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之二方面也:一、止持,止者制止,制止身口意,不為诸恶行,故曰止。五戒八戒等是也。依止而保持戒体曰止持。二、作持,作者造作,策励身口意,造作诸善业故曰作,如说戒安居布施礼拜等是也。依作而保持戒体曰体持。见行事钞持犯方规篇。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U avāsa,又作鄔婆沙。译曰近住。近圣道而住之义。又曰斋。持八斋戒之义。又曰善宿。离不善而宿於善道之义。不拘男女,持八斋戒者之称。玄应音义二十叁曰:「鄔波婆娑,亦言优婆罗娑,此云近住。谓受八戒者,近阿罗汉等善人而住者也。」俱舍光记十四曰:「鄔波婆娑,或翻為斋。西...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十善戒经曰:「持此受斋功德:(一)不堕地狱。(二)不堕饿鬼。(叁)不堕畜生。(四)不堕阿修罗。(五)常生人中正见出家得涅槃道。(六)若生天上。(七)恒生梵天。(八)值佛出世请转法轮得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八戒斋之异名。就在家之人而言。以在家之优婆塞优婆夷受持八戒而為布萨故也。在心曰护。在身口曰戒。护即戒之别名也。智度论十叁曰:「受持八戒,是则布萨。」行事钞上四曰:「俱舍论名八戒為布萨护也,明了言,在心名护,在身口名戒也。」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翻邪叁归為一,重受叁归有四:一、五戒之叁归,二、八戒之叁归,叁、十戒之叁归,四、具足戒之叁归。受诸种之戒时,必先受叁归。通為五种。释氏要览上曰:「毘尼母云:有五种叁归:一、翻邪,二、五戒,叁、八戒,四、十戒,五、具足戒。」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之略称。即小乘诸律所说戒之总标也。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中叁之叁曰:「一切者,总收五八十具。」此其例也。其中五八两种,為在家之戒,十具两种,為出家之戒。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就身语意之叁业言之,小乘俱舍之说,局於身语二业,有表业无表业(谓為表色无表色)。大乘法相之义,叁业皆有表业无表业。表者表示之义,身之表业者,他可见之动作。取捨屈伸等是也。语之表业者,他可闻之言语,名句文是也。意之表业者,起贪瞋等之念。意业虽不表示於他人,然犹於...
《佛学大辞典》 / 961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佛所制戒律之法。辨於戒之四科。见[戒]条。 又(杂语)佛弟子所受之戒法。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此中在家之人有五戒,八戒,出家之人有十戒,具足戒。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