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

类目 经书 / 2022年11月06日 / 3203 浏览

《大般涅槃经》主要叙述佛陀释迦牟尼在般涅槃前所开示的教法,是大乘佛教的根本经典中之一,是大乘五大部经涅槃部的第一位。大乘佛教的涅槃经与部派佛教的涅槃经有一样的名称,但旨趣与情节不同。

内容

大乘“般若”明无我,讲“真空”;大乘“涅槃”示真我,讲“妙有”。由于此“有”不是对立的现象之有,故称“妙有”。大乘《大般涅槃经》伸延般若、法华、华严等大品类经之思想,以对治认为涅槃是永远沉寂的消极涅槃观。大乘《大般涅槃经》是阐释大乘“妙有”思想最具代表性的一部经典。

大乘《大般涅槃经》宣扬的中心思想,其所环绕者原不出于“法身常住”,及“悉有佛性”两个命题,而这两个命题,又关连到佛陀的大般涅槃。本经之出,乃是为对治部派佛教的涅槃思想而产生,其主张肯定佛陀法身永恒存在,决非油尽灯灭而虚无的。

经中将涅槃定义为:

  • 一、善男子,涅槃义者,即是诸佛之法性也。………夫法性者,无有灭也。(长寿品第四‧卷三‧十四)
  • 二、如来者即是涅槃,涅槃者即是无尽,无尽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决定,决定者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四相品‧二十二)
  • 三、云何名为涅槃相?涅槃之相,凡有八事,何等为八?一者尽,二善性、三实、四真、五常、六乐、七我、八净,是名涅槃。(卷二十三‧十)
  • 四、直是诸佛断烦恼处,故名涅槃,涅槃即是常乐我净。(卷二十三‧十三)
  • 五、夫涅槃者,亦可言定,亦可言果。云何为定?一切诸佛所有涅槃常乐我净,是故为定,无生老坏,是故为定。(卷二十二‧五)
  • 六、云何为定?常乐我净,在何处耶,所谓涅槃。(卷二十‧四)

历史

学者一般相信,大般涅槃经的核心部分于公元2世纪至3世纪间,在南印度结集而成。

在3世纪时,由法显首次在中国译出。最早只有“前分”或“初分”(相当于法显本,或昙无谶本的前十卷),后昙无谶由于阗取回后三十卷,称作“后分”,形成四十卷本。 大般涅槃经词条

讲述《大般涅槃经》的法师称为“涅槃师”,在南北朝至初唐时期极为盛行。

汉译本

  • 法显、佛大跋陀、宝云共译《大般泥洹经》六卷,东晋义熙十三年(417)道场寺译出
  • 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四十卷,北凉玄始十年(421)译出,又称为北本。其初分五品即前十卷。
  • 慧严、慧观、谢灵运,据法显本与北本,会集成《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又称南本。刘宋元嘉十三年(436)出。

菩提辞典搜索所有大般涅槃经

延伸阅读

部派佛教,佛教术语,在佛教史中,是指释迦牟尼佛涅槃后,从上座部与大众部的“根本分裂”到大乘佛教兴起前的时期与发展阶段,也是这个时期佛教僧团所形成的各个部派的合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