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那Dhyāna之略。译曰弃恶,功德丛林。思惟修等。新译曰静卢。属於色界之心地定法也。今於欲界人中发得之,谓之修得。生於色界而发之,谓之生得。思惟而修得之。则名為思惟修。成就之之心体,即為寂静,有能如实虑知所对之境之用。故名静虑。弃恶,功德丛林之名,以其结果之功能而名之者,是亦一种定心之法,故虽时翻為定,而定之梵名,為叁昧或叁摩地,总為心一境性所附之名也。又禪宗之禪,其名虽取思惟静虑之义,而其体為涅槃之妙心,非谓色界所属之禪。见禪定条。
智度论十七曰:
诸定功德都是思惟修。禪,秦言思惟修。
法界次第曰:
禪是西土音,此翻弃恶,能弃欲界五盖等一切诸恶,故云弃恶,或翻功德丛林,或翻思惟修。
大乘义章十叁曰:
禪定者别名不同。略有七种:一名為禪,二名為定,叁名叁昧,四名正受,五名叁摩提,六名奢摩他,七名解脱,亦名背捨。禪者是其中国之言,此翻名為思惟修习,亦云功德丛林。
慧苑音义上曰:
禪那,此云静虑,谓静心思虑也。旧翻為思惟修者,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