者,又不作障害者,故此因有与力不障二种。与力者,法之生时,与胜力者也。眼根之生眼识,如大地之生草木,是為有力能作因...

《佛学大辞典》 / 846字 / 5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五种性

种者,能生之义;性者,不改之义。性有叁种不同:有理性之性,有性分之性,有数习之性。此之五种,乃数习性分之性也。以由菩萨修观,断惑证理,历位从十至于等觉,次第浅深不同,故有五种之性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十者,发心、治地、修行、生贵...

《三藏法数》 / 503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七贤七圣

萨婆多宗所立。五停心,别相念,总相念,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之七方便位為七贤。信行,法行(初果),信解,见得(第二果第叁果),身证(第四向),慧解脱,俱解脱(第四果)之人為七圣。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六相

六相者,谓一真法界之体,而有六种名义之相也。然法界体同,本无异相,由法入于义,遂有六名;名虽有六,不离一体,交彻融通,一多无碍故也。 一、总相,一即具多为总。谓一法界之体,能具多种之义也。如人之身能具眼耳等诸根,而为一体,故云总相。 二、别相,多即非一为别,...

《三藏法数》 / 351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百法五位

百法五位者,谓色法十一,心法有八,心所法五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六,总成百法,各有所属,列为五位也。 一、色位,色以质碍为义。色有十一种:即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及法处所摄一分色,以此十一种,皆有质碍,是名色位。(法处,是意所取之境。...

《三藏法数》 / 1693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菩萨有五种生

一、息苦生,谓菩萨以愿力、自在力,于饥馑世,受大鱼等身,以肉救济一切众生;于疾病世,为大医王,救治众生;于刀兵世,为大力主,以善方便诚信之言,等心救济,息于战诤;于系缚鞭打逼迫之处,为息恼故,生于王家,以正法化邪见众生;于外道奉事天神,造诸恶行之家,亦生彼处...

《三藏法数》 / 466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七种阿罗汉

六种阿罗汉中不动阿罗汉别為不动阿罗汉与不退阿罗汉之称。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六种迴向

法会之式目也。閼伽等六种供具奉献叁宝之文,谓之六种,以后所修功德迴向自他一切之文,谓之迴向,即合六种供养之文与迴向之文,而谓為六种迴向也。两文载於诸法会仪则中卷。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十种行观一切法

谓华严经十品内,第叁修行中,令此位菩萨,以十种行,观一切法也。(十者,发心、治地、修行、生贵、方便具足、正心、不退、童真、法王子、灌顶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观一切法无常,谓此菩萨,但观一切诸法,念念不停,刹...

《三藏法数》 / 644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如来七胜事

一、身胜,谓如来身真金色,相好光明,而自庄严,一切无比,众生乐见,无有猒足,是名身胜。 二、法胜,谓如来既于诸法自得利益,于真如法位,又复怜愍一切众生,皆欲令其安于此,与己无异,是名法胜。(真如法位者,谓一切诸法,皆以真如理性而为位也。) 叁、智胜,...

《三藏法数》 / 412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叁时

谓释迦如来入灭之后,其教法世,有此叁时不同也。 一、正法时,正犹证也。谓如来灭后,教法世,人有禀教者,即能修行;有修行者,即能证果,是名正法。据法记云:佛告阿难:我灭度后,正法一千年,由女人出家,减五百年。又据善见论云:后为比丘尼说八敬法,还得一千年。...

《三藏法数》 / 534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华严四分

一、信分,谓第一会菩提场中,说世主妙严品至毗卢遮那品,名举果劝乐生信分,盖举扬如来依正二报难思之果,劝励当机闻而乐欲生其净信,故名信分。(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依正二报者,身为正报,国土是依报也。) 二、解分,谓第二会普光明殿,说十信...

《三藏法数》 / 717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八依

一、施设依,施设,犹建立也。谓人依五蕴中,假用言说,施设我及众生各各不同,有如是生类,如是种姓,如是名字,如是饮食,如是苦乐寿夭等,是名施设依。(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二、摄受依,摄受,含摄容受也。谓人依于父母妻子奴婢僮仆等,以为我所摄...

《三藏法数》 / 478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根本之烦恼,能生枝末之烦恼,故名地。地之烦恼有五种:一、见一处地,身见等叁界之见惑,入见道时断於一处,故曰见一处。二、欲爱地,欲界之烦恼中,除见与无明者。其中爱着之咎重,故表爱之名。叁、色爱地,色界之烦恼中除见与无明者。其中爱着之咎最重,故独表爱之名...

