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条搜索结果

南无

Namah-Namo,又作南牟,南謨,那謨,纳慕,娜母,南忙,那模,曩謨,纳莫,曩莫。译曰归命,敬礼,归礼,救我,度我等。是眾生向佛至心归依信顺之语也。若佛对佛而称南无者,惊怖之义,谓生死之险难甚可惊怖,应悉救济之也。按广韵十一模部:「无莫胡切,南无出释典。」南无之无...

《佛学大辞典》 / 636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百丈野狐

百丈上堂,常有一老人听法,随眾散去。一日不去,丈乃问立於前者何人。老人云:某甲,於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有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无?某甲答他道:不落因果。后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某甲一转语,使脱野狐身。丈曰:不昧因果。老人於言大悟,礼拜曰:某甲既脱...

《佛学大辞典》 / 277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六因

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觉之因地六位也。大乘别教所立。 又凡有為法之生,必依因与缘之和合,论因体,有六种:一、能作因,谓凡為生法,与以力者,又不作障害者,故此因有与力不障二种。与力者,法之生时,与胜力者也。眼根之生眼识,如大地之生草木,是為有力能作因...

《佛学大辞典》 / 846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十二因缘

Dvādaśāiga Pratityasamut āda,新作十二缘起,旧作十二因缘,又单名因缘观,支佛观。是為辟支佛之观门。说眾生涉叁世而轮迴六道之次第缘起也。 一、无明Avidyā,过去世无始之烦恼也。 二、行Saṁskāra,依过去世烦恼而作之善恶行业也。 叁、识Vijñāna,依过去世之业而受现世...

《佛学大辞典》 / 804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分结

叁界中,欲界之结惑曰分结,立五结:一贪结,贪欲之烦恼。二瞋结,瞋恚之烦恼。叁身见结,我见之烦恼。四戒取结,取执非理无道邪戒之烦恼。五疑结,狐疑諦理之烦恼。此五惑於欲界而起者,且為之不能超脱欲界,故谓之分结。俱舍论谓之顺分。见俱舍论二十一、大乘义章五末,四...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轮华

轮多梨华之略。宝珠名。秘藏宝钥曰:「轮华能出体大等。」见[轮多梨华]条。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四处立塔

一、生处立塔,谓诸佛降生之处,即应起塔。如今释迦牟尼佛,在毗蓝园内无忧树降生,即于其处立塔也。(梵语释迦牟尼,华言能仁寂默。梵语毗蓝,华言解脱处。梵语塔婆,华言高显。) 二、得道处立塔,谓如来得道,在摩竭提国菩提树,即于其处立塔也。(梵语摩竭提,华言善胜...

《三藏法数》 / 225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上乘

又云上衍。大乘之异名。世亲摄论一曰:「如是叁藏乘上乘有差别故,则成二藏。」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4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八十八使

使,即驱役之义。谓此见惑,能驱役一切众生流转叁界生死故也。言见惑者,以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也。凡有十种:一、身见,谓于色受想行识五阴之中,妄计为身也。二、边见,谓于身见计断计常,随执一边也。叁、见取,谓于非真胜法中,谬见涅槃,生心而取也。四、戒取,谓于非戒中,...

《三藏法数》 / 420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法眼净

分明见真諦谓之法眼净。通於大小乘言之。小乘為於初果见四真諦之理,大乘為於初地得无生法忍。增一阿含经一曰:「叁万天人得法眼净。」无量寿经曰:「得清净法眼。」维摩经佛国品曰:「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大经慧远疏曰:「见四真諦,名净法眼。」註维摩经一:「肇曰法眼道,...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颂古

举古则為韵语,发明其意者,称為颂古。禪林宝训曰:「万庵曰:颂始自汾阳,暨雪竇宏其音,显其旨,汪汪乎不可涯。」碧巖第一则颂评曰:「颂古祇是绕路说禪,拈古大纲据款结案而已。」碧巖种电钞一乾曰:「盖颂古者颂出古则之奥义,令知斧头元是铁也。其中或有扬或有抑,虽涉言语...

《佛学大辞典》 / 264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染恚痴

又云婬怒痴,贪瞋痴。染者贪慾,恚者瞋恚,痴者愚痴。即叁毒之烦恼也。无量寿经曰:「少慾知足,无染恚痴。」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涅槃像曼陀罗

画释尊横卧宝床,五十二类异眾围绕之而哀慟之相也。画虚空云中有一僧,携锡杖立於前,无数天人从於后而降临之相者,是尊者阿那律(又曰阿泥楼駄),於如来身入棺后,昇忉利天,以世尊入灭之事,告摩耶夫人,摩耶闻之哀慕,自天趣於双树间也。见摩訶摩耶经。佛北首娑罗树之枝...

《佛学大辞典》 / 271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业处

梵语Karmasthāna。心业止住之处。即入定而使心住於一境也。观无量寿经所谓「唯愿佛日,令我观清净业处」是也。是虽与禪定麤同义,然中国日本等,多不用此语。净影观经义疏上谓「餘妙净土,纯善所归,是故名為清净业处」。善导观经序分义二谓「言教我观於清净已,正明既能厌秽欣...

