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4 条搜索结果

理為所观之道理,為能观之慧,彼此冥合,称為觉悟。即依理生显理也。不思议疏下曰:「秘秘中秘释者,本不生理自有理,自觉本不生故。」 又有二种,有漏诸谓之事,无漏谓之理。见俱舍论十八。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灰身灭

谓二乘之人,断叁界之烦恼后,入火光叁昧,烧身灭心,归入空寂无為之涅槃界也。是為二乘最终之目的。辅行叁之一曰:「灰身故无身,灭故无。独一解说,故云孤调。」四教仪曰:「若灰身灭,名无餘涅槃,又名孤调解脱。」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渡生死海故以舟楫譬之。万善同归集五曰:「迷闇室中之明炬,生死海中之楫。」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慧之照了譬如镜也。因明大疏序曰:「明悬镜者,幸留心鑑照。」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菩提

叁菩提之一。

《佛学大辞典》 / 6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二碍之一。又云所知障。碍涅槃之烦恼云烦恼碍,碍菩提之无明云碍。菩提即佛之一切。為之障碍,故名碍。其体為根本无明也。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十一之一。证集諦之无漏也。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文殊

小乘比丘,以舍利弗為慧第一,大乘菩萨,以文殊為慧第一。故有觉母之称。见[觉母]条。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法界无碍

华严经所说十种之一。证法界无碍理之也。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五方五

密教於五方五佛分配五五大也。见[五大]条下「密教五大。」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菩萨五

一通达,能觉梦而通达诸法之也。二随念,能忆持过去事而不忘失之也。叁安立,能建立正行而使他修习之也。四和合,观一切法随缘和合之也。五如意,随意所欲而无不满足之也。见摄大乘论五。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光明庄严经卷第四

佛言。妙吉祥。菩提者与虚空等。谓以虚空无高无下。菩提亦然无高无下。由是如来成等正觉。虽成正觉。亦无少法如微尘许若高若下诸所施作。此如是法若如是知即是实。妙吉祥。以何义故名为实。谓一切法了无根本无生无灭。彼无实性亦无所得。若有实性即是灭法。彼虽有生而无主宰复...

《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光明庄严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3371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6日

度诸佛境界光严经

一卷,失译,大方广入如来德不思议经之异译,先出。度者,入之义也。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 《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

称字发火,烧除虚妄因。」 又(譬喻)以烧烦恼之薪,故譬以火。涅槃经叁十八曰:「善男子!是经即是刚利斧,能伐一切烦恼大树,(中略)即是火焚烦恼薪。」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深高之慧也。法炬陀罗尼经二十曰:「深方便,开显法藏。」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