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一阿含经叁说百比丘第一中以优婆离為持戒第一。曰:「奉持戒律,无所触犯,优波离比丘是。」智度论二曰:「长老,忧波利。於五百阿罗汉中,持律第一。」注维摩经叁曰:「什云:长夜誓愿,世世常作持律,故於今持律第一也。」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1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四十八愿之第十九愿,谓念佛行者临终时,阿弥陀佛与大眾共现其人之前而引接之之愿也。智光谓之為命终现前导生愿。慧心谓為临终迎接愿。静照谓之為临终现前愿。真源谓為圣眾来迎愿。了慧谓為来迎引接愿。见无量寿经钞叁。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Subāhu,又作苏波胡。译曰妙臂。胎藏界曼荼罗虚空藏院虚空藏菩萨之左第二位。密号曰悉地金刚,主虚空藏吉祥之德。叁昧耶形為莲花上一股杵。像,肉色,左手持未敷莲华,右手与愿,於莲上立左膝而坐。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指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二十愿。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十方眾生闻我名号,係念我国,植诸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1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令一切眾生界尽成佛也。华严经十地品曰:「佛子!此大愿以十尽句而得成就。所谓眾生界尽、世界尽、虚空界尽、法界尽、涅槃界尽、佛出现界尽、如来智界尽、心所缘界尽、佛智所入境界尽、世间转法转智转界尽,若眾生界尽我愿乃尽,(中略)若世间转法转智转界尽我愿乃尽。」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1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弥陀四十八愿中第十九愿「设我得佛。十方眾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眾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是也。為修诸功德之人临终时,来迎引导之愿,故亦曰临终现前愿,现前导生愿,来迎引接愿,至心发愿愿。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一布施行,二持戒行,叁忍辱行,四精进行,五止观行。是於六度之中合定慧之二度而為止观之一者。见起信论。 又一、圣行,菩萨修戒定慧之叁业也。二、梵行,梵者清净之义,以净心而运慈悲,為眾生拔苦与乐也。叁、天行,天為四天中之第一义天,即天然之理也。菩萨由天然之理,而成...
《佛学大辞典》 / 201字 / 1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又云四梵住。慈悲喜捨之四无量心也。此四心為生梵天之行业,故名梵行。智度论二十五曰:「四梵行心说,故名梵轮。」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1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引接眾生之本愿也。指弥陀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九愿。愿曰:「十方眾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眾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见无量寿经上。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1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叁十一愿。愿使彼国土清净照见十方世界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覩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愿名诸师不同。望西楼钞四曰:「第叁十一国土清净愿。(中略)真源云:彻见十方愿。」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1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译曰要愿。求事之愿心也。演蜜钞五曰:「要之愿梵语萨罗缚奢Sarvāsā,与之愿梵语嚩嚧Vara,要者心之所祈也,与者随他愿能满故。」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信顺所闻之法而爱乐之,即信心欢喜也。净土真宗以弥陀十八愿有曰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其至心与欲生心之二,摄於信乐之一,此谓之一心,又云一念。盖信喜心诚即為至心,其心即為欲生净土之欲生心也。教行信证信卷曰:「私[门@视]叁心字训:叁即合一,其意何者?至者即是真也,实也,...
