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 条搜索结果

八由行

即[八正道]也。是為圣者之所由行,故名。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不觉现行位

十地中之前二地也。此位虽為圣者之位,然仍自然任运而起烦恼,故有此名。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转世

二十七贤圣之一。於前生得预流果一来果后,转身而為今生得不还果之圣者。此人不入色,无色界。直即般涅槃。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凡圣

凡夫与圣者也。小乘初果以上,大乘初地以上為圣者,其已下未断惑之人為凡夫。止观辅行一曰:「凡者常也,亦非一也,庶品多故。圣者,风俗通云:圣者声也。以其闻声知情,通天地,畅万物故也。易曰:圣者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合节,与鬼神合吉凶。今出世圣不闻其声知九界...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阿夷

阿梨耶Ārya之讹略。译曰尊者,圣者。饰宗记十曰:「阿夷翻尊者或圣者,今阿夷者略也。僧祇律中,阿梨耶僧听,即是也。」 又(人名)悉达多太子之阿私陀仙人之别名。法显传曰:「阿夷相太子处。」大部补註五曰:「阿夷亦云阿私陀,此云无比,又云端正也。」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四性行

一自性行,菩萨自性,本来贤良,孝顺父母,信敬沙门,婆罗门,而具十善者。二愿性行,菩萨发心愿成道作佛者。叁顺性行,菩萨顺六波罗蜜而修行者。四转性行,因修行之功转凡成圣者。见佛本行集经一。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六无為

大乘立六无為。但非谓有六种之别体,乃断我法二执处所显之一种真理,有、无、常、无常,皆不可名,但是法之实性,故名法性也,此一法性从所显之缘分种种之名也。一虚空无為,此法性离本来诸障碍之位所显者名之。二择灭无為,依此法性智慧力断烦恼之位所显者名之。叁非择灭无為,不...

《佛学大辞典》 / 315字 / 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六通

叁乘圣者所得之神通,有六种: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也。亦称六神通。法华经曰:如世所恭敬,如六通罗汉。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贤人

叁贤十圣,七贤七圣等。总称声闻乘预流果以前,菩萨乘初地以前之观行者為贤人。成宗论二十七贤圣中,前二者為贤人,后二十五者為圣者。玄义八曰:「贤名贤能,亦名贤善。善故有德,能故有智。智德具足,故称贤人。」见[贤圣]条。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1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明得萨埵

四善根位中煖位之圣者也。此位之圣者得明得定,故有此名。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1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圣者

圣者正也。发无漏智而证正理之人曰圣者。叁乘之见道以上也。华严经六十二曰:「唯愿圣者,广為我说。」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1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八辈

四向四果之圣者也。

《佛学大辞典》 / 9字 / 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那謨阿哩也

Namoārya,又作南謨阿梨耶。译曰归命圣者。仁王经道场仪轨曰:「那謨此云归命,阿哩也。此云远离恶不善法,会意翻云圣者。」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宴寂

安然而入寂也。谓圣者之死。法华经化城喻品曰:「於佛宴寂后,宣扬助法化。」大部补註八曰:「宴寂。宴,安也,息也。上文云寂然宴默是也。」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1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已离欲者

又曰已离欲人。即离欲界修惑者之称。此有异生与圣者二种。俱舍论二十叁谓:「若凡位,已断欲界第九品染,至此见位,名第叁果向。」此言在凡夫位,修有漏六行观,断尽欲界修惑之异生已离欲者。俱舍论二十四曰:「若断第九,成不还果,必不还来生欲界故。」此言入见道后,重修有漏无...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1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身证

二十七贤圣之一。入灭尽定而身得寂静乐之不还果圣者也。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1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圣凡

圣者与凡夫也。楞严经五曰:「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1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圣贤

圣者与贤者也。

《佛学大辞典》 / 7字 / 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实諦

假諦之外有真諦。理諦之外有实諦。圣者所见之理真实诚諦,谓之实諦。涅槃经十叁曰:「言实諦名曰真法,若法非真,不名实諦。」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1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圣种

圣者之种性也。谓入道而修叁学者。叁宝中之僧宝也。行事钞下二曰:「叁宝圣眾。」 又生眾圣之行法,名為圣种。一、二、叁、於衣服,饮食、卧具,随所得而喜足。四、乐断恶,乐修善,名為四圣种。以诸弟子捨俗之生具(衣食住),与俗之事业,為求解脱,归於佛而出家,故法王世尊愍...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1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十八应真

应真者,阿罗汉圣者之称,即十八罗汉也。见[应真]条。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1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小圣

圣者中,证悟之浅者。小乘之四果对於大乘则為小圣。又大乘之诸菩萨,对於佛亦為小圣。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1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尊者

梵语阿梨耶Ārya,译作圣者,尊者。谓智德具尊者。罗汉之尊称。资持记下叁曰:「尊者,腊高德重,為人所尊。」行事钞下叁曰:「下座称上座為尊者,上座称下座為慧命。」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1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真实不虚之义,言真实之道理不虚妄也。如俗事虚妄之道理,名為俗諦,涅槃寂静之道理,名為真諦。见此諦理者為圣者,不然為凡夫。大日经疏八曰:「諦者,即是如来真实句。」义林章二末曰:「諦者实义,有如实有,无如实无,有无不虚,名之為諦。」又曰:「事如实事,理如实理,事理...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1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随法行

声闻乘见道之圣者而為利根者。对於随信行之钝根而言。自思惟法而成行之人也。见[随信行]条。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本有修生

谓本有与修生也。本有者,谓凡夫圣者,本来法尔,皆具足无缺,真如法性之德也,修生者。谓由观行之力开发其本有之德,渐渐修习而次第开显佛德也。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未离欲

谓已断叁界之见惑,尚未断欲界之修惑也。预流一来之二果,未离欲之圣者也。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圣諦

圣者所见之諦理也。諦者言其理之真实不虚也。俱舍论二十二曰:「何义经中说為圣諦?是圣者諦,故得圣名。於非圣者此岂成妄,於一切是諦性无颠倒故。然唯圣者实见非餘,是故经中但名圣諦,非非圣諦,颠倒见故。如有颂言:圣者说是乐,非圣说為苦,圣者说為苦,非圣说是乐。」胜鬘宝...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半超

谓乐慧不还果之圣者,於色界十六天中,或超越一天,或超越二天乃至十叁天者。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已达大德

已达於道之高僧。即证阿罗汉果之圣者也。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

圣行

涅槃五行之一。圣者正也。菩萨戒定慧所修之行也。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