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 条搜索结果

那Dhyāna之略。译曰弃恶,功德丛林。思惟修等。新译曰静卢。属於色界之心地定法也。今於欲界人中发得之,谓之修得。生於色界而发之,谓之生得。思惟而修得之。则名為思惟修。成就之之心体,即為寂静,有能如实虑知所对之境之用。故名静虑。弃恶,功德丛林之名,以其结果之功能而...

《佛学大辞典》 / 369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者之住居也。祖庭事苑八云:自达磨来梁隐居魏地,六祖相继至大寂之世,凡二百五十餘年,未有居。洪洲百丈大智师怀海始创意不拘大小乘,折中经中之法,以设制范堂布长床,為宴食息之具,高横椸架,置巾单瓶鉢之器。屏佛殿,建法堂,明佛祖亲自属授,当代為尊也。行普请之法...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色界之定,有四重,此乃第二重之定也,定心微细,无寻伺之心所。於叁受之中感受喜乐之二受者。参照[四定]条。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悦食

二食之一。以定闲寂之乐养心身者。法华经弟子授记品曰:「其国眾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悦食。」心地观经五曰:「唯有法喜悦食,乃是圣贤所食者。」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犹云逃墨逃杨。杜甫诗曰:「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王嗣奭云:醉酒而悖其教,故曰逃。后人以学佛者為逃,误。见订譌杂录。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梵语那Dhyāna,译曰静虑。谓寂静审虑而摄乱意也。释门归敬仪中曰:「或乐静者,则以礼拜為麤疏。」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之处。及家之僧堂起,僧堂亦名堂。以眾僧於此坐也。首楞严经曰:「一心劝令持我佛顶陀罗尼,若不能诵,写於堂,或带身上,一切诸魔所不能动。」止观曰:「身开常坐遮行住坐,或可处眾,独则弥善。」辅行曰:「或可处中者,谓堂中,别处最胜,故云弥善。」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达磨多罗

二卷,东晋佛陀跋陀罗译。说小乘之法。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上乘

传灯录曰:「有深浅阶级,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悟吾法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本自具足,此心即佛,依次而修者,是上乘。按佛教本分大小二乘。以大乘為上乘,小乘為下乘。自宗兴起,自谓超乎二乘之上,别立上乘之...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定乐

定乐受相应者。四中下之叁也,其中第叁称曰离喜妙乐,身心共為纯一妙乐,谓之定乐之最第一。法华经化城喻品曰:大梵天讚佛之偈曰:「我等所往来,五百万亿国,捨深定乐,為供养佛故。」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径山佛鑑

卧龙破庵祖先之法嗣。名师范,号无準。东福寺之开山圣一、圆觉寺之开山祖元,皆其法嗣也。见无準条。(CBETA註:疑為见[祖元]条)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又曰痴室。斥空坐者而言。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鼻隔

谓闭息六根,而隔离前境也,约鼻之一而总称六根。谓住於空见,枯木闇坐之人。犹言闇证师。止观十曰:「鼻隔师发得空见,多堕网中不能自拔。」同辅行曰:「鼻隔无深观行唯止心鼻隔,因此观故发得空见。此人尚不识小乘真諦,岂能观於空见之心令成妙境?但随见转堕於见网。」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定窟

定之窟宅,比丘多於山林巖窟坐。故有此名。涅槃经叁十曰:「如来今住於拘尸那城入大叁昧深定窟,眾不见故,名入涅槃。师子吼言:如来何故入定窟?善男子!為欲度脱诸眾生故,(中略)為令眾生尊重所闻定法故,以是因缘入定窟。」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九种大

九种之大乘也。此為不共於外道二乘而菩萨所修之定:一、自性,二、一切,叁、难,四、一切门,五、善人,六、一切行,七、除烦恼,八、此世他世乐,九、清净净是也。原出於菩萨地持经第六方便处忍品,為羼提波罗蜜中之分类,名為自性忍乃至清净忍,天台於法...

《佛学大辞典》 / 1519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