《佛学大辞典》 / 365字 / 1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中阿含二十一说处经,為年少比丘说眾生之身分六大假合,使捨诸欲。如骨肉之地大,血之水大,煖热之火大,呼吸之风大,耳鼻空之空大,乐苦识之识大也。曰:「若為诸年少比丘,说教此六界者,彼便得安隐得力得乐,身心不烦热,终身行梵行。」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1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四欢喜法:一俭素欢喜。能引少欲乐。二积集梵行欢喜。能引远离乐。叁无悔欢喜。能引叁摩地乐。四乐断乐修欢喜。能引叁菩提乐。见要览。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1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十二愿名。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1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六愿,怀感谓之无诸不善愿,静照谓之不闻恶名愿。谓至极乐者,不使有不善名之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1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修得道果必愿行具足,愿大则行亦应大,若仅有愿,而徒望果,无与此相应之行,无有得证果者。此為通教家难净土教之语也。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1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又唱法语愿求施主或先亡福利,名為咒愿。此有食时咒愿与法会咒愿二种。若总言之,则修菩萨之行者一举一动悉应咒愿,如华严经净行品所说。见[愿]条。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1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法藏菩萨建四十八愿中,以第十八愿為王本愿,其说十八愿成就之文,谓之愿成就文。在无量寿经下卷之初(四十八愿上卷),其文曰:「诸有眾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1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立誓而愿事也。诸佛菩萨必有总别二种之誓愿。总誓愿者四弘誓愿是也,别誓愿者如阿弥陀佛之四十八愿,药师之十二愿是也。探玄记二曰:「随心求义為愿,要契至诚為誓。」止观七曰:「发愿者誓也,如许人物若不分券物则不定,施眾生善若不要心或恐退悔,加之以誓。」法华经方便品曰:...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1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昔有五王,共相往来,其最大者字普安,习菩萨行,餘四小王常习邪行。大王欲度之,呼四王,共娱乐七日,及还,语四王言:卿等各说所乐之事。一王言:我愿欲得阳春叁月树木荣华游戏原野。一王言:我愿得欲常作国王。鞍马服饰,楼阁殿堂,官属人民,围绕左右。晃晃昱昱,推鐘鸣鼓,出...
《佛学大辞典》 / 263字 / 1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止观辅行二曰:「慧上菩萨经云:过去无数有梵志名灯光,在林藪间行吉祥愿。经四百二十岁,入摩竭国。有陶师女,见梵志端正,投梵志前。梵志报言:吾不乐欲。女言:设不能,吾寻自害。梵志自念:吾常护戒,若数犯者非吉祥。离之七步,即起慈心而欲犯戒。不然女死,寧令女安,我入地...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1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具足愿与行之意。善导观经疏一曰:「如经中说:但有其行,行即孤,亦无所至。但有其愿,愿即虚,亦无所至。要须愿行相扶,所為皆剋。(中略)今此观经中十声称佛,即有十愿十行具足。云何具足?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迴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1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註之异名。天亲之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一名净土往生论,亦曰净土论,往生论。故曇鸞之註解,曰往生论註,净土论註,单曰论註或註论。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1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弥陀之极乐国土,為报土、為化土,诸宗各有异论。天台净影谓之化土。道绰善导谓之报土。慈恩或唯谓之报土,或谓之报化二土。日本之源信,则以极乐為报土,以处胎经所说极乐之边地懈慢界為化土。日本之见真,推源信之意,以观经所说九品之净土及菩萨处胎经所说之懈慢界,并无量寿经...
《佛学大辞典》 / 271字 / 1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四十八愿之第四十。使诸人见净土庄严之愿。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於宝树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覩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1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八,使念佛之眾生往生西方净土之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弥陀四十八愿中之第二十愿也。係念净土,植诸德本,至心迴向之,则誓遂其愿望,必往生净土也。故名此愿為植诸德本愿,係念定生愿,至心迴向愿。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有行於愿相应,乃至如所愿得果,谓之实愿。胜鬘经曰:「以此实愿安慰无量无边眾生。」同宝窟上末曰:「此愿有行来应之,故名实愿也。