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 条搜索结果

鹅珠

大庄严经论十一说:「昔有一比丘,乞食至穿珠家,立於门。时彼珠师,為国王穿摩尼珠。為比丘入取食间,鹅鸟来,含其珠,珠师还来不见珠。疑比丘而责之。比丘恐杀鹅取珠,说偈讽之,不听。逐缚比丘,大加棒打,耳眼口鼻尽出血。时彼鹅来食血。珠师瞋,打杀鹅。比丘见而懊恼。说偈...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3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罥索

取鸟兽之具。以為佛菩萨摄取眾生之象徵。不空羂索观音之羂索,及不动尊所持之羂索是也。梵语杂名曰:「羂索,梵语播。」大日经疏五释不动之羂索曰:「羂索是菩提心中四摄方便,以此执系不降伏者,以利慧刃断其业寿无穷之命,令得大空生。」演密钞五曰:「羂索是菩提心中等者,四...

《佛学大辞典》 / 202字 / 25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二入

一理入,眾生深信本具之理性,於理无所疑,谓之理入。二行入,依理起行,依行入理,谓之行入也。金刚叁昧经上曰:达摩所说有理行二入。夫入道多途,要不出二种:一理入,二行入。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俱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妄归真,则圣凡等一,与理...

《佛学大辞典》 / 383字 / 19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八邪

反於[八正道]者。一邪见、二邪思惟、叁邪语、四邪业、五邪命、六邪方便、七邪念、八邪定也。维摩经弟子品曰:「不八邪,入八解脱。」同净影疏二本曰:「言八邪者,翻八正说八邪,邪见邪思邪语邪业乃至邪定。」普贤观经曰:「八邪八难无不经歷。」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1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十五尊

真言行者以十五尊而成一身:第一以根本命金刚為行者之名。根本命金刚者,五部中金刚萨埵之名,是為根本。故下文谓极秘密中秘,此名五部源。命者名也,言意為命世之金刚萨埵,於五萨埵中随取其一也。明為缚曰吽。第二以释轮為座,天帝释也,一名因陀罗,此云帝,又曰主。居妙高山顶...

《佛学大辞典》 / 866字 / 1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光明真言

陀罗尼之名。诵此陀罗尼,则得佛之光明,除诸罪报,故云光明真言。出不空羂索毘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经。吽。经曰:「身坏命终,堕诸恶道。以此真言,加持土沙,一百八徧。尸陀林中,散亡者死骸上。(中略)神通威力,加持沙土之力,应时即得光明及身,除诸罪报,所苦身,往於西...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1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叁禪

色界之第叁禪天也。此天名定生喜乐地,由深妙之禪定生身心之快乐。叁界九地之中以此地為乐受之限,在同此已上之天处,唯有受。故此地之乐受,為叁界中最第一。圣教中多引之以為比。悲华经二曰:「身心快乐,无有疲极,譬如比丘入第叁禪。」涅槃经二十一曰:「有佛世界名曰不动,...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1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筏喻

佛之教法如筏,渡河既了,则筏当,到涅槃之岸,则正法尚当,因之一切所说之法,名為筏喻之法。示不执着於法也。五大品阿梨吒经曰:「山水甚深,无有船桥,有人欲从此到彼岸,结筏乘之而度,至岸讫,作此念,此筏益我,不可此,当担戴去。於意云何?為筏有何益?比丘曰:无益...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1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五十叁佛

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曰:「药上菩萨净妙色身,即為行者称说过去五十叁佛。(中略)若復有人能称是五十叁佛名者,生生之处常得值遇十方诸佛。若復有人能至心敬礼五十叁佛者,除灭四重五逆及谤方等,皆悉清净。以是诸佛本誓愿故,於念念中即得除灭如上诸罪。」 普光一,普明二,普静...

《佛学大辞典》 / 815字 / 1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随方毘尼

戒律中佛未禁止之事,佛未开许之事,不经开(开许)废(禁止)之新事例,得随其时其处之宜而开废之,是谓随方毘尼。有部百一羯磨十曰:「尔时佛在拘尸那城壮士生池娑罗双树间,临欲涅槃,告诸苾芻曰:我先為汝等广已开阐毘奈耶教,而未略说,汝等今时宜听略教(梵云僧泣多毘奈耶)...

《佛学大辞典》 / 336字 / 1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五百蝙蝠

结集大毘婆娑论之五百罗汉,前身為五百之蝙蝠。西域记叁曰:「南海之滨有一枯树,五百蝙蝠於中穴居。有诸商侣止此树下,时属风寒,人皆飢冻。聚积樵苏,蕴火其下,烟焰渐盛枯树遂燃。时商侣中有一贾客,夜分已后诵阿毘达磨藏,彼诸蝙蝠,虽為火困,爱乐法音,忍而不去,於此命终。...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10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俱舍宗

八宗之一。俱舍论之宗旨。印度小乘之区分有十八部,异论纷纷。如来灭后四百年之初,五百阿罗汉,依健駄罗国迦腻色迦王之请,结集大毘婆沙论二百卷,由是十八部中萨婆多部之宗义确立。此论為由六足论之义而解释发智论者。故本宗之大义,集成於此。其后经五百年,世亲菩萨出世,初於...

《佛学大辞典》 / 291字 / 10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染爱王

瑜祇经有爱染染爱两品,两品皆说爱染王之叁摩地。凡染爱爱染之名字或為各别之训释,或為同一之释,又就两品所说之尊体而同异之传不同。瑜祇经拾古钞上曰:「染爱王,成事智释迦独入火宅中,与眾生染爱故。」又曰:「染爱王两头二臂,爱染王一头六臂。」义决曰:「如来虽已离於爱染...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10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半偈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為乐之后半偈也。涅槃经十四谓释迦如来往昔入雪山修菩萨行时,从罗剎闻前半偈,欢喜而更欲求后半。罗剎不听。乃约身与彼。欲得闻之。故谓為雪山之半偈,亦曰雪山之八字。心地观经一曰:「时佛往昔在凡夫,入於雪山求佛道摄心勇猛勤精进,為求...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10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七流

见思之二惑使眾生漂流而流转,华严孔目章说七流:一、见諦所灭流,初果之人见真諦,而断欲界之见惑。二、修道所灭流,二果叁果之人,修四諦之观,而断欲界之见惑。叁、远离所灭流,第四果之人,修四諦之观,断尽见思之惑而无餘。四、数事所灭流,第四果之人,视五蕴十二入十八界等...

《佛学大辞典》 / 238字 / 10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