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心前现之六尘境也。楞严经一曰:「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贪爱之心迷惑於所对之境执着而不离也。止观七曰:「若缘女色沈湎在怀,惑着不离,当用不净观為治。」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1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心性痴闇,惑於理者。止观五曰:「无明痴惑,本是法性。」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1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梵语慕何Moha,译言痴,又曰无明。心性闇昧,迷於事理也。一切之烦恼由之而起。叁毒之一。唯识论六曰:「於诸理事迷闇為性,能碍无痴,一切杂染所依為业。」又曰:「诸烦恼生,必由痴故。」俱舍论四曰:「痴者,所谓愚痴。即是无明。」大乘义章五本曰:「闇惑為痴。」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迷妄之凡夫也。叁论玄义曰:「神道幽玄,惑人多昧。」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1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真言宗所立十住心之第五,缘觉之住心也。业者善恶之二业,因者十二因缘,种有无明,无明為一切烦恼之根本,故云种,即拔除惑(无明),业(业),苦(十二因缘)之叁法而入涅槃也。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1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九结之一。诸眾生為瞋恚广行不善,由此招未来生死之苦,流转於叁界而不能出离也。结者繫缚之义,為恚惑所繫缚而不能离生死之苦也。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1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恃己而凌他也。十六惑之一。有七慢九慢之别。唯识论六曰:「慢恃己於他高举為性,(中略)此慢差别有七九种。」大乘义章二曰:「凌他称慢。」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1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徧成诸行之对。谓依圆融门修行之菩萨,若断一惑,即断一切惑,修一行,即具足一切行,顿成满道行也。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贪爱与瞋恚之二惑也。大集经叁曰:「离爱恚故,一切世间,供养恭敬。」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