又真实心起愿,故名实愿。又此愿实能利物,故名实愿。又此愿实能得果,故名实愿。」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出家入道时,师所赐之名,谓之法名。又受戒时,受於师者,谓之戒名,但今时法名之名,惟真宗用之,戒名之目,他宗多用之。戒名之字,未见典据。广弘明集二十八曰:「菩萨戒弟子法名慧炬。」观经灵芝疏下曰:「弃国出家,法名法藏,发四十八愿。」唐高僧传(僧迁传)曰:「等观即梁...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真宗於教行信证真佛真土之六法,配弥陀四十八愿中之五愿而呼之。教為能詮之法,故不别配一愿,行為第十七愿之名号,信為第十八愿之叁信,证為第十一愿必至灭度之证果,真佛真土由第十二光明无量与第十叁寿命无量之愿而成就,故為六法五愿。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涅槃也。是以圆满行因证得之圆满果德,故名圆果。大日经叁曰:「愿一切无障,安乐诸群生,乐欲成如来所称讚圆果。」法华玄义四曰:「大乘是圆因,涅槃是圆果。」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佛菩萨大慈悲所发之誓愿也。如阿弥陀佛之四十八愿,药师如来之十二愿等。唯识论四曰:「悲愿相应善心。」大日经疏四曰:「劝嘱阿闍梨,令兴平等悲愿。」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阿弥陀如来四十八愿之第叁十。令极乐往生人得智辩无穷之德之誓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辩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觉。」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随求者随眾生之求愿而成就之意,由陀罗尼之效验而名之者。二本之随求陀罗尼经说之。破戒比丘,逢重病时,有一优婆塞婆罗门,书此神咒,繫病僧之头,此人命终,虽一旦入於地狱,而依此神咒之功德,自身及诸人悉免地狱之苦,生於忉利天,称為先身随求天子。见不空译随求陀罗尼经上。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又曰来迎引接愿,圣眾来迎愿,现其人前愿。弥陀如来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九愿,念佛行者到临终时。弥陀如来愿与诸圣眾共现其人之前而引接之也。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对於总愿之语。如四弘誓愿為诸菩萨之通愿,故曰总愿,如阿弥陀四十八愿,药师十二愿為各自特殊之誓愿,故曰别愿。止观七曰:「二乘生尽,故不须愿。菩萨生生化物,须总愿别愿。四弘是总愿,法华华严所说,一一善行陀罗尼,皆有别愿。」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又作术婆伽,戍缚迦。译曰无畏。渔师名。智度论十四曰:「国王有女名拘牟头Kumvda,有捕鱼师名术婆伽Śubhakara,於道遥见王女在高楼上,窗中见面,想像染着,心不暂捨。稍歷日月不能饭食,母问其故,以情答母。言我见王女,心不能忘,母喻之,亦不听。母為子故,入王宫中送鱼鸟肉...
《佛学大辞典》 / 304字 / 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诸佛有一切女人各变成男子之愿。无量寿经上曰:「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復為女像者不取正觉。」药师经曰:「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法华经曰:「尽此女身后不復受。」诸教中密教独许女身成佛。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弥陀如来四十八愿中第二十七愿,使国中万物严净之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眾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辩其名数者,不取正觉。」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梵曰尼底Pranidhana,译曰愿。志求满足也。法界次第下之上曰:「自制其心,名之曰誓。志求满足,故云愿也。」法窟上末曰:「於出世道悕求為愿,亦是期心為愿。」止观七下曰:「发愿者誓也。如许人物,若不分券,物则不定。施眾生善,若不要心,或恐退悔,加之以誓。又无誓愿,如牛...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叁十二愿。愿国土之严饰者。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自地已上至於虚空,宫殿楼观,(中略)严饰奇妙超诸人天。(中略)若不如是,不取正觉。」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佛之尊号。两足谓如人类有两脚者,以佛於两脚眾生中无上尊胜故也。法华经方便品曰:「无上两足尊,愿说第一法。」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之第十五。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人天,寿命无限量,除其本愿脩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日本望西楼大经钞题為眷属长寿愿。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增一阿含经二十九曰:「世尊告诸比丘:咒愿有六德。施主檀越成就叁法:信根成就,戒德成就,闻成就。施物亦成叁法:物色成就,味成就,香成就。」依咒愿之功德而成就此六德也。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法藏菩萨在世自在王佛所,自二百一十亿佛土中能选择而立之本愿也。总為四十八愿(大阿弥陀為二十四愿),别為第十八念佛往生之愿。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四。愿使国中人天无有好丑之差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人天,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