《佛学大辞典》 / 409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五轮叁摩地

观地等五轮之叁摩地也。尊胜轨明二种:一正报观,一器界观。正报观如也。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多罗

Tārā,又作呾囉。译曰眼,眼瞳。苏婆呼经曰:「多罗,此云妙目精。」大日经疏五曰:「多罗,是眼义。」不空羂索心咒王经中曰:「多罗,周云瞳子。」梵语杂名曰:「眼睫砂吃芻鉢呾囉。」演密钞七曰:「呾囉,此译云眼。」 又(植物)Tāla,树名。译曰岸树,高竦树。玄应音义二曰...

《佛学大辞典》 / 306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摄摩腾

Kāśya a-mātaṅga,印度之僧,初至汉土译四十二章经者。开元释教录一曰:「沙门迦叶摩腾,或云竺叶摩腾,亦云摄摩腾。群录互存,未详孰是。」梁高僧传曰:摄摩腾本中天竺人,善风仪,解大小乘经,常游化為任。汉永平中,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往天竺寻访佛法。愔等於彼...

《佛学大辞典》 / 357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毘钵囉哩曳萨多

十二合掌之一。译曰反背互相着合掌。大日经疏十叁曰:「以右手仰左手上,以左手覆在右手,稍似坐禪人手相加之形。此名毘鉢囉哩曳萨哆合掌,此云反背互相着合掌。」梵Vi aryasta。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金鸡

以金鸡譬初祖达磨之讖语。传灯录六(江西马祖章)曰:「西天般若多罗,记达磨云:震旦虽阔无别路,要假姪孙脚行。金鸡解衔一颗粟,供养十方罗汉僧。」六祖慧能门出南岳让,与青原思二师,自南岳出江西马祖,自青原出湖南石头,依此二师禪法汎滥天,是即初祖达磨之姪孙,谓西...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忍辱

梵语羼提Kṣānti,译曰忍辱,忍受诸侮辱恼害而无恚恨也,六波罗蜜之一。法界次第之上曰:「羼提,秦言忍辱。内心能安忍外所辱境,故名忍辱。」维摩经佛国品曰:「忍辱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叁十二相庄严,眾生来生其国。」註「肇曰:忍辱和顏,故繫以容相,而岂直形报而已。」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无心

真心离妄念,谓之无心。非云无心识。又妄心如幻影,自性不可得,故云无心。又一时休止心识而使不生,故云无心。如五位无心是也。宗镜录四十五曰:「大宝积经云:文殊师利言:如人学射,久习则巧。后虽无心,以久习故,箭发皆中。我亦如是,初学不思议叁昧,繫心一处。若久习成就,...

《佛学大辞典》 / 295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神明

天神地祇也,不测曰神,灵明如镜曰明。无量寿经曰:「日月照明,神明记识。」贤劫经一曰:「诸天神明,人与非人,爱重至德。」药师经曰:「解奏神明,呼诸魍魎。」大方等陀罗尼经一曰:「当以神明為证。」又言眾生之识性。释门归敬仪中曰:「开神明之正路,通正道之明津。」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十八空

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為空。无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性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见智度论二十,叁十一,四十六,法界次第,大乘义章四。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道场观

真言行者观所住之道场及所信之佛身,谓為道场观。其所住之道场,分器界与道场之二段。而就其器界言之。则显密诸教所明,有叁轮五轮之不同。 今明其中叁轮,则初為风轮,次為水轮,次為地轮。此叁轮之种子為。摄大轨上曰:「最初於位,思惟彼风轮,贺字所安住,黑光焰流布。归命...

《佛学大辞典》 / 603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圆教

以名大乘穷极之实教。后魏光统律师立叁教,第叁為圆教。圆教之名,自此始。其后由晋华严经五十五:「尔时如来,知眾生应受化者,而為演说圆满因缘修多罗。」又「显现自在力,演说圆满经。」之经文而立名。天台宗判四教,第四為圆教,华严宗復立五教,第五為圆教。今依台宗之说释之...

《佛学大辞典》 / 466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本迹

本地与垂迹也,初地已上法身之菩萨及佛,由自己之实身,变作许多之应化,以化眾生。其实身為本地,分身為垂迹,地者能生之义,為利物而自本身垂万化,故能现之本,谓為本地。所现之末谓為垂迹。自本垂迹,由迹知本,是即一佛菩萨上之妙德也。然此本迹有高,台家立本高迹,本...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地神护法

金光明经坚牢地神品曰:「随是经典所流布处,是地分由敷师子座令说法者宣说,我当在中,常作宿卫,隐蔽其身,於法座顶戴其足。而此大地眾味增长,药草华果皆悉具足,眾生食已,增长寿命。」地藏本愿经地神护法品曰:「佛告坚牢地神:汝大神力诸神莫及,阎浮土地,悉蒙汝护,乃至...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大乘起信论

马鸣菩萨造。有二译。旧译者為梁之真諦,一卷,新译者為唐之实叉难陀,二卷。说如来藏缘起之理。本论可分為叁分观之。起首叁颂為序分。从论為正宗分。末后一颂,即是随行所起大愿,為流通分。兹将本论各家之着述列。起信论一心二门大意一卷(陈智愷作),起信论义疏上卷(缺...

