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条搜索结果

诸法实相

是名究极之真理之嘉名也。或曰真如。或曰法性。或曰实际。皆同体异名也。虽然,诸宗自有常用之语,华严约於中諦,频唱法界,天台约於性具之妙有,盛鸣诸法实相。所以然者以空中之真諦,為诸宗之通谈,妙有之俗諦,独限於台家故也。故言具一字弥显今宗。诸法实相者,诸法為十界因果...

《佛学大辞典》 / 908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二种清净

一、自性清净,谓众生真如心体,性本清净,无所染碍,故名自性清净。 二、离垢清净,谓众生自性清净心体,远离一切烦恼垢染,故名离垢清净。

《三藏法数》 / 70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真如

梵音部多多他多Bhūtatathatā(此梵语出於金刚经之梵本,译曰真如性),真者真实之义,如者如常之义,诸法之体性离虚妄而真实,故云真,常住而不变不改,故云如。唯识论二曰:「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於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或云自性清净心,...

《佛学大辞典》 / 410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十地断障证真

一、欢喜地断障证真,谓菩萨见诸众生,心堕邪见,皆成障碍,故发起大愿慈心,而修舍行,于内身外财,无所吝惜。由因感果,而登初地,心生欢喜,即断异生性障,而证遍行真如,是名欢喜地断障证真。(异生性障者,性即凡夫之性,障即执着我、法,障于初地功德也。遍行真如者,谓此...

《三藏法数》 / 1483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二障

烦恼障,智障也。新译為烦恼障,所知障。贪瞋痴等诸惑,各有二用:一者发业润生而缚有情,使在叁界五趣之生死中。由此而障涅槃寂静之理,名為烦恼障。扰恼有情之身心,故名烦恼,烦恼能障涅槃,故名障。此烦恼障由我执而生。二者一切贪瞋痴等诸惑,為愚痴迷闇,不能了知诸法之事相...

《佛学大辞典》 / 751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百法五位

百法五位者,谓色法十一,心法有八,心所法五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六,总成百法,各有所属,列为五位也。 一、色位,色以质碍为义。色有十一种:即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及法处所摄一分色,以此十一种,皆有质碍,是名色位。(法处,是意所取之境。...

《三藏法数》 / 1693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五种性

种者,能生之义;性者,不改之义。性有叁种不同:有理性之性,有性分之性,有数习之性。此之五种,乃数习性分之性也。以由菩萨修观,断惑证理,历位从十住至于等觉,次第浅深不同,故有五种之性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

《三藏法数》 / 503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华严四分

一、信分,谓第一会菩提场中,说世主妙严品至毗卢遮那品,名举果劝乐生信分,盖举扬如来依正二报难思之果,劝励当机闻而乐欲生其净信,故名信分。(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依正二报者,身为正报,国土是依报也。) 二、解分,谓第二会普光明殿,说十信...

《三藏法数》 / 717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十种教体

教者,谓如来所说一大藏教也。体即体性,教之本也。然如来所说之教,诠显权实义趣,浅深不同,故分十体,收摄一切教法罄无不尽也。(权者,叁乘权教,谓声闻、缘觉、菩萨也。实者,一乘实教也。) 一、音声语言体,谓言音语业为教体也。故佛唱号言辞,评量论说,是为教体。楞严...

《三藏法数》 / 899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圆觉

一切有情皆有本觉,有真心。自无始已来,常住清净,昭昭不昧,了了常知,约於体而谓為一心。约於因而谓為如来藏。约於果而谓為圆觉。圆觉者,圆满之灵觉也。圆觉经曰:「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教授菩萨。」又曰:「善...

