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 条搜索结果

四门游观

经云:尔时虚空,有一天子,名曰作瓶。见悉达太子在于宫内,恐其着五欲乐,乃言:我当为彼,作于厌离之想。即以威神感动,令其宫内所作音乐,皆为不顺五欲之事,唯传涅槃微妙之声,欲令厌离世间,心生觉悟。太子闻是声已,遂发出游之心,即向迦毗罗城四门游观也。(五欲者,色欲...

《三藏法数》 / 756字 / 2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袈裟

具名迦沙曳Kaṣāya,译曰不正,坏,浊,染等。又与加沙野之语同。译曰赤色。比丘之法衣有大中小叁件,避青黄赤白黑之五正色,而用他之杂色,故从色而云袈裟。其形為长方形,故从形而云敷具,卧具等。其相割截小片,缀合如田畔,故从相而云割截衣,又云田相衣。其他有道服,法衣,忍...

《佛学大辞典》 / 852字 / 2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叁纲

各寺设叁人役务,吾国有上座,寺主,维那,或上座,维那,典座,日本谓之上座,寺主,都维那。如纲,以有德之人為纲绳而提挈之,故云纲。西天之诸寺仅有上座之一纲。求法高传上曰:「寺内但以最老上座而為尊主,不论其德。诸有门钥每宵封印,将付上座,更无别置寺主维那,但造...

《佛学大辞典》 / 361字 / 19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一说部

又曰执一语言部。梵名猗柯毗毘与婆訶利柯Ekavyavahārika,又Ekabyohara,或作鞞婆訶罗。小乘二十部之一。為佛灭二百年顷,由大眾部中分裂之一派。从大眾部现在有体过未无体之说而出。立一切法无有实体但有假名之说。故有此名。异部宗轮论,谓此部之说,世出世法,皆无实体,但有假...

《佛学大辞典》 / 253字 / 19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上纲

职叁纲中之上座也。说见[叁纲]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18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一衲

又作一纳。一枚之衲衣也。衲衣為衣之名。见[纳衣]条。佛祖统记六慧思传曰:「平昔御寒,唯一艾纳。」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18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伽罗

Siṁhala,译曰执师子。释迦如来往昔為大商主时之名。亡罗剎国而立伽罗国。西域记十一曰:「昔有大商主云伽,其子名伽罗。率五百商人入海採宝,為风波飘流至一罗剎女国。罗剎女来迎之,诱入铁城中。后悟其為鬼女,一心祈祷,感一天马,五百商人皆乘之免危难。罗剎女知诱惑不...

《佛学大辞典》 / 225字 / 17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供奉

内供奉之略称。供奉大内之道场之官名。略曰内供。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17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叁日斋

谓人死后叁日,请设斋食也。释氏要览下曰:「北人亡至叁日必斋,谓之见王斋。」(由此斋见焰魔王可免罪之义)。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17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九条衣

叁种袈裟之一。又名九条袈裟,或单名九条。即伽梨之一种,所谓九品大衣之下下品也。其製两长一短,条数有九分,故名。十诵律五曰:「若比丘,初日得衣,用作伽梨最下九条,成分别若干长若干短,总说九条。作衣竟日,即应受持作是言,我是最下伽梨作持。」四分律四十曰:「应...

《佛学大辞典》 / 302字 / 16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叁归

归依佛。归依法。归依

《法门名义集》 / 9字 / 16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叁论宗

依中论等叁论而立宗,故名叁论。言祖师之血脉则以文殊菩萨為高祖,马鸣為次祖,龙树為叁祖。龙树有二弟子,分二流,一者龙树,龙智,清辨,智光,师子光,一者龙树,提婆,罗睺罗多,沙车王子,罗什。罗什来中国,尽译叁论,為此土之高祖。弟子事之者称叁千人。以道融,叡,肇...

《佛学大辞典》 / 302字 / 16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叁十棒

為禪家宗匠警醒学人之语,以拟俗刑之笞杖者。但含褒贬二意,宜依处解之。禪林类集棒喝曰:「德山示眾云:道道!道得也叁十棒,道不得也叁十棒。」又「睦州见来云:见成公案放汝叁十棒。」碧严第一则着语曰:「好与叁十棒。」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15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九品大衣

大衣即伽梨有叁位九品之别。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四曰:「又伽梨,下九条,中十一条,上十叁条;中伽梨,下十五条,中十七条,上十九条;上伽梨,下二十一条,中二十叁条,上二十五条。下伽梨二长一短,中伽梨叁长一短,上伽梨四长一短。」古来所通行者其间上上品之二十...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1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祇支

Saṁghāṭi,又作迦,竭支,祇支,竭支。新称却崎,脚欹迦。译曰覆膊衣,掩腋衣。為长方形之衣片,袈裟之下掛也。袈裟直着於身,易着汗垢,故用下掛,又热时在屏处许於裙上但着之。其着法如掛袈裟,自右方之腋下交搭於左肩之上。西域记二曰:「却崎唐言掩腋,旧曰祇支讹...

《佛学大辞典》 / 820字 / 1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