《佛学大辞典》 / 262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七大

大即体性圆融周遍无外之义。盖由万法不离地水火风而成,依空建立,因见有觉,因识有知,举此七种,则自他依、正、色、心,一切万法无不摄矣。然以众生迷失本心,根尘对起,知见妄分,听不出声,见不超色,但于日镜和合处见火起,月珠和合处见水生,各不相容,执相成碍,殊不知如...

《三藏法数》 / 832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六染心

六染心者,谓心体本净,离诸妄染,以依不觉,忽起无明,由无明熏习力故,遂有六种染心之相。 一、执想应染,谓于苦乐等境,不了虚无,妄起执着,与心相应,见、思烦恼之惑污其净心,故名执相应染,即是六粗中第叁执取相、第四计名字相也。(见、思者,见即分别也。谓意根对法尘...

《三藏法数》 / 520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合九十五种外道为十一宗

宗即派也。谓外道教文传习西域,不出十一宗;而九十五种外道,无不尽摄也。 一、数论师,计冥谛生,从数起论,名为数论。又论能生数,名为数论。其造数论及学数论者,皆名数论师。计冥谛生者,百论云:从冥生觉,乃至神我,共成二十五谛;以前二十四谛从神我而生,依神我为主,...

《三藏法数》 / 1050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修行方便道安般念分第三

如我力所能 演说退过已 今当说过 修行者善听 若于入出息 无见亦无觉 不解方便求 是则初门 闻慧既已生 应起思慧念 不善解次第 愚痴所缚 若数已成就 息去应随去 不知随顺法 是说修行 如佛问比丘 谁习安般念 有一比丘答 是念我修习...

《达摩多罗禅经》 /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 199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06日

四种授记

一未发心而与授记,或有眾生往来五道,诸根猛利,好乐大法,佛知是人自此过若干阿僧祇劫,发无上菩提心,又过若干阿僧祇劫修菩萨行,度无量眾生令於菩提,又过若干阿僧祇劫成无上菩提,号字如是,国土如是,乃至灭后法岁数如是等,是名未发心而与授记,是十位已前之种性地也。...

《佛学大辞典》 / 503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天如

元沙门,名惟则,号天如。得法於中峰,姑苏之师子林。註楞严集唐宋之九解附以补註称為会解,盛行於世。交光之楞严正脉疏曰:「自元末及今二百餘年,海内讲听楞严者,惟知有会解,而他非所尚。」冯梦禎之本白文序曰:「是经译梵以来,疏解者十餘家,唯天如会解,学者翕然宗之。...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七种无上

如来有七种之无上:一、身无上,具叁十二相八十种好也。二、道无上,以慈悲之道利一切之眾生也。叁、见无上,以正戒正见正命成就其身也。四、智无上,具四无碍智也。五、神力无上,如来神通之力,不可思议也。六、断障无上,断惑业苦之叁障也。七、无上,於大寂灭定也。见菩萨...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恒常戒

六种戒之一。见[戒]条。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叁不退

一、位不退,谓别教菩萨从初位中断见惑,二至七位中断思惑,则永不退失超凡之位,故名位不退。(初即十,发心、治地、修行、生贵、方便具足、正心、不退、童真、法王子、灌顶也。) 二、行不退,谓别教菩萨从八已去,至十行位中,伏断尘沙之惑...

《三藏法数》 / 206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叁苦

一、苦苦,谓有漏五阴之身,性常逼迫,名苦。又与苦受相应,即苦上加苦,故名苦苦。(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二、坏苦,谓乐相坏时,苦相即至,名为坏苦。即乐极悲生是也。 叁、行苦,行苦者,即有漏之法,四相迁流,常不安隐故也。(四相者,生相、相...

《三藏法数》 / 118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僧伽理事二和

梵语僧伽,华言和合众,谓与理和事和也。 一、理和,谓二乘之人,同断见、思之惑,同证无为之理,是名理和。(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二、事和,事和有六义,谓内凡外凡之僧,戒和同修,见和同解,身和同,利和同均,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是名事和。(内凡者,谓四善...

