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之諦。谓因果等五种之理,真实不虚也。瑜伽师地论第四十六所谓「或立五諦:一因諦,二果諦,叁智諦,四境諦,五胜諦。」显扬圣教论第八所谓「或立五諦:一因諦,二果諦,叁能知諦,四所知諦,五至諦。」是也。其中前四者為安立,后一者為非安立諦。依慈恩之说,安立中,因諦即...
《佛学大辞典》 / 261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谓天台圆教之空假中叁諦圆融不二也。以简别於别教叁諦之隔歷。辅行一曰:「即者尔雅云合也,若据此释仍似二物相合名即,其理犹疏。今以义求体不二故名為即,即叁而一,与合义异。」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数论外道说明宇宙万有开展状况顺序之根木原理也。所谓二十五諦者如表。即自性(物质的本体),受神我(精神的本体)之作用而生大,由大生我慢,由我慢生五唯,五知根,五作业根,心根,又由五唯生五大。而神我与自性之关係,恰如跛者与瞽者。神我虽有智的作用,然不能动,自性虽有...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涅槃经所说四种四諦之一。天台以配圆教之法门。四諦者,迷悟之因果也。圆教者,中道之理性,具本来十界诸法,则迷悟缘生之事相,為一一本具理性之德,别无造作,事相之当体,即為中道实相,故谓之无作四諦。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西印度优禪尼国人,梵称波罗末陀Paramārtha。又曰拘那罗陀Guṇarata。梁大同十二年叁十餘岁来支那,受武帝好遇,会逢国难,往北齐,赴东魏,流离间,述金光明经,摄大乘论,唯识论等译,及世亲传等着二百七十八卷。大建元年正月十一日寂。岁七十一。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涅槃经所说四种四諦之一。天台以配於通教之法门。说迷悟之因果,悉為幻化之法,而非实生实灭,生灭即无生灭,故云无生四諦,以简异於藏教生灭之四諦。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