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道

[ jiàn dào ]
类别 [ 术语 ]

叁道之一。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諦理之位也。道者道路之义,学人进取之道路也。积叁贤四善根之加行而生於世第一法无间之无漏真智也。又大乘之菩萨於初僧祇之终,终四善根之加行,而顿断分别起之烦恼所智二障,谓之见道。於其时之无漏智,小乘俱舍宗有八忍,八智之十六心:一苦法智忍,断欲界苦諦下见惑之智也。二苦法智,断苦惑已,而正证理之智也。叁集法智忍,断欲界集諦下见惑之智也。四集法智,断集惑已,而正证理之智也。五灭法智忍,断欲界灭諦下见惑之智也。六灭法智,断灭惑已,而正证理之智也。七道法智忍,断欲界道諦下见惑之智也。八道法智,断道惑已,而正证理之智也。九苦类智忍,断上二界苦諦下见惑之智也。十苦类智,断苦惑已,而正证理之智也。十一集类智忍,断上二界集諦下见惑之智也。十二集类智,断集惑已,而正证理之智也。十叁灭类智忍,断上二界灭諦下见惑之智也。十四灭类智,断灭惑已,而正证理之智也。十五道类智忍,断上二界道諦下见惑之智也。十六道类智,断道惑已,而正证理之智也(忍者忍许之义,為信忍真理不起惑之位,故以之為断道。智者决定之义,為离惑已,正决定理之位,故以之為证道。欲界谓為法者,以此為现前所见之法故也。上二界谓為欲者,以其為欲界比类之法故也)。此十六心中,前十五心為见道,最后道类智之一心摄於修道也。又小乘之成实宗,不别观四諦之行相,唯以空观无量剎那相续断叁界之见惑,是名无相行,為见道也。若依大乘法相宗,则断证之真见道,立為一心,此十六心為真见道已后之相见道。

俱舍论二十叁曰:

见道者,苦法智忍為初,道类智忍為后。其中总有十五剎那,皆见道所摄,未见见諦故。至第十六道类智时,无一諦理未见。今见如习曾见,故修道摄。

大乘义章十七本曰:

入圣之初,於四真諦推求明白名為见道。(中略)若依成实,入无相位名為见道。故彼论言,信法人,入见諦道,名无相行。世第一后须陀果前,空观无间名无相行。若依毘曇,苦忍已去十五心顷,名為见道。(中略)十六中前十五心,是须陀向,判為见道。末后一心是须陀果,见道不收。

又曰:

依成实宗见道之中有无量心,故彼文言,以无量心断诸烦恼中非八非九。言非八者,说见道中有无量心,相续断惑,破阿毘曇定说八忍。言非九者,说修道中有无量心,破阿毗曇於一一地定九无碍(即九解脱)。彼宗观有,有局别见易明故。何故成实说无量心?彼宗教空,空无分限,见难分故。

(己上小乘)。唯识论九曰:

加行无间,此智生时体会真如名通达位,初见理故亦名见道。

唯识述记十本曰:

见道者,唯在初地初入地心。

浏览 197 / 《佛学大辞典》 / 2024年09月23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