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禪定

[ sì chán dìng ]
类别 [ 名数 ]

略云四禪,新云四静虑。修此四禪定生於色界之四禪天也。此四禪内道外道共修之,在因者超欲界之惑网,在果者生於色界,且為生诸功德之依地根本,故曰本禪。

(一)初禪,初禪之前行,有粗住、细住、欲界定、未到定。其正禪具八触十功德。

其先行者安坐端身摄心,故气息调和,觉此心路泯泯澄净,怗怗安稳,其心在缘,居然不驰散,是名曰麤住。

由此心后怗怗胜前,名為细住。

其后一两日或两月,豁尔心地作一分开明,我身如云如影爽爽空净,虽空净犹见身心之相,未有定内之功德,是名欲界定(成实立欲界定,俱舍不立之,摄於未到定中)。

从是心后泯然一转,不见欲界定中之身首、衣服、床铺,犹如虚空,是名未到定(成实不立之,俱舍立之,名未至定)。

此时性障犹在,未入初禪也。在此未到定,身心豁虚空寂,内不见身,外不见物,如此或经一日乃至一月一岁,定心不坏,则於此定中即觉自心之微微动摇,或感微痒,即发动、痒、轻、重、冷、煖、澁、滑,是名八触。

此為色界之四大极微与欲界之四大极微转换,而发此触相也。此乃正入初禪之相,此时有十功德,又谓之十眷属,如空、明、定、智、善心、柔软、喜、乐、解脱、境界,相应如是也(是就八触中之动触而论,餘七触功德準之)。

此八触十功德,唯在初禪,二禪以上则无,是為初禪之特相。

就四禪总体言之,则以十八支分别。十八支者,初禪五支、二禪四支、叁禪五支、四禪四支也。以此等之功德法支持禪,故名為支。初禪五支者,觉支(新曰寻支)、观支(新曰伺支)、喜支(新同名)、乐支(新同名)(经部為眼、耳、身叁识之乐受,有部不许定中叁识,仅有意识,故為轻安乐非乐受也)、一心支(新定支也)。

(二)二禪,呵弃初禪之觉观而得此禪,於初禪已了色界四大转换,故二禪已上无八触十功德也。二禪之四支者,内净支(俱舍以為五根中之信根,深信受胜实之功德也,净為信相故曰净,属心故云内)、喜支、乐支(轻安乐也,非乐受)、一心支(新定支)也。

(叁)叁禪,呵弃第二禪之喜受而得叁禪也。此禪具五支,捨支(是行捨,非捨受)、念支(叁禪之乐极胜,為不染着,故要正念)、慧支(同上)、乐支(意识之乐)、一心支(新曰定支,寂然在定是也)。

(四)四禪,呵弃叁禪之乐受。四支者,不苦不乐支(新曰中受支,五受中之捨受也)、捨支(捨第叁禪之乐受也,非忧悔)、念支(念下地之过,自己之功德长养之)、一心支(犹如鐘、犹如清水)也。

初禪之五支乃至四禪之四支為何?即行体是也。依俱舍之意,初禪之付五支者,以此时二十二心数发於一时(大地十与大善地法十及觉与观也),於中取强者為五支,五支皆定体也。成论明五支前后相次而起,取四支為方便,一心支為实体。天台止观、法界次第之所明,大要据成实论。见止观九之一、法界次第上、俱舍论二十八。

智度论十七曰:

若能呵五欲、五盖,行五法:欲、精进、念、功慧、一心,行此五,得五支,成就初禪。

参照条。梵Catur-dhyāna。

浏览 248 / 《佛学大辞典》 / 2024年09月21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