《佛学大辞典》 / 192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叁处入法界

法界,即一切众生本有之心,诸佛所证平等之理也,而云叁处入者,由菩萨根有利钝,行有浅深,故所证入先后不定,遂分叁处也。 一、十住初心入法界,谓利根菩萨,即于初住位中,破无明惑,证入法界平等之理,得不退转,是名十住初心入法界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

《三藏法数》 / 332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真俗不二

天台别教,华严终教以上,真如随缘為诸法,诸法即真如也。是云真俗不二。然是就诸法之实法真如边,得言不二者。於诸法之当相,不得言真如,故非真不二。天台之圆教或真言之如,性具十界叁千之诸法而為真如之诸法,是乃真不二也。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六忍法

一、信忍,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信一切法皆悉空寂,能于空法,忍可忍证,故名信忍。(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法忍,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

《三藏法数》 / 556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一相法门

文殊功德庄严经下曰:「智上菩萨言:文殊师利以何一相而说於法?文殊师利言:善男子,云何所说一相法耶?智上菩萨答曰:文殊师利不见蕴及处界,亦非无见,亦非有见,於法无分别,亦无所分别,又不於法而见积集,亦不於法而见散失,是即名為一相法门(一)。师子勇猛雷音菩萨曰:若...

《佛学大辞典》 / 742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五不退

一、信不退,谓十信位菩萨发大信心,笃信中道圆妙之理,常住平等,不迁不变,信行满足,而无退转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二、位不退,谓菩萨十信满足,入十住位,乃至十行、十回向位,即得分见法身,住正定位...

《三藏法数》 / 491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空如来藏

如来藏者,真如之德名。真如之体性毕竟空寂,不止一切染净之法,如明镜内无一实质,故谓為空。非谓真如之体是无也。大乘止观一曰:「此心性,虽復缘起建立生死涅槃违顺等法,而復心体平等,妙绝染净之相。非直心体自性平等,所起染净等法,亦復性自非有。」起信论义记中本曰:「言...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华严宗叁观

初祖杜顺依华严经而立。谓之法界叁观。法界者所观之境,叁观者能观之心也。一、真空观,穷尽法界之事相,无一有自尔之别性,皆归於平等之空性,以空為性也。空者非顽无之空,真如之理性超然而离诸相,故名為空观。吾人所见之森罗万象,悉為妄情之偏计,犹如空华之实性為虚空,於口...

《佛学大辞典》 / 428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土体五重

一、真如真如者,乃真实无妄之理,即法性土之体也。此清净法身所依之土,以由法身无相,土亦如是,身土虽分,体原不二,故真如为体也。 二、真智,真智者,乃根本无分别智,即实报土之体也。此是如来圆满报身所依之土,以由实智功圆,万德成就,体无分别,境智一如,故以真智...

《三藏法数》 / 398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大乘百法

百法束为五门:谓色法十有一,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有一,不相应行法二十有四,无为法六,共成一百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法,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706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说法四谤

一、定有是增益谤,定有者,谓不知真如之理,离相寂灭,性本不有,而言真如决定是有者,则成增益谤也。 二、定无是损减谤,定无者,谓不知真如之理,不可变坏,性本不空,而言真如决定是无者,则成损减谤也。 叁、亦有亦无是相违谤,亦有亦无者,谓不知真如之理,是即有之空,...

《三藏法数》 / 212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真如品第十六

尔时,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所说法,随顺一切法离诸障碍,而一切法了不可得,犹如虚空离障碍相。世尊!诸法如虚空故一切句不可得,诸法平等故二法不可得,诸法无生故生法不可得,诸法无灭故灭法不可得,诸法无相故取相不可得,诸法无处故一切处不可得。” 尔时,梵王帝释...

《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诏译 / 4550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3日

六种住

六种住者,约别教位次而论也。以此六人所证之位,皆不退失,故名为住。 一、种性住,种即能生之义,性即自分不改之义。谓别教菩萨,于十住、十行位中,道种成就,无有退失,数数增进,故名种性住。(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

《三藏法数》 / 529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法华六瑞

谓法华一经,妙理玄微,人难信受。故先以瑞相警变常情,常情既变,而生渴仰,则闻法染心,妙道易阶,密有所表,故具明六瑞焉。 一、说法瑞,谓佛将说法华,先说无量义经,而为法华作序。从一法说无量义,会无量义归于一法,故无量义经为法华会多归一之序。经云:说大乘经名无量...