《佛学大辞典》 / 382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能持

依梵网经之授戒法,戒和尚向受者十重禁一一说其戒相,问汝能持之否,受者答以能持,此於言受得戒也。梵网经义疏上曰:「直说十重相,问能持不。次第答能。」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迦叶入定

摩訶摩耶经曰:「摩訶迦叶共阿难结集法藏,事悉毕已,摩訶迦叶於狼迹山中入灭尽定。」毘婆沙论百叁十五曰:「尊者大迦叶波,入王舍城最后乞食。食已未久,登鸡足山。山有叁峰,如仰鸡足,尊者入中结跏趺坐。」西域记九曰:「屈屈吒播陀山(唐言鸡足),亦谓窶卢播陀山(唐言尊足...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八迷

叁论宗之正观八不所对治,生灭去来一异断常八种之迷见也。八宗纲要曰:「遣八迷,故说此八不,此即今宗所显理也。」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本初

根本元始也。或以名如来之觉体,或以名真如法界,或以名事物之元始。大日经叁曰:「我一切本初,号名世所依。」即身成佛义曰:「我者大日尊自称,本初者本来法然,证得如是大自在一切法之本祖。」瑜祇经曰:「自觉本初。」显密二教论曰:「自觉本初平等性智。」理趣释曰:「本初...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华色

比丘尼。又名莲华色尼,温盋罗苾芻尼,鬱波罗比丘尼。佛由忉利天降时,此比丘尼,化為轮王,最初拜佛。智度论十一曰:「如佛在忉利天夏安居受岁已,阎浮提。(中略)眾人欲求先见佛礼敬。有华色比丘尼,欲除女名之恶,便化為转轮王,眾人见避坐,到佛所已,还復本身,最初礼佛。...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尼萨耆波逸提

巴Naiḥsargika ra-cittiya(Naiḥsargik- rāyaścittika),五篇罪之一。尼萨耆為尽捨,波逸提為堕。此罪聚总关於衣鉢等之财物,故以其所犯之财物,捨於眾中而懺悔之,谓之尽捨。若不懺悔,则结堕狱之罪,故曰堕。总有叁十种,称為叁十捨堕,行事钞中之一曰:「波逸提聚义翻為堕...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释迦夹侍

文殊普贤二菩萨為二夹侍,或以文殊普贤阿难迦叶為四夹侍。此迦叶阿难之左右次第,依於臈之上(印度俗法尚左)。普贤文殊之次第,密教胎藏界曼荼罗金刚部置於左,莲华部置於右,与通常之理智定慧左右分配异也。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得度

生死比海,涅槃比彼岸,超生死而到涅槃云度。谓得渡生死之海也。无量寿经曰:「随意所愿,皆可得度。」增一阿含经十四曰:「佛在菩提树初得佛,作是念:罗勒迦蓝,诸根纯熟,应先得度。」遗教经曰:「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 又(仪式...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依正无碍六句

依谓依报,即世间国土也。为身所依,故名依报。正谓正报,即五阴身也。正由业力感报此身,故名正报。既有能依之身,即有所依之土,故国土亦名报也。六道众生,因有漏业,而感生死之身,即依秽恶国土而住;诸佛菩萨,因无漏清净业,而感法性之身,即依清净国土而住,今云依正无碍...

《三藏法数》 / 733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韦天将军

姓韦,名琨,四天王之四王各有八将军,此南天王八将军之一也。為南山道宣律师示现,南山依之着灵威要略并律相感通传二书,律相感通传云韦将军,法苑珠林云天人韦琨,有拥护东西南叁洲佛化之宿愿,古来禪录多与韦駄天混一,非也。感通传曰:「有一天人来礼敬,叙暄凉已。曰:弟子...

《佛学大辞典》 / 321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不净说法

又云邪命说法。或说邪法,或说正法,其心邪,故总名之為不净说法。佛藏经叁曰:「不净说法者。有五过失:一者自言尽知佛法,二者说佛经时出诸经中相违过失,叁者於诸法中心疑不信,四者自以所知非他经法,五者以利养故為人说法。」此佛藏经所说第五之过失有邪命说法之名以卖法而利...

《佛学大辞典》 / 382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阿弥陀相好印相

阿弥陀之相好印相,有显密之别,密教有胎金之别,显教有坐立之别。密教中四方之四佛,惟阿閦等叁佛,胎金两部,各改其方易其名,独於西方之阿弥陀无所改易,是為表无量寿佛之灭度无期也。其相好,胎藏界為金色之螺髮形,结定印,目稍闭而视,是乃法藏比丘出家成道之相。金刚界為...

《佛学大辞典》 / 390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二諦

一、俗諦,迷情所见世间之事相也。是顺凡俗迷情之法,故云俗。其為凡俗法之道理,决定而不动,故云諦。又此事相,於俗為实,故云諦。二、真諦,圣智所见真实之理性也,是离虚妄,故云真。其理决定而不动,故云諦。又此理性,於圣為实,故云諦。经论所说,其名称不一,涅槃经仁王般...

《佛学大辞典》 / 540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爱法

爱乐执着於法之心也。无量寿经曰:「爱法乐法。」同慧远疏曰:「修慧行,得法爱着,名為爱法。」止观五之六曰:「爱法即无明。」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减缘减行

缘者,指上界四諦与上二界四諦之八諦。行者,指欲界四諦十六行相与上二界四諦十六行相之叁十二行相。自声闻乘四善根之初至忍法之上忍,连环普观此上八諦之叁十二行相,同自中忍之位,一行减之,遂至留苦或道等之一行相,谓之减行,每减其四行相自减一諦,故谓之减缘。其所以...

