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曰思惟修。新译曰静虑。与禪定同。心定一境而审為思虑者。是為色界所属之心德,不具欲界之心,离欲界之烦恼,乃可得之。思惟修者,為寄於因之名,一心思惟研修為因,乃得此定心,故名為思惟修,静虑者就当体而名之,其禪那之体為寂静而亦具审虑之用,故曰静虑。静即定,虑即慧也。定慧均等之妙体曰禪那。
次第禪门一上曰:
思惟修者,此可对因。何以故?思惟是筹量之念,修是专心研习之名,故以对修因。
大乘义章十二曰:
上界静法审观方成,名思惟修。
俱舍论二十八曰:
依何义故立静虑名?由是寂静能审虑故。审虑即是实了知义,如说心在定能如实了知。
同光记十八曰:
由定寂静慧能审虑。(中略)駄南,此云静虑,旧云禪。或云禪那,或云持阿那,皆讹也。(中略)婆沙八十叁云:静谓等引,虑谓徧观,故名静虑。
(等引為定之异名)。修得此禪那,则死后必生於色界之四禪天。外道為生天而修之。佛者為依此发无漏智而修之。欲成就之。必脱离欲界生得之散心妄念,外道佛法,其揆一也。梵Dhyāna。
又(河名)Jamna Jnmna,在印度。发源西部喜马拉雅山中。南东流经特里阿固拉阿拉哈巴等处。而会於恒河。长八六○哩。联以运河。以便灌溉。灌域约一一八○○○方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