《三藏法数》 / 856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真如实相

真如与实相,同体异名,约於假諦之妙有而曰实相,约於空諦之一如而云真如。此二不二之中道云法界。但真如有不变随缘之二义。又实相其实為叁諦之总名,故真如实相通於空假中也。观佛叁昧经曰:「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往生要集中本曰:「色即是空,故谓之真如实相。空即...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性具

又曰体具,理具。谓本觉之性,具菩萨界以下九界之恶法及佛界之善法,总具十界叁千之善恶诸法也。天台始发之,荆溪,四明,盛详述之。他宗虽言性具善,然不言性具恶,台家独谈性具恶也。因之天台分之為别圆二教,以他宗之极说未尽性具,总谓之别教。观音玄义记二曰:「九界望佛皆名...

《佛学大辞典》 / 691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叁宗

宗,犹派也。圭峰密禅师云:大乘经教,统唯叁宗。 一、法相宗,谓此宗说一切有漏妄法及无漏净法,无始时来,各有种子,在阿赖耶识中,遇缘熏习,即各从自性而起,都不关涉真如。故于色心诸法,而建立种种名相,是名法相宗。(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即第八识也。) 二、破相宗...

《三藏法数》 / 269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实性

真如之异名也。仁王经中曰:「诸法实性,清净平等,非有非无。」同良賁疏曰:「诸法实性者,诸法性也。」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Citta,四卷楞伽经注举汗栗太Hṛd Hṛdaya(自性清净心)、质多心(虑知心)之二心。止观举质多心、汗栗驮心(草木心)、矣栗驮心(精集精要心)之叁心。大日经疏举质多心与干栗驮心之二心。干栗驮心附肉团心与真实心之二义。法相宗於唯识述记与唯识枢要举质多(心)、末那(意)、...

《佛学大辞典》 / 1674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人四依

依即依止也。谓从五品位至等觉菩萨,堪为世间众生之所依止,能令众生闻法开解,修行证果,故名人四依。(五品位者,随喜品、读诵品、说法品、兼行六度品、正行六度品也。) 五品十信为初依,五品、十信,皆圆教位次也。谓此位之人,观慧明了,达如来秘密之藏,能令众生闻法开解...

《三藏法数》 / 542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随缘真如之波

不变真如比水,随缘真如较波。此波有二,根本无明為缘,搅乱平等一味之性海,而作善恶之业,感苦乐之果,昇沈六道者,凡夫自身随缘真如之波也。又吹於大悲之风,现种种之境,化种种之身,布种种之教者,佛菩萨為他随缘真如之波也。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五諦

五种之諦。谓因果等五种之理,真实不虚也。瑜伽师地论第四十六所谓「或立五諦:一因諦,二果諦,叁智諦,四境諦,五胜諦。」显扬圣教论第八所谓「或立五諦:一因諦,二果諦,叁能知諦,四所知諦,五至諦。」是也。其中前四者為安立,后一者為非安立諦。依慈恩之说,安立中,因諦即...

《佛学大辞典》 / 261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如来藏心

真如心之异名也。见[真如]心条。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理事无碍十门

於事(现象)、与理(本体)之关係立十门:一理偏於事,一、真法界之理徧在一切之事法,虽理无分限,事有分限,而事既即於理,则亦无分限,故一一微尘具足真理。二、事徧於理,理既徧於事,事亦徧於理,以有分限之事,具无分限之理,故徧在一微尘法界。叁、依理成事,依真如之理,...

《佛学大辞典》 / 461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非安立

对於安立之称。諦理有差别与名义之施设曰安立。无差别无名言曰非安立。真如之諦理。立此二门。唯识述记九末曰:「有差别名言者名安立,无差别离名言者非安立也,安立者施设义也。」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别理随缘

又曰但理随缘。理者真如也。谓别教之真如随缘而為一切万法,曰别理随缘。与圆教之真如,性具诸法,而為一切诸法异,纯一之真如,依无明之和合而取随缘之义,谓為但理随缘。此别教随缘之义,四明尊者对於严家盛所唱导。抑真如随缘之义,原為起信论所详说,严家之贤首作起信论之疏,...