《佛学大辞典》 / 421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十心

有二种:(一)顺流十心,一、无明昏暗。谓诸眾生从无始以来,暗识昏迷,无所明了,為烦恼所醉,於一切法妄计人我,起诸爱见,想计颠倒,起贪瞋痴,广作诸业,由是流转於生死也。 二、外加恶友。谓诸眾生内具烦恼,外值恶友扇动邪法,益加惑我,无由开悟而修善业,以是流转於生死...

《佛学大辞典》 / 982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即空

叁諦中之空諦。谓一切法非灭却,然后始空也。一切法无体空寂,故云即空。般若心经曰:「色即是空。」玄义四曰:「心性即空即假即中。」止观一曰:「云何圆信?信一切法即空即假即中。」拾遗记曰:「叁观之首皆言即者,指一念心即叁諦故。」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见道

叁道之一。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諦理之位也。道者道路之义,学人进取之道路也。积叁贤四善根之加行而生於世第一法无间之无漏真智也。又大乘之菩萨於初僧祇之终,终四善根之加行,而顿断分别起之烦恼所智二障,谓之见道。於其时之无漏智,小乘俱舍宗有八忍,八智之十六心:一苦法智忍,...

《佛学大辞典》 / 917字 / 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小乘

梵名希那衍Hinayānā,对於大乘之称。求佛果為大乘,求阿罗汉果辟支佛果為小乘。佛果者谓开一切种智,為尽未来际眾生化益之悟。阿罗汉果与辟支佛果,虽有浅深之别,然皆為灰身灭智归於空寂涅槃之悟。乘者,运载之义,指使人乘之至其悟岸之教,以四諦為至阿罗汉果之教体,以十二因缘...

《佛学大辞典》 / 325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鳩摩逻多

Kumāralabdha,又作矩摩逻多,拘摩罗罗多,拘摩罗逻多,鳩摩罗陀,鳩摩罗驮。译作童受、童首、豪童、童子。论师名,有二人:一為经部之鳩摩逻多。出於阿输迦之时。西域记叁(呾叉始罗国)曰:「昔经部拘摩罗逻多(唐言童受)论师,於此製述诸论。」同十二(竭盘陀国)曰:「无忧...

《佛学大辞典》 / 490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十一门

唐光明寺和尚释观经叁辈九品立十一门之义。其九品各有十一义,相乘则為九十九义。加以总之一义,為总别一百义也。一总明告命,告命阿难及韦提希二人諦听善思者是也。二辨定其位,上上品乃至品是也。此二门有总别之二,告命是总,后十门是别。叁总举有缘之类,若有眾生愿生彼国...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阿闍世王之梦

王於如来涅槃之夜,见月落,日由地出,星宿云雨,繽纷而落,七彗星现於天上。又天上有大火聚,一时堕地。问之臣,知如来涅槃不祥之相也。见大般涅槃经后分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哀愍

哀者悲哀。愍者怜愍。见人苦而起之慈悲情也。胜鬘经曰:「哀愍覆护我。」无量寿经曰:「如来普慈哀愍,悉令度脱。」宝窟上末曰:「哀者悲也,愍者慈也。」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单前

禪堂贴己名单之坐床,谓之单位,又其床前之板谓之单,阔八寸,据周尺故為一尺,谓之单板一尺。而床阔六尺,加以单板一尺则為七尺,谓之七尺单前。若除单板则為六尺,谓之六尺单前。碧巖录曰:「叁条椽,七尺单前,试去参详看。」续传灯录(继圆禪师章)曰:「旦向叁条椽,六尺...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誓扶习生

又曰扶习润生。台家之所谈。言於通教十地中第九之菩萨地,以誓愿扶见思之习气,受叁界之生,以度眾生也。以於十地中第七之已办地,既断见思之正使已,不能受生於叁界六道而度眾生,将以何者满利他之行?若藏教之菩萨,叁祇百劫之间,不断一毫之见思(唯制伏之),故可以之而受生,...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药师印相

开左手置脐,以右手重於上,二大指之头相合,名為法界定印。是药师如来之根本印也。见图印集一。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八十种好

又曰八十随形好,更细别叁十二相為八十种之好也。随形好者随叁十二形相之好也。 一无见顶相,佛顶上之内鬘,仰之则愈高,遂不见其顶上;二鼻高不现孔;叁眉如初月;四耳轮垂埵;五身坚实如那罗延;六骨际如鉤锁;七身一时迴旋如象王;八行时足去地四寸而现印文;九爪如赤铜色,薄...

《佛学大辞典》 / 684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漏尽意解

一切烦恼断尽而心意解脱也。是為小乘阿罗汉之证果。无量寿经曰:「八十万比丘漏尽意解。」维摩经佛国品曰:「八千比丘不受诸法,漏尽意解。」同注曰:「肇曰:漏尽者九十八结漏既尽故,意得解脱成阿罗汉也。」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法华叁周

法华叁周者,谓佛说法华经,因声闻之人根有利钝,悟有前后,故有叁周不同焉。周者,周足之义也。 一、法说周,法说周者,佛为上根之人,作叁乘一乘说;开叁乘之权,显一乘之实。即方便品中所谈是也。(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二、譬喻周,譬喻周者,佛为中根之...

