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赖耶识之异名。以其生一切有漏无漏之诸法故也。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十乘观法之一。识别观智之通塞,使去塞而就通也。见[十乘观]条。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1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四种意识之一,第六意识与眼等五识共缘色等之五境者。故曰五同缘之意识。是必现量也。」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1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叁善知识之一。谓给我衣食所须使我安稳修道行之善友也。止观四下曰:「夫外护者,不拣黑白,但营理所须,如母养儿,如虎啣子,调和得所,旧行道人乃能為耳,是名外护。」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1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為识心中之主者,即第八识也。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决定毘尼经之异名。
《佛学大辞典》 /
9字 / 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阿赖耶识十八名之一。唯识述记叁末曰:「小乘名根本识。」了义灯四本曰:「十六名根识者,大眾部立為根本识。」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1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明唯识之相状為唯识之意,对於性唯识,位唯识而言明。实性理体所依立之依他起性万法者之部门也。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1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能通达事理之人也。唯识述记序曰:「诞兹能识,秀迹传灯。」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1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剋者必也,识者记也。有天神必记识人之善恶也。无量寿经下曰:「自然剋识不得相杂。」又曰:「天神剋识,列其名籍。」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1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见[五种唯识]条。
《佛学大辞典》 /
9字 / 1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阿毘达磨识身足论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1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五通之一。知宿世生死之通力也。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五种唯识之一。谓思惟观察唯识之理,由之而得之果智也。见[唯识]条。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1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凡夫之心识也。
《佛学大辞典》 /
7字 / 1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