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唐道邃之号。
《佛学大辞典》 /
7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法华经信解品偈曰:「长者有智,渐令入出。经二十年,执作家事,示其金银,真珠玻璃,诸物出入,皆使令知。犹处门外,止宿草庵。自念贫事,我无此物。」是长者有智故运其方便也。此止宿草庵,譬般若时之转教付财。二十年者,标依二乘法而断惑证理也。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叁止之一。体真空之理而不动心者。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又作优波般止哿U
a
aūcaka,夜叉名。译曰小五。见孔雀王咒经下。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谓叁摩也。叁止之一。无明颠倒者了得实相之真性,随缘而内外之变化无动於心,安心不动也。翻译名义集曰:「止观二字各开叁义:一体心止,二方便随缘止。」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略曰圆顿观。静止妄念曰止。真智通达曰观。由止成观。由观资止。止观不离。故略称止观。亦单曰观。此止观之法有叁种。為渐次不定圆顿。法华所说之观法,為圆顿止观,天台大师宣说之,章安大师编集之,名為摩訶止观。十卷之大本是也。见[止观]条。
又(书名)摩訶止观,一名圆顿止...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於善法作之曰持,止之而不作,曰犯,依止而成犯是曰止犯。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粪处也。即便所。象器笺二曰:「起止处者,正屙粪之处也。毘尼母经云:上厕有二处:一者起止处,二者用水处。用水处坐起褰衣,一切如起止处无异。」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十卷,天台宗六祖荆溪湛然撰。為注释叁大部中之摩訶止观者。普通略称為止观辅行,辅行或弘决。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本為十卷,开為四十卷。唐湛然撰。释天台之摩訶止观。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渐次,不定,圆顿也。见[止观]条。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止观辅行传弘决之略称。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定名七种之一。即禪定之异名也。梵语曰奢摩他Samatha,又名叁摩地Samādhi,静息动心也。又心定止於一处也。常对观而言。依止拂妄,依观证真理也。佛地论一曰:「止谓叁摩地。」起信论曰:「止者谓止一切境界相随顺奢摩他观义。」同义记下末曰:「奢摩他,此翻云止,但今就方便存此...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天台大师着。说止观之四书。即摩訶止观,禪波罗蜜,六妙门,坐禪法要也。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二卷,唐湛然述。分七科而释圆顿止观。从义為之纂要,处元為之随释。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