《三藏法数》 / 236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音乐

作乐以供养叁宝也。法华经(方便品)偈曰:「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簫笛琴箜篌,琵琶鐃铜鈸。如是眾妙音,尽持以供养,皆已成佛道。」百缘经曰:「昔佛在世时,舍卫城中有诸人民,各自庄严而作妓乐,出城游戏,入城门值佛乞食,诸人见佛欢喜,礼拜,即作妓乐供养佛,发愿而去。...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毘鉢囉哩曳萨多

十二合掌之一。译曰反背互相着合掌。大日经疏十叁曰:「以右手仰左手上,以左手覆在右手,稍似坐禪人手相加之形。此名毘鉢囉哩曳萨哆合掌,此云反背互相着合掌。」梵Vi aryasta。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蔽尸

Peśi,作闭尸,箄尸,蜱罗尸。译曰肉团,结。胎内五位之第叁。玄应音义一曰:「蜱罗尸,或作闭尸,此译云肉团也。至第叁七日,结集成肉团,若男则上阔狭,若女则上狭阔。成肉团,犹未坚。」瑜伽略纂一曰:「闭尸,此名结。虽已成完,仍柔软故。西域呼熟血亦名闭尸,彼相类也。...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小乘十八不共法

佛之十力,四无畏,叁念住,大悲,合而為十八。俱舍论廿七曰:「成佛尽智位修不共佛法,有十八种。(中略)佛十力,四无畏,叁念住,及大悲,如是合名為十八不共法。唯於诸佛尽智时修,餘圣所无,故名不共。」无量寿经曰:「十力无畏不共法声。」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叁千尘点劫

法华经化城喻品明大通智胜佛出世久远之劫量也。「乃往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名大通知胜如来。(中略)彼佛灭度已来。甚大久远。譬如叁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种,假令有人磨以為墨。过东方千国土乃一点,大如微尘。又过千国土復一点。如是展转尽地种墨。於...

《佛学大辞典》 / 186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如如

楞伽经所说五法之一。法性之理体,不二平等,故云如,彼此之诸法皆如,故云如如,是正智所契之理体也。智度论一曰:「人等世界故有,第一义故无。如如法性实际世界故无,第一义故有。」大乘义章叁曰:「言如如者是前正智所契之理,诸法体同,故名為如。就一如中体备法界恒沙佛法,...

《佛学大辞典》 / 237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飞化

飞行游化也,化谓神出鬼没之变化。无量寿经曰:「飞化徧诸剎。」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叁条椽

僧堂之床,每人之座位横占叁尺许,其头上之椽有叁条,因指禪床曰叁条椽。碧巖二十五则评曰:「儞诸人若见得与莲华峰庵主同参,其或未然叁条椽七尺,单前试去参详看。」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恶露

谓身上不净之津液也,如脓血屎尿等,恶者憎厌之义,露者津液也。心地观经曰:「自见己身,叁十六物恶露不净。」本起经曰:「恶露自出,坐卧其上。」无量寿经曰:「生老病死痛苦,恶露不净,无可乐者。」无量寿经钞六曰:「医心方云:恶露者血也。」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龙树

菩萨名。旧称,那伽曷树那,那伽阿周陀那Nāgārjuna,生於阿周陀那,故名阿周陀那。以龙成道,故字曰龙。新称,那伽閼剌树那。译為龙猛。佛灭后七百年出世於南天竺(摩訶摩耶经),马鸣弟子迦毘摩罗尊者之弟子,提婆菩萨之师也(付法藏传五)。入龙宫齎华严经,开铁塔传密藏,...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象王

象中之王。以譬佛者。涅槃经二十叁曰:「是大涅槃,唯大象王能尽其底。大象王谓诸佛也。」法苑珠林曰:「佛有八十种好相,进止如象王,行步如鹅王,容仪如师子王。」华严经曰:「象王行处落花红。」又譬菩萨也。无量寿经曰:「犹如象王,善调伏故。」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叁乘真实一乘方便

叁乘家依深密经以叁乘為真实,以法华所说之一乘,但為诱引不定性一类之方便。一乘家依法华经以深密经所说之叁乘,為调熟机根之方便。说详五教章上,法华玄赞四,守护国界章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善力

修善之力用。由善所得之力。无量寿经曰:「常力,善力。」净影疏曰:「依法正修,名為善力。」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草繫比丘

佛在世时,有比丘,為贼以生草繫之。比丘恐坏其生草,而不解缚,自待饿死。一切有部目得迦六曰:「佛在室罗伐城,时诸苾芻在跋蹉国,游行人间為贼所执。贼相告曰:仁等今可净诸苾芻。是时贼中有一先是苾芻相近住人。告诸伴曰:何劳杀此,应以连根茅草可急缚之,令其饥渴自饿而死。...

《佛学大辞典》 / 338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累劫

累叠数多之劫量也。世界成坏之时期云劫。无量寿经曰:「世世累劫无有出期。」法华经譬喻品曰:「汝等累劫眾苦所烧。」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金刚杵

梵语伐折罗Vajra,原為印度之兵器。密宗假之,以标坚利之智,断烦恼,伏恶魔。其两头单独者,谓之独股,分叁枝者,谓之叁股,分五枝者,谓之五股,分九枝者,谓之九股。以金石或木材作之,有大中小之叁品。大日经疏一曰:「伐折罗即是金刚杵。」又曰:「伐折罗如来金刚智印。」又...