《三藏法数》 / 204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化土

叁土之一。為度凡夫二乘化作之国土。申言之,即变化身之土也。此中有净土与秽土之别。如娑婆者為秽土之化土,如兜率者為净土之化土。化士由所之佛身而名之。例如此娑婆世界,自眾生言之,则為眾生自业所招之眾生秽土,然佛為度二乘凡夫,以化身出於此土时,自以神通力,而变现...

《佛学大辞典》 / 342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六种供养

一閼迦,二涂香,叁华,四焚香(又曰烧香),五饮食,六灯明也。此六种如其次第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禪定,智慧之六度。乃善无畏叁藏所传。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六种

瓔珞经分别菩萨从因至果之行位种性為六位。见[种性]条。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六忍法

一、信忍,谓别教菩萨,于十位中,修习空观,信一切法皆悉空寂,能于空法,忍可忍证,故名信忍。(十者,发心、治地、修行、生贵、方便具足、正心、不退、童真、法王子、灌顶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法忍,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

《三藏法数》 / 556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六瑞

法华经為出世本怀之经,故说先现六种之祥瑞,以為开经之由序缘起,谓之法华六瑞序:一说法瑞,先说无量义经也。二入定瑞,次入无量义处叁昧也。叁雨华瑞,次从天雨四种之华也。四地动瑞,次大地六种震动也。五心喜瑞,大眾见之内心生欢喜也。六放光瑞,次佛眉间白毫放光照东方万八...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叁处入法界

法界,即一切众生本有之心,诸佛所证平等之理也,而云叁处入者,由菩萨根有利钝,行有浅深,故所证入先后不定,遂分叁处也。 一、十初心入法界,谓利根菩萨,即于初位中,破无明惑,证入法界平等之理,得不退转,是名十初心入法界也。(十者,发心、治地、修行、...

《三藏法数》 / 332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十无尽句

华严经十地品中说,初欢喜地菩萨,发广大如法界之愿,以十无尽而得成就。若此十句乃有尽者,我愿有尽;以此十句而无尽故,我之大愿,亦无有尽,是名十无尽句也。 一、众生界无尽,谓诸众生,皆依世界而其中,众生无有尽故,是名众生界无尽。 二、世界无尽,谓一切世界,皆依...

《三藏法数》 / 529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迦叶传衣弥勒

迦叶自释迦如来受袈裟,於鸡足山入定,以传之於弥勒。毘奈耶杂事付法藏传以為粪扫衣,西域记以為金襴衣。增一阿含经四十四曰:「世尊告大迦叶,不应般涅槃,要须弥勒出世,(中略)弥勒当取迦叶僧伽梨着之。」智度论叁曰:「迦叶即着从佛所得僧伽梨,持衣鉢捉杖,如金翅鸟现上昇虚...

《佛学大辞典》 / 455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金刚拳菩萨

Vajrasaṅdhi,金刚界曼陀罗叁十七尊中,北方不空成就如来四亲近之一。持结合之德,成就一切之印契,标以拳之叁摩耶形。秘藏记末曰:「金刚拳菩萨,青色,二手作拳,扬当心,腕稍屈垂。」略出经曰:「由结金刚拳契故,能得一切诸契,获得悉地。」圣位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一道无為心

真言宗所立十心之一。又名如实一道心,如实知自心,空性无境心,一如本净心。一道者,為一乘一如等,言其理,乃离诸造作及有為无為之别执,名為无為。是盖谓真言行者,超叁劫中,於第二劫虽了达万有唯心,心外无别法,而恐沈没於真如无為之中,故知於此心,不坏因缘,而证法界...

《佛学大辞典》 / 494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道场观

真言行者观所之道场及所信之佛身,谓為道场观。其所之道场,分器界与道场之二段。而就其器界言之。则显密诸教所明,有叁轮五轮之不同。 今明其中叁轮,则初為风轮,次為水轮,次為地轮。此叁轮之种子為。摄大轨上曰:「最初於下位,思惟彼风轮,贺字所安,黑光焰流布。归命...

《佛学大辞典》 / 603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修行胜道分第四

胜道修正观 相行念已成 不善升进法 是则所缚 爱着所缘境 进业心懈怠 由是缚所缚 不能至胜处 或有不可动 非软亦非坚 或强极牢密 亦如金刚像 有此五障阂 不进亦不退 是则缚相 远离升进道 乱光及黑闇 忍自身不现 譬燃浊油光 亦如翳目视...

