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4 条搜索结果

广

宋延庆寺尚贤,赐号广。依四明尊者法学教观。悟性宗之旨。仁宗天圣六年,继法主延庆寺。道化大行。雪竇山显禪师出山来访,申贺礼。人传以為盛事。与灵芝净觉论性具之旨,辅四明之说。学者赖之。见佛祖统纪十二。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所生叁身

莲华叁昧经谓依五而生叁身:一、法界体性之身业為毘庐遮那佛,口业為普贤菩萨,意业為不动金刚。二、大圆镜之身业為阿閦佛,口业為文殊师利菩萨,意业為降叁世金刚。叁、平等性之身业為宝生佛,口业為虚空藏菩萨,意业為军荼利金刚。四、妙观察之身业為阿弥陀佛,口业為...

《佛学大辞典》 / 277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渐备一切德经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华严经十地品之别译。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慧光佛

十二光佛之一。阿弥陀佛之异名。以彼佛具慧之光明故也。无量寿经上曰:「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中略)慧光佛。」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妙观察定印

又曰莲华部定印。阿弥陀如来之入定印也。见定印条。(CBETA註:疑為见[定印]条)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他心

六通之一。略称他心通。见[他心通]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见道中之四諦及法六者,若法歷四諦,则為十六,即见道之十六心也。仁王经上曰:「有学六。」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平等性

如来四之一。凡夫第七识之我见,转而得此慧,以证自他平等之理,对於初地以上之菩萨,现他受用之身土,常行大慈大悲之化益也。心地观经二曰:「平等性,转我见识得此慧,是以能证自他平等二无我性,如是各為平等性。」佛论叁曰:「平等性者,谓观自他一切平等,大慈...

《佛学大辞典》 / 256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又云圣。缘真如实相之,云真。是无缘之缘也。故真谓為无。注维摩经序曰:「圣无知而万品俱照,法身无象而殊形并应。」净土论註下曰:「实无相故真无知也。」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漏尽

断尽一切烦恼之阿罗汉也。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灭法

之一。照了欲界灭諦之解脱道也。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於小乘立十,以摄一切之。一世俗,见諦以前一切凡夫之也,与烦恼相应,故称有漏。二法,证欲界苦集灭道之也。叁类,证上二界苦集灭道之也。四苦,知上下界苦諦之也。五集,知上下界集諦之也。六灭,知上下界灭諦之也。七道,知上下界道諦之也。...

《佛学大辞典》 / 526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他心

之一。知他人心念之也。离欲惑而得色界之根本禪已上,得发无,於六通中,谓之他心通。大乘义章十五曰:「他心者,非己之虑,称曰他心。照斯之解,名他心。」度论二十叁曰:「他心,缘他心有漏无漏心心数法。」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一心叁

於一心之上同时发得也。盖在别教,修空观得一切,修假观得道种,修中道观得一切种,由如是次第之叁观,次第发得叁。而在天台圆教,则叁观融於一心,故即所发之叁,亦同时於一心证得,无前后并别云。原出大度论二十七,彼文自為问答曰:「一心中得一切,一切种...

《佛学大辞典》 / 263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金刚空炽盛拏吉尼画像仪式品第十六

复次五印我今当说。谓顶相宝轮者。唯常敬礼教授阿阇梨及自师尊。耳宝镮者不乐闻说。持金刚者及自师尊一切过失粗恶语故。颈宝鬘者唯常诵持大明咒故。手宝钏者乃至不杀蠕动诸众生故。腰宝带者远离一切欲邪行故。以五佛印常所印身是则清净。 复次空。金刚画像仪式我当开示。求成...

《佛说大悲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 / 宋西天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普明慈觉传梵大师法护奉诏译 / 279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