《佛学大辞典》 / 329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五味禪

五种交杂之禪也。对一味禪而言。即外道禪,凡夫禪,小乘禪,大乘禪,最上乘禪之五种。禪源诸詮集都序卷上之一曰:「禪则有浅有深,阶级殊等。谓带异计,欣上厌而修者,是外道禪。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是凡夫禪。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禪。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

《佛学大辞典》 / 390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佛四无畏

智度论四十八明佛之四无畏。法界次第依智度论释之:一一切智无所畏,谓世尊於大眾中师子吼,我為一切正智之人,无些怖心也。二漏尽无所畏,谓世尊於大眾中师子吼,我断尽一切烦恼,无些怖心也。叁说障道无所畏,谓世尊於大眾中师子吼,障害佛道之法无些怖心也。四说尽苦道无所畏...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标帜

(一)利剑,此有二义:一、中智之义,密宗之中道,為诸法本不生,有(表)空(遮)不二,而有之边為本不生,空之边亦為本不生,故以本不生中道之剑為标帜。盖中道之智,不动於有之边,亦不动於空之边,故名不动尊。两部之辨事真言通用不动之深义在斯。二、降魔之义,魔者以无始之...

《佛学大辞典》 / 668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二我见

一、人我见,一切凡夫,不了人身為五蕴假和合,固执人有常一我体之恶见也。二、法我见,一切凡夫,不了诸法之空性,固执法有真实体用之妄见也。起信论末曰:「人我见者,计有总相主宰,法我见者计一切法各有体性。」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九品润生

叁界九地俱生之烦恼(即修惑)各有九品。其中欲惑九品之修惑,有润七生之作用,因而建立一来不还之二果。断之终,则為一来果。断之已,则為不还果。九品七生相对,则上叁者為四生,中叁者為二生,叁者為一生。更分别之,则上上為二生,上中,上,共為二生。如中叁品亦然。中上...

《佛学大辞典》 / 318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生死无始无终

依上所说无明无始之理,生死之无始,其理分明。但无终依别圆二教而异其义,别教已為有终,以断九界而入佛界故也,圆教性具十界,则至佛界,尚存九界,生死无终也,但修恶转归性恶,於其体性无有一增减。盖无明為缘而造起九界者,别教之权说也,依此说,则无明断尽,九界亦灭无,...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第一牢强精进

传心法要:「问何者是精进?师云:身心不起。是名第一牢强精进。纔起心向外求者,名為歌利王爱游猎去。心不外游,即是忍辱仙人。身心俱无,即是佛道。」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六行观

以有漏智次第断地之惑之法也。盖叁界分為九地,比较地与上地,地者麤也,苦也,障也,观而厌之。上地者静也,妙也,离也,观而欣之。依此厌欣之力,次第断地之惑也。故亦谓之厌欣观。但依如此上对望之厌欣力,不能断第九有顶地之惑,以彼為更宜对比之上地故也,断有顶地...

《佛学大辞典》 / 276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大师

佛之尊号。瑜伽论曰:「能善教诫声闻弟子,一切应作不应作事故名大师。又能化导无量眾生令苦寂灭故名大师。又為摧灭邪秽外道世间出世间故名大师。」资持记上一之一曰:「大师者所谓天人之师即十号之一。以道训人故彰斯目。然以师通凡圣加大简之,是则叁界独尊九道依学,唯佛师圣得...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大乘十八不共法

智度论二十六曰:「一身无失;二口无失;叁念无失;四无异想,於一切眾生平等而无异想也;五无不定心,行住坐卧不离禪定也;六无不知已捨,佛照了一切法捨离之,而不执着也;七欲无减,欲度诸眾生而心无厌足也;八精进无减;九念无减;十慧无减;十一解脱无减;十二解脱智见无减;...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大叁灾

一、火灾,谓于坏劫时,有七日出现大火,须弥山渐渐崩坏,四大海水展转消尽,大千世界及初禅天皆悉洞然,无有遗余,是名火灾。(梵语须弥,华言妙高。四大海者,即东西南北四海也。) 二、水灾,谓初禅天已,七番火灾,坏于世间之后,世界复成,又于坏劫之时,渐降大雨,滴如...

《三藏法数》 / 235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四瀑流

一,欲瀑流。欲界之贪瞋痴,各有五种(四諦修道),合為二十。疑有四(除修),加之以十经,為二十九物,此名欲瀑流。二,有瀑流。色界无色界之贪与慢,各有五种,故為二十(上界总无瞋),疑有八,故总有二十八物,谓之有瀑流。叁,见瀑流。叁界之见惑也,先於欲界苦諦有身见等...

《佛学大辞典》 / 214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俱不遣

因明叁十叁过中,属於异喻之过。如声论师对於萨婆多师谓「声為,宗)无质碍故(因),如极微(同喻),如虚空(异喻)。」萨婆多师谓虚空為常,為无质碍故,所立常之宗,亦不遣,能立之无质碍故之因,亦不遣,故谓為俱不遣。因明入正理论曰:「俱不遣者,对彼有论,说如虚空。」因...

《佛学大辞典》 / 154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微妙

比丘尼名。说自身為世苦出家得圣果之经歷。度五百比丘尼。见贤愚经叁、诸经要集九。 又(杂语)法体幽玄故曰微。绝思议故曰妙。维摩经菩萨品曰:「微妙是菩提,诸法难知故。」无量寿经曰:「普為十方说微妙法。」长阿含经一曰:「如来大智微妙独尊。」法华经提婆品曰:「微妙净...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口业供养

叁业供养之一。口发音,称美诸佛菩萨之功德也。见文句二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二种生死

一分断生死,诸有漏善不善之业,由烦恼障助缘所感之叁界六道果报也。其身果报有分分段段之差异,故曰分段。具见思惑之一切凡夫是也。二不思议变易生死,诸无漏之善业,依所知障助缘所感之界外净土果报也。為断见思惑之阿罗汉以上圣者之生死。不思议者。以业用之神妙不测而名,变易...