《佛学大辞典》 / 421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随缘

外界之事物来,与自体以感触,谓之缘。应其缘而自体动作,谓之随缘。如水应风之缘而起波。真如之於诸法,佛陀之於教化,皆然。最胜王经五曰:「随缘所在觉群迷。」又随其机缘。不加勉强也。齐书陆法和传曰:文宣赐法和奴婢二百人,法和尽免之,曰:各随缘去。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六轮对位

轮有二义,一运转,二摧碾。谓佛菩萨转于法轮,则能摧碾众生惑业,故以六轮对诸位次也。 一、铜宝轮对十住位,铜似金色,不具金用。虽无铁之粗垢,而犹有查滓,若炼磨攻治,则能成诸器皿,济用于世。谓十住菩萨,已断见、思之惑,如离粗垢,于四十一品无明之惑未能尽断,如铜之...

《三藏法数》 / 783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真言

梵语曼怛罗Mantra。是如来叁密之随一语密也,总谓法身佛之说法。假令经中有显言,而其声名句文以大日如来之秘密加持為体性,故总為真言秘密藏也。演密钞一曰:「释曰:密宗一一文言无非字门,秘密加持而為体性。虽有显言,从宗体俱属秘藏。」别云陀罗尼。译云总持。又云秘密号,密...

《佛学大辞典》 / 1215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十住心

此真言宗之教相判释也。其名目虽本於大日经十心品并大日经疏(亦本於菩提心论,释摩伽衍论),至其本质,实可称為日本弘法大师之独创。 故其本据在弘法之十住心论及秘藏宝钥:一、异生羝羊心,异生為凡夫,六趣,四生等各异之生,即如所谓群生也。羝羊為牡羊,其性下劣,除求水草...

《佛学大辞典》 / 932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坚实心

梵语汗栗驮Hṛdaya,译曰坚实心。真如之实体也。即起信论之一心。叁藏法数十八曰:「坚实心者,坚固真实,乃眾生本有之性,诸佛所证之理,即第一义心也。」四心之一。见[紇哩陀耶]条。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叁种长者

一世长者,二出世长者,叁观心长者也。文句五曰:「世备十德:一姓贵,二位高,叁大富,四威猛,五智深,六年耆,七行净,八礼备,九上嘆,十下归。(中略)十德具焉,名大长者,出世长者。佛从叁世真如实际中生,功成道着,十号无极。法财万德,悉皆具满,(中略)是名出世佛大长...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元明

真如之觉体本来明照,故曰元明。楞严经六曰:「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又一名本明。以本觉之自性清净心而名。楞严经一曰:「元明能生诸缘。」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真如内薰

真如之法性由内部而感化也。真如為吾人本具之自性清净心,诸佛之法身也。此法身在内薰其妄心,又诸佛之报化二身垂教法由外薰之,配之於叁大,则真如法身為体相二大,报化二身為用大。依此内外之二薰,眾生渐生厌求之菩提心也。一切皆成佛之义,依之而成。起信论曰:「真如薰习义有...

《佛学大辞典》 / 215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摄相归性

法相家所立四重出体之一。真如之实性,周徧一切万法之事相而為所依,无一事离真如者,故為摄万差事相使归於真如实性,就真如而出体之法门也。唯识述记一本曰:「摄相归性皆如為体,故经说言:一切法亦如也,至於弥勒亦如也。」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如来

梵语曰多陀阿伽陀Tathāgata,译言如来,佛十号之一。如者真如也,乘真如之道从因来果而成正觉之故,名為如来。是真身如来也。又乘真如之道来叁界垂化之故,谓之如来。是应身如来也。又,如诸佛而来,故名如来。此释通於二身。成实论一曰:「如来者,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曰如来。...