《达摩多罗禅经》 /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 2205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06日

一相法门

文殊功德庄严经下曰:「智上菩萨言:文殊师利以何一相而说於法?文殊师利言:善男子,云何所说一相法耶?智上菩萨答曰:文殊师利不见蕴及处界,亦非无见,亦非有见,於法无分别,亦无所分别,又不於法而见积集,亦不於法而见散失,是即名為一相法门(一)。师子勇猛雷音菩萨曰:若...

《佛学大辞典》 / 742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六成就

诸经之初,有通别二序:通序,或分五段,或分六段,或分七段。六段者,以如是為信成就,信者,阿难之信也。阿难指本经一部而為如是我闻,示自己之信顺也。智度论一曰:「如是者即是信也。」二以我闻二字為闻成就。阿难自闻也,叁以一时二字為时成就,说法之时也。四以佛之一字為主...

《佛学大辞典》 / 757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六种

一、正梦,正梦者,谓内心无所感动,而自形于梦也。 二、噩梦,噩梦者,谓因内心有所惊愕,而形于梦也。(噩韵会作愕。) 叁、思梦,思梦者,谓因内心有所思惟,而形于梦也。 四、寤梦,寤梦者,谓因昼有所见,夜则形于梦也。 五、喜梦,喜梦者,谓因内心有所欣喜,而形于梦...

《三藏法数》 / 144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虎丘山

在江苏省苏州。又称海涌山,或名武丘。东晋太和叁年桓温主簿王珣及其弟珉,捨宅為寺,名虎丘寺。竺道壹,竺道生,曇諦,岌法师等,相次入山,以讲经為事,梁僧若,隋智聚,唐慧严,僧瑗,齐翰等,亦此。宋以后,多為禪僧掛锡之所,及绍隆来,眾僧云集,道声大扬,遂成虎丘一派...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鳩摩罗伽地

Kumāra-bhūta,又作鳩摩罗浮地,鳩摩罗浮多地。译曰童子地、童真地、童相地等。通為菩萨地之总称,别称初地或八地已上之菩萨。瓔珞本业经上曰:「鳩摩罗伽,秦言逆流,欢喜地。」是指初地已上。智度论二十九曰:「鳩摩罗伽地者。或有菩萨,从初发心断婬欲,乃至阿褥多罗叁藐叁菩...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六种

谓决择是非议论得失,故名为论。 一、言论,谓以一切言说,决择是非,辩论得失,故名言论。 二、尚论,尚,高也,尊也。谓世间一切事理,随所尊尚,随所应闻,决择是非,辩论得失,故名尚论。 叁、诤论,诤,止也。谓以言论互止其失也。或因诸欲更相侵夺而起,或因身口恶行互...

《三藏法数》 / 291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饮食真言

六种供养真言之一。见[供养]条。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六种

一、小儿啼为力,谓小儿欲有所求,不能言语,唯事啼哭,故名小儿啼为力。 二、女人嗔为力,谓女人柔弱,有所争说,必依嗔恚而起,故名女人嗔为力。 叁、沙门忍为力,梵语沙门,华言勤息。谓沙门常以忍辱为心,而能御诸恶境,无所嗔恚,故名沙门忍为力。 四、国王憍慢为力,谓...

《三藏法数》 / 226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五字严身

五字者,阿鍐囕唅佉也。真言行者,修密法时,布阿字於下体,布鍐字於脐上,布囕字於心,布唅字於眉间,布佉字於顶上,以加持己身,而為大率都婆,即坚固金刚之身也。大日经七持诵法则品曰:「如前转阿字,而成大日尊。法力所持故,与自身无异。本尊瑜伽,加以五支字。下体及脐上...

《佛学大辞典》 / 292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大梅

马祖大寂禪师法副明州大梅山之法常,初参大寂,问如何是佛?大寂云:即心是佛。师即大悟。唐贞元中居天台山,餘姚南七十里,梅子真旧隐居。大寂闻师山,乃使一僧来问:和尚见马师得什麼於此山?师云:马师向我教即心是佛,我即向这里。僧云:马师近日佛法又别。师云:作摩生...

《佛学大辞典》 / 201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四威仪

谓修道之人,心不放逸,若行若坐,常在调摄其心,成就道业。虽久于行坐,亦当忍其劳苦;非时不,非时不卧;设或卧之时,常存佛法正念,如理而,于此四法动合规矩,不失律仪,是为四威仪也。 一、行,谓修道之人,举止动步,心不外驰,无有轻躁,常在正念,以成叁昧,如法...