《佛学大辞典》 / 561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死相

验人之死相,知善恶之生处,大小乘论之通说也。智度论曰:「恶业人风大先去故身动,火大先去故身热,善行人地大先去故身静,水大先去故身冷。」唯识论叁曰:「又将死时,由善恶业上身分冷触渐起。」同述记四本曰:「世亲无性摄论皆云:善业从冷,恶业从上冷,由生胜处恶趣别故...

《佛学大辞典》 / 414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法度

法者法规,度者度量也。无量寿经曰:「都无义理,不顺法度。」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邪婬之恶鬼

今生邪婬之咎,於地狱感恶鬼使苦吾身。恶鬼即狱卒也。往生要集上本曰:「狱卒取地狱人,置刀叶林,见彼树头,有好端正严妇女。如是见已,即上彼树。树叶如刀,割其身肉,次割其筋,如是劈割一切处已。得上树已,见彼妇女,復在於地,以欲媚眼,上看罪人。作如是言:念汝因缘,我到...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院内道行杂作衣

叁衣中安陀会之异名。安陀会衣為五条。袈裟之最者,惟独居院内或行道时着用之,故名為院内道行衣,入聚落会大眾时不得着之。六物图曰:「安陀会名衣(最居故或着故),从用名院内道行衣(入聚随眾则不得着)。」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无垢光童子

文殊八大童子之一。即无垢光菩萨,密号曰离尘金刚。显文殊之空智,无垢而放光明。為叁髻童子形,黄色,左持未敷莲,右捧宝鉢,安於脐,坐於赤莲。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眾圣点记

持善见律毘婆沙之师资相传也。佛入灭以来每岁安居竟记一点,故名眾圣点记。出叁藏记十一善见律毘婆沙记曰:「仰惟佛世尊泥洹已来年载,至七月十五日受岁竟,於眾前谨一点,年年如此。感慕心悲,不觉流泪。」歷代叁宝记十一曰:「外国沙门僧伽跋陀罗,齐言僧贤(善见律译者),师...

《佛学大辞典》 / 515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藕孔

阿修罗与天帝战,败北,四兵尽入一藕孔中。见杂阿含经十六。又观佛叁昧经曰:「阿修罗王往攻帝释於虚空中,有刀轮自然而,当阿修罗上。耳目手足,一时尽落。时阿修罗即便惊怖,遁走无处,入藕丝孔中。」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师家教训学人之语也。又谓呈露自己之见解,着於公案本则或颂之语也。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四胜身

华严宗所说龙女,普庄严童子,善财童子,兜率天子,四人名為四胜身成佛。胜身者,彼宗於圆教行位叁种中,约第二之果报以明其位,立叁生成佛之义,叁生之第二生名解行生,正证悟法界之理,穷满圆行之位也。於此位离界内分别之秽身得界外无染清净之金刚身,名解行身,是即胜身也。以...

《佛学大辞典》 / 518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俱舍四善根

一煗法,总相念住后念所生之善根,名煗法。有中上叁品,皆具观苦集等四圣諦修苦空等十六行相之位也。煗者,圣火之前相,圣火譬见道之无漏智。其圣火将生之前相,略兆暖意之位也。入此位,虽退堕所得之煗法,或断善,造无间之业,堕於恶道,然流转不久,必到涅槃。二顶法,煗法上...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意力

求正觉之意思。无量寿经曰:「意力愿力。」同净影疏曰:「求佛之心,名為意力。」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别理随缘

又曰但理随缘。理者真如也。谓别教之真如随缘而為一切万法,曰别理随缘。与圆教之真如,性具诸法,而為一切诸法异,纯一之真如,依无明之和合而取随缘之义,谓為但理随缘。此别教随缘之义,四明尊者对於严家盛所唱导。抑真如随缘之义,原為起信论所详说,严家之贤首作起信论之疏,...

《佛学大辞典》 / 421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定心

修禪行而远离乱意也。无量寿经曰:「深心定心。」智度论二十六曰:「定心者,定名一心不乱。乱心中不能得见实事,如水波盪,不得见面。如风中灯,不能得点。」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十声一声

净土门之极意,念声是一,一念之信,即為一徧之声名,故十念一念,谓之十声一声。无量寿经曰:「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观无量寿经曰:「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是也。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二字

一、半字,悉曇章為生字之根本,而文字不具足者。二、满字,餘章之文字语法具足者。 又(杂语)僧之实名,以二字為古实,故僧名谓之二字。师弟之契,书实名奉师,谓之呈二字。又称他人之实名。敬其人,则分二字曰上某字某字而呼之。后拾遗往生传曰:「须以今生结缘之力,必為当...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法身有相

依诸经论通途之说,则谓法身无色无形,色相庄严不可见。而台家贬之,以為别教已之说。依圆教之极意,则谓法身决非无相,其言曰:一家圆实之意,法性之体理具依正色心,相相宛然,非真空无相之法性。是故叁惑究竟清净,则本性常住之色心显现,而依正之二法究竟清净也,以此即谈别...