《佛学大辞典》 / 448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大信

信佛而不疑。谓為信。信心之功德广大。故曰大。又此信心即為佛心。故曰大。教行信证二曰:「谨案往相迴向有大行有大信。」同叁本曰:「大信心者则是长生不死之神方,忻净厌秽之妙术。(中略)极速圆融之白道,真如一实之信海也,斯心即是出於念佛往生之愿。」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世间相常住

是示俗諦常住之金言,大乘之极说,台家之眼目也。法华经方便品曰:「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於道场知已,导师方便说。」法位者,真如也。住於法位者,谓十界叁千之诸法住於真如也。即性具之谓也。故真如常住,世间之相亦常住也。智度论十九曰:「中论说涅槃不异世间,世间不异世...

《佛学大辞典》 / 622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真如

菩萨十地所得之十真如也。一徧行真如,此真如為我法二空所显,一法无所不在,故名徧行。二最胜真如,此真如具足无边之德,於一切法為最胜,故名最胜。叁胜流真如,此真如所流之教法极為殊胜,故名胜流。四无摄受真如,此真如无所繫属,非我执等之依所取,故名无摄受。五无别真如,...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不动义

性虚空十义之一。真如之体性,常住而不变不动也。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不动无為

六无為之一。生於色界之第四静虑,而离苦乐二受际之真如也。离苦乐麤动而得之真如,故云不动无為。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八十一科

大藏一览叁引指要录曰:注出般若名相八十餘科,庶发披阅者智智尔: 一、五蕴,二、六根,叁、六尘,四、六识,五、六触,六、六缘所生,七、四缘,八、六大,九、十二因缘,十、六度, 十一、我者,十二、生者,十叁、寿者,十四、命者,十五、有情者,十六、养育者,十七、眾数...

《佛学大辞典》 / 516字 / 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离言真如

真如之一。离心念之相,离言说之相,真如之法体也。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真如

见[真如]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叁种发心

一、信成就发心,谓十信行满,信心成就,入十住位中,初发心住,故名信成就发心。(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 二...

《三藏法数》 / 331字 / 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华严宗四门出体

一随相门,如前之体用别论体。二唯识门,如前之摄境从识体。叁归性门,与前之摄相归性体相当。但彼不许真如随缘而成為诸法,故假令谓為摄事相而归於真性,亦唯以能依归於所依而已,其实不得谓有為之事相即為真如也。今立真如缘起,成為诸法,则诸法即為真如之体,如波即水。四无碍...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真如

真如為诸佛之证处,故云都。依随缘真如之义,吾等眾生由本觉真如之都而流出,轮迴於六道也。但是乃天台别教教道方便之所谈,非圆教证道之实说也。见[无始无明]条。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本觉内熏

真如本觉有内熏外缘之二用,内熏者,真如之体相熏习也,无始以来具无漏之法在内冥冥熏习眾生之妄心,能使眾生不知不识,厌生死之苦,乐求涅槃,自信己身有真如之法,发心修行。自然之作用也。外缘者,真如之用熏习也,自法身垂报化二身,使眾生成见佛闻法之外缘,无作之作用也。起...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十二真如

又名十二无為,十二空:一真如,二法界,界者所依之义。是為诸法所依之所也。叁法性,是乃诸法之体性,故曰法性。四不虚妄性,对於诸法有為之虚妄性而云不虚妄性。五不变异性,对於诸法之生灭变异而云不变异性,六平等性,对於诸法之差别不同而云平等性。七离生性,离生灭故云离生...

《佛学大辞典》 / 202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二相

净智相与不思议用相也。净智相者,由真如内熏之力与法外熏之力而如实修行之结果,圆满方便,生纯净圆常之相也。由此净智相而现一切胜妙之境界与功德之相,利益眾生,谓之不思议用相。起信论上曰:「净智相者。谓依法熏习。如实修行,功德满足。破和合识,灭转识相。显现法身清净智...

《佛学大辞典》 / 365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四门

真言於曼陀罗之方位以东南西北次第,配於发心修行菩提涅槃之四法,故东门云发心门,乃至北门云涅槃门。今葬场四门之额,铭此四法,即由此出也。又四门者,為常乐我净之四德,大圆镜智等之四智也。世亲摄论十五曰:「莲华有四德:一香二净叁柔软四可爱。譬法界真如总有四德,谓常乐...

《佛学大辞典》 / 375字 / 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