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条搜索结果

慧能

智慧之功能也。高僧传六曰:「藉慧能於前因,发胜心於旷劫。」 又(人名)禪宗东土第六祖也。姓卢氏,叁岁丧父。及长,家益贫。採薪贩卖养母。一日入市,闻人读金刚经。问其所得,謁蘄州黄梅山五祖弘忍禪师。五祖问曰:汝从何处来?答曰:岭南。师曰:岭南人无佛性。能曰:人即有...

《佛学大辞典》 / 409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能立

因明之法,具正因正喻,而成立宗法,名為能立。因明大疏上曰:「因喻具正,宗义圆成,显以悟他,故名能立。」古因明,宗因喻叁支,共為能立,陈那之新因明,宗為所立,因喻之二為能立。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惟白

宋静江(现广西临桂县治)人,姓冉氏,号佛国禪师。云门宗法云法秀之嗣,住汴京法云寺。撰续灯录叁十卷,又着大藏纲目指要录八卷。后移明州天童寺,年寿并缺。见续传灯录十二,佛祖统纪四十六等。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周遍含容观

华严宗法界叁观之一。见[叁观]条。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宗法

因明立量叁支之第一支,由二句而成。又名曰宗体所立。其二句有五种之异名:一前句云自性,后句云差别。二前句云有法,后句云法。叁前句云所别,后句云能别。四前句云前陈,后句云后陈。五前句云宗依,后句云亦宗依。以此二者皆宗体之所依也。见因明大疏上。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法差别相违因

因明四相违因之一。宗法中之法有自相与差别之二者,言语之表面云自相,言语里所含之意许云差别(见[法自相相违因]条),今立者所说之因相违於欲其成立之法之言下意许,谓之法差别相违因。例如数论师对佛者谓「服等為他用,积聚性故,如卧具等。」「他」為立者之意许者,非如佛者之...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不顾论宗

因明四宗之一。為不顾他而随自意乐所成立之宗法也。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能别不极成

宗法九过之一。凡立宗,所别(声),能别(无常)之言,必用立敌共许者,是以能别所别之言為宗之所依,非為宗体(所别能别分离者為宗依,所别能别关连者為宗体)而立敌所諍者,在於宗体,不在依於宗者故也。然宗依已举不共许之言,则於此处既為立敌之諍,故名之為能别不极成,所别...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宗体

宗义之实体也。又因明之宗法有宗体宗依之别。见[宗依]条。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所立法不成

因明喻法之过也。如立无常之宗举虚空之同喻。是所立之宗法不成,故曰所立法不成。见因明大疏七。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自性差别

因明宗法五名之一。见[宗法]条。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自语相违

因明宗法九过之一。如立宗言我母是石女是也。凡女之不產生如石者谓之石女。然於有法言我母,则既有子矣。然於能别言為石女,则是无子也。依之而自语之言吾母,有法之体与能别之义相违,故云自语相违。见因明叁十叁过法。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徧是宗法

因明叁相之一。叁支之中,望因於宗而示其关係者。盖因必於宗之前陈名辞中,為元来徧有之事件。故因者(宗之前名辞中)有徧是宗法之性之意,是云徧是宗法性。例如谓声无常也(宗),所作性故(因)时,為因之「所作性」,於宗之前名辞「声」中固徧有之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遍是宗法

因明叁相之一。叁支之中,望因於宗而示其关係者。盖因必於宗之前陈名辞中,為元来徧有之事件。故因者(宗之前名辞中)有徧是宗法之性之意,是云徧是宗法性。例如谓声无常也(宗),所作性故(因)时,為因之「所作性」,於宗之前名辞「声」中固徧有之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1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所别不极成

因明宗法九过之一。如数论外道对佛弟子立我是可思,其所别之我,非我佛弟子之所许,故云所别不极成。所别能别皆為自他共许所用之语也。见因明大疏四。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1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周徧含容观

华严宗法界叁观之一。见[叁观]条。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1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因叁相

因明叁支作法中,因所必备之叁个法则也。一,徧是宗法性。二,同品定有性。叁,异品徧无性。盖因以确立未决宗义之理由而名,故与宗及同喻之关係应必有,同时与异喻之关係须绝无。此因所以有叁相之别也。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1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自教相违

因明宗法九过之一。如佛者对於外道立「我為有」既於其宗法相违自己之圣教,故谓之為自教相违。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1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四相违

因明叁十叁过因之十四过中,使立者之宗法相违反成之四种邪因也。是於因明最為难解者。见[叁十叁过]条。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1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能立法不成

因明喻法十过之一。因喻不成就因义之过也。如谓声為常(宗法),所作故(因法),如虚空(同喻),虚空之因喻,无所作之义,故不能成就因之所作义,因而名為能立法不成。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1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相承血脉

血脉相承之转语。诸宗法脉相承,犹如子孙承父母之血肉也。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