《佛学大辞典》 / 322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金刚宝菩萨

Vajraratna,金刚界十六菩萨之一。南方宝生如来四亲近之上首。是与虚空藏菩萨异名同体也。标摄持功德财宝,以如意珠為叁摩耶形。其忿怒身為军荼梨夜叉,即宝生如来之教令轮身也。秘藏记末曰:「肉色,左手与愿,右手承宝。」略出经曰:「由结金刚宝契故,诸天人师為其灌顶。」金刚...

《佛学大辞典》 / 287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迁化

迁者迁移,化者化灭,通谓人之死。原為儒典之语。前汉书外戚传曰:「李夫人卒,武帝自作赋曰:(中略)忽迁化而不反兮,魄放逸以飞扬。」文选魏文帝典籍论文曰:「日月游於上,体貌衰於。忽然与万物迁化,斯亦志士之大痛也。」佛者更為说,偏名释氏之死,化者化度,教化济度眾生...

《佛学大辞典》 / 216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嘉会坛曼陀罗

曼陀罗之德名。设曼陀罗,以行灌顶,十方诸佛来集,生导师当来之嘉会也。 又中臺大日之理法身,住於西方莲华部之阿弥陀叁昧,以领加持曼荼罗,為眾生说法,谓為嘉会曼荼罗。大日经具缘品之说法是也。是為自证会加持身之说。又领西方极乐之阿弥陀相而说法,是嘉会曼荼罗也。此為说...

《佛学大辞典》 / 294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五部合断

五部者,迷於四諦之理之四部见惑,与迷於世上事相之一部修惑也。叁界九地各有此五部。依萨婆多部之义,则佛与独觉先於凡夫地以有漏智之六行观,合断八地之见修五部也(不能以有漏智断第九地之惑见[六行观]条),合断此之法,八地之五部,分上上品乃至品之九品,先自上上品始...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大叁灾

过住劫,则入坏劫,坏劫有二十增减劫。前十九增减劫,坏有情世间。最后一增减劫。坏器世间。坏此器世间有火灾水灾风灾之叁者。是曰大叁灾。此叁灾非起於同时,各自轮次而起。以坏世界也。第一火灾,七个日轮,同时并出,焚烧此世界,自无间地狱,上至色界之初禪天者。第二水灾,...

《佛学大辞典》 / 438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无量识

真言宗虽由释论一往立十识,其实立无量之心识也。其故,真言立心即智,智即佛,则以佛有无量,故心识亦无量也。因而本宗就胎藏界曼荼罗之诸尊,立一识八识九识十识无量识之五释:一识者,中台大日尊一种之心王也,以摄一切之心数,是与小乘成实之所立同。八识者,八叶尊八种之心王...

《佛学大辞典》 / 489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六十二种有情

唯识枢要上本曰:「六十二种有情颂曰:五四叁叁四,叁二及叁七,十九四四一,故有情名诸。」释之曰:「一、五趣為五。二、四姓為四。叁、男与女及非男非女為叁。四、劣与中及妙為叁。五、在家与出家苦行与非苦行為四(是第一句)。六、律仪与不律仪及非不律仪為叁。七、离欲(阿罗...

《佛学大辞典》 / 317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根本十四音

佛本行集经十一曰:「梵天所说之书。」註曰:「今婆罗门书正十四音是。」涅槃经八曰:「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说字根本?佛言善男子!说初半字以為根本。(中略)所言字者其义云何?善男子!有十四音名為字义。(中略)此十四音名曰字本。」而次经文虽就摩多及体文之五...

《佛学大辞典》 / 282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电影

以电喻法之无常迅速,以影譬无实体。无量寿经曰:「知法如电影,究竟菩萨道。」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四句成道

阿罗汉成道时,依无生智诵四句偈。诸漏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辨。不受后有。谓之四句成道。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见惑品数

小乘俱舍立八十八,大乘唯识立百十二。八十八者於一切烦恼中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禁戒取见之十惑,名為本惑,餘悉名随惑。此中小乘贪瞋痴慢之四,通於见修二断,疑与五见者,唯见断也。此见断之十惑,就所迷之諦理而差别為八十八使也。又大乘贪、瞋、痴...

《佛学大辞典》 / 999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四善根中之忍法位有上中叁品,最初之位曰忍。具修十六行相之位也。见[忍法]条。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四事

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也。或房舍,衣服,饮食,汤药也。法华经安乐行品曰:「衣服卧具饮食医药。」无量寿经曰:「常以四事供养恭敬一切诸佛。」盂兰盆经疏上曰:「年年僧自恣日,四事供养叁尊。」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无安

一切世间无安稳之法,悉以苦為自性。法华经譬喻品曰:「叁界无安。犹如火宅,眾苦充满,甚可怖畏。」新译仁王经曰:「爱欲结使,自作疮疣,叁界无安,国有何乐?」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即得往生

圣道门说即心成佛与即身成佛,净土门说即得往生。言以信佛之因缘定直往生极乐也。而净土门中亦有二解。净土宗以為异时之即,真宗以為同时之即。异时者,来世往生极乐,於彼土住於不退转之位也。同时者,信之一念时,现生住於正定聚不退转之位也。无量寿经曰:「诸有眾生闻其名号...

《佛学大辞典》 / 172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