《三藏法数》 / 261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依正无碍六句

依谓依报,即世间国土也。为身所依,故名依报。正谓正报,即五阴身也。正由业力感报此身,故名正报。既有能依之身,即有所依之土,故国土亦名报也。六道众生,因有漏业,而感生死之身,即依秽恶国土而;诸佛菩萨,因无漏清净业,而感法性之身,即依清净国土而,今云依正无碍...

《三藏法数》 / 733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叁有為相

经中说四有為法,又说叁有為相,叁有為相者:一生相,二异相,叁灭相也。此中第二之异相,俱舍论有二说:一者谓者异之别名也,必有异,故异相,谓之异相,非与异之二相。佛说生异灭之叁相者,欲於叁世迁流之相,使有情生厌畏也。生者引未来之法,使流入现在,异与灭者...

《佛学大辞典》 / 257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叁佛性

谓真性平等,犹如虚空。于诸凡圣,无所限碍,故名佛性。 一、自性佛性,谓真如之理,自性常,无有变改,即是一切众生本有佛性,是名自性佛性。 二、引出佛性,谓一切众生,佛性虽具,必假修习智慧禅定之力,方能引发本有之性,是名引出佛性。 叁、至得果佛性,谓修因满...

《三藏法数》 / 145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应身

Nirmāṇakāya,叁身之一。应他之机缘而化现之佛身也。又与真如相应之佛身也。义林章七本曰:「应宜现身名应身。」胜鬘经宝窟上本曰:「与真如相应,一名為应身。」定应身之体,依经论有叁种之不同。一,依同性经,摄论,则对於地上之菩萨,现无量之相好身,為应身,现於地前之菩萨...

《佛学大辞典》 / 505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六种决定

菩萨修六度之增上力,得六种之决定也:一、财成决定,谓由布施之力必定常得大财之成就。二、生胜决定,谓由持戒之力必定常生贵胜之家。叁、不退决定,谓由忍辱之力,所修之善法,必定常不退失。四、修习决定,谓由精进之力,常时修习善法,必定无有间息。五、定业决定,谓由禪定之...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性恶

对修恶之称。依关係而起之恶谓之修恶,本来真如理性所具之恶,谓之性恶。性具善,亦具恶,此性恶之义,天台一宗之极说,他宗未谈之法门也。天台於观音玄义发之,荆溪於止观辅行五提出此说,后至四明,对於华严宗及山外之异义,盛扩张此义。真如纯真无妄,不具恶,依无明之妄缘而背...

《佛学大辞典》 / 821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马鸣

佛灭后六百年出世之大乘论师名。有马鸣比丘,马鸣大士,马鸣菩萨等称。梵名阿湿缚窶沙Aśvaghosa,其纪传诸说不同。 罗什译马鸣菩萨传曰:「马鸣菩萨,长老胁弟子也。本在中天竺出家為外道沙门,世智聪辩,善通论议。唱言若诸比丘能与我论义者,可打揵椎,若其不能,则不足公鸣揵...

《佛学大辞典》 / 1148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叁十一色

叁十一色者:谓青、黄、赤、白、光、影、明、闇、烟、云、尘、雾、空,此十叁种,名为显色,以其显现为色故也;长、短、方、圆、粗、细、高、下、正与不正,此十种,名为形色,以其形量为色故也;取、舍、屈、伸、行、、坐、卧,此八种,名为表色,以其表彰为色故也。

《三藏法数》 / 96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七觉分

觉,即觉了。谓觉了所修之法是真是伪也。分即支分,谓此七种法,各有支派分齐,不相杂乱,故名七觉分,亦名七觉支。择、进、喜叁觉分,属慧;除、舍、定叁觉分,属定;念觉分兼属定、慧。故摩诃止观云:修此七觉,即得入道。是也。 一、择法觉分,择,即拣择。谓用智慧观察诸法...

《三藏法数》 / 439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菩萨有七种大

一、法大,法即诸佛所说之法也。谓菩萨能受持十二部经之法,最上最大,故名法大。(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十二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叁讽诵、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广、十二授记也。) 二、心大,心即诸佛广大之心...

《三藏法数》 / 420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大乘百法

百法束为五门:谓色法十有一,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有一,不相应行法二十有四,无为法六,共成一百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法,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706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五不退

一、信不退,谓十信位菩萨发大信心,笃信中道圆妙之理,常平等,不迁不变,信行满足,而无退转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二、位不退,谓菩萨十信满足,入十位,乃至十行、十回向位,即得分见法身,正定位...

《三藏法数》 / 491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醯摩嚩多

又作醯摩跋陀。鬼神名。译曰舍主。於雪山。毘沙门天王夜叉八大将之一。金光明经曰:「復有大神,奢罗密帝,醯摩跋陀。」同文句七曰:「醯摩跋陀,翻為舍主。」大日经疏五曰:「次於北门,当置毘沙门天王,於其左右,置夜叉八大将。(中略)五名醯摩嚩多,即是雪山者。」梵Haim...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六种调伏

一、性调伏,谓菩萨宿有善根种性,故能修习善法,调伏身心诸烦恼障,由是得证菩提,是名性调伏。(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众生调伏,谓菩萨善能调伏一切众生。若有声闻性者,令得声闻道。有缘觉性者,令得缘觉道。乃至有人天性者,令其...

《三藏法数》 / 400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日宫

日天子宫殿也。立世阿毘曇论日月行品曰:「从阎浮提地高四万由旬,此处日月行,半须弥山等游乾陀山。是日月宫殿团圆如鼓,(中略)是日宫者,厚五十一由旬,广五十一由旬,周迴一百五十叁由旬。是日宫殿,颇梨所成,赤金所覆。火大分多,下际火分復為最多,其下际光亦為最胜,是其...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六种巧方便

一、随顺巧方便,谓菩萨欲为众生说法,先以善巧方便,随顺教诫,令生信乐之心;然后以如来甚深法义,分别解说,令其易解易入,获大利益,是名随顺巧方便。(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立要巧方便,要即誓约也。谓若有众生,来从菩萨求索田宅、饮食、钱财,种...

《三藏法数》 / 531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转法轮菩萨

仁王经所说五大力菩萨中,金刚波罗蜜多菩萨(又曰般菩萨)之异名也。不空叁藏所持之梵本金刚顶瑜伽经,谓之转法轮菩萨。新译仁王经谓之金刚波罗蜜多菩萨。旧译仁王经谓之无量力菩萨。此菩萨為大日如来之正法轮身,不动明王乃其教令轮身也。仁王经仪轨下曰:「言金刚波罗蜜多者此云...

《佛学大辞典》 / 216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六种俱生惑

惑即昏迷不了之义。谓贪嗔等惑,与身俱生,故名俱生惑。 一、贪惑,谓于五尘顺情境上,引取无厌,昏迷不了,是名贪惑。(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二、嗔惑,谓于五尘违情境上,忿怒暴起,昏迷不了,是名嗔惑。 叁、痴惑,谓于一切事理之法,无所分别,颠...

《三藏法数》 / 228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十叁事法

一、正戒,谓出家之人,入于聚落乞食,当收摄身心,安正戒,勿令毁犯也。 二、正威仪,谓出家之人,乞食之时,当须正其容貌,端其威仪,令一切人生敬信心也。 叁、正命,谓出家之人,当依佛制,乞食自活,资身进道,离于五种邪命之食也。(五邪命者:诈现异相,自说功能...

《三藏法数》 / 649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六无畏

真言行者菩提心一念之功德有六种之差别,谓之六无畏,无畏者,安稳苏息之义,一切眾生被烦恼所缚而似死灭,若到此六处,则各各离彼之扼缚,而得苏息,故名无畏。凡大日经之说相,地前立叁阿僧祇劫,於此叁劫越麤妄执与细妄执及极细妄执之叁妄执,此上更立十地,為开发金刚宝藏位,...

《佛学大辞典》 / 576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现生不退

日本真宗所谈。确得信心者,於现生於所谓正定聚之不退位而未来必开涅槃之证也。现生十益中:「入正定聚益」是也。无量寿经下曰:「诸有眾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不退转。」十毘婆沙论易行品曰:「无量光明慧,身如真金山。(中略)人...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念诵忌十五地

念诵即想念持诵神咒也忌者犹不宜也经云如来告金刚密迹主菩萨若诸有情为欲调他怨恶之心回伏者欲消除一切灾障者或求满足如意者当择空寂幽闲胜处结界建坛净身语意供养圣像诵持佛顶轮王咒加持作法若得成就则所愿满足不可于神龙所护及药义罗刹等地结界作法若在此等不善之处则鬼神得便...

《三藏法数》 / 877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