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 条搜索结果

极乐化生

极乐之往生人有胎生与化生二种。疑佛智而修种种善业之人,生於边地之宫殿,五百岁间不能闻见叁宝。是名胎生。信佛智之人随九品之行业各化生於莲华中,身相光明顿具足,名曰化生。无量寿经下曰:「若有眾生,明信佛智乃至胜智,作诸功德,信心迴向。此诸眾生,於七宝华中,自然化生...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疑结

由疑真諦之理,作种种之妄业,為叁界所繫缚,不能出离,名之為疑结。九结之一。结為结缚不出之义。大乘义章五末曰:「烦恼闇,结缚行人,故名為结。亦能缚心,亦名為结。亦能结集一切生死,故称為结。」叁藏法数叁十五曰:「疑结,谓诸眾生,於佛法僧宝,妄生疑,不修正行,广...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2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二十八有

又名二十八生。谓欲九品润二十八生也。见[有]条。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六神病相

若多惛惛,是肝中无魂,多忘失前后,是心中无神,若多恐怖癲病,是肺中无魄,若悲哭者,是肾中无志,若多迴,是脾中无意,若悵怏者,是阴中无精,是名六神病。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四缚

又云四结:一欲爱身缚,欲界贪欲之缚身者。二瞋恚身缚,瞋恚之缚身者。叁戒盗身缚,邪戒之缚身者。戒盗又名取戒。是本非戒,强以名戒,故曰戒盗。又以取进行,故名戒取。是外道之邪戒也。四我见身缚,我见之缚身者。见鞞婆沙论二。 又一欲缚,欲界诸中除无明与见者。二有缚。...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2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二十八有

又云二十八生。欲界九品润二十八性之谓也。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者所得之法也,身者能得之体也,令此所得之法,得於能得之身有一种之实法,名之為得,犹如以绳繫物於身,因此谓之得绳。凡断云者,非坏灭体,乃绝对於此得绳也。证涅槃云者,亦有繫涅槃於吾身之得绳,名為离繫得,生此离繫得之绳,谓為证涅槃之理也。而解脱此得為无间...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二缚

一相应缚。诸烦恼缚彼同时之心心所法,使於所缘不得自在也。二所缘缚。缘境有毒之势力,缚此所缘使不得自在也。见俱舍光记一。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九体阿弥陀

往生极乐有九品之差别,故佛体分為九品。见观无量寿经之[九品]条。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倍离欲贪

欲界烦恼之总称曰欲贪。在凡夫之位欲界见修二九品中,断前六品者。谓為倍离欲贪,倍於断分离欲贪叁品,故曰倍。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弥陀之化土

定弥陀之报土化土,诸宗有异义。天台宗以西方之净土决為化土,法相宗立报土与化土二义,净土一家解释报化二土,其义颇多,日本亲鸞谓弥陀有报土化土之二土。净土之本体,定為弥陀真身所住之报土,於其报土上立九品之别,如或於其边域设懈慢界,是大悲摄化之化土也。教行证文类化土...

《佛学大辞典》 / 184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行因

谓藏教之菩萨虽伏见思之,然修行叁祇之因,未断尽也。以断此叁界之,即不能再生於叁界,化益眾生也。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界品

俱舍论一部九品之第一。此品明诸法之体性,故名界品。界者性之义也。俱舍光记一曰:「界者性也,性之言体也。此品明诸法体,以界标名。」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六种巧方便

菩萨六种之善巧方便也。一随顺巧方便,谓顺次教诫,令生信乐,说甚深之法而使之易解也。二立要巧方便,谓誓与眾生所求之田宅钱财,次第使行善法也。叁异相巧方便,谓教供养父母,受持禁戒等不顺时,乖异瞋责,使他畏惧也。四逼迫巧方便,谓原有犯戒等事,断绝供给,或加謫罚,使离...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五部

见[五部]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独头无明

二种无明或五种无明之一。又名不共无明。贪,瞋,痴,慢,疑,恶见,六大中,无明独起,不与其他五大共行,谓之独头无明。与其他五大随一共起之无明,名為相应无明。是於六大中论共不共也。故独头无明亦不遮与五大以外之诸俱起也。见百法问答钞一。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愚痴

叁毒之一。梵曰慕何Moha,译曰痴。心性闇昧,无通达事理之智明也。与[无明]同。瑜伽论八十六曰:「痴异名者,亦名无智,亦名无见,亦名非现观,亦名惛昧,亦名愚痴,亦名无明,亦名黑闇。」法界次第上之上曰:「迷之性,立之為痴。若迷一切事理,无明不了,迷妄取,起诸邪行,...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魔缘

魔為欲界之第六天主,常妨害人之善事者。魔王乱人而作种种之妨害,谓之魔缘。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烦恼业苦

又曰业苦。依贪瞋无明之烦恼而造善恶之业,依善恶之业而感叁界之苦乐,又依此苦果之身而造起烦恼之业。如是叁法轮转而游覆,故谓之叁轮。亦曰叁道。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圆断

台宗圆教之断法也。谓台宗解元来性恶,故见思、尘沙、无明之叁,同时并断也。指要钞二曰:「诸宗既不明性具十界,则无圆断圆悟之义,故得即名而无即义也。」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极乐报化

弥陀之极乐国土,為报土、為化土,诸宗各有异论。天台净影谓之化土。道绰善导谓之报土。慈恩或唯谓之报土,或谓之报化二土。日本之源信,则以极乐為报土,以处胎经所说极乐之边地懈慢界為化土。日本之见真,推源信之意,以观经所说九品之净土及菩萨处胎经所说之懈慢界,并无量寿经...

《佛学大辞典》 / 271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业苦

贪瞋等者也,依此有善恶之所作者业也,以此业為因而招叁界之生死者苦也。是云叁道,唯识论二十八曰:「生死相续由业苦,发业润生之能感后有。诸业名业,业所引生眾苦名苦。」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华严经疏註

华严经论一卷,后魏灵辨造。华严游意一卷,隋吉藏撰。华严还源观科叁卷,隋吉藏撰。华严经合论一百叁十卷,唐李通玄造论,志寧釐经合论。新华严经论四十卷,唐李通玄撰。华严经大意一卷,唐李通玄造。华严经决疑论四卷,唐李通玄撰。华严经骨目二卷,唐实叉难陀撰述。华严法界玄镜...

《佛学大辞典》 / 1318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五种涅槃

凡夫计度五种之现涅槃:一以欲界為证处而爱慕之故,二爱慕初禪之性无爱故,叁爱慕二禪之心无苦故,四爱慕叁禪之极悦故,五爱慕四禪之苦乐两亡故。计度此五处之现涅槃,故堕落於外道,於菩提之性。见楞严经。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迷妄之心,迷於所对之境而颠倒事理谓之。贪瞋等烦恼之总名也。大乘义章五本曰:「能所缘,故称為。」探玄记十叁曰:「心迷前境,目之為。」仁王经合疏中曰:「所言者,谓迷妄之心。」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神道

总称六道中天道、阿修罗道、鬼道叁者曰神道。 又神為神魂,有情之精灵也。其神灵之道理曰神道。叁论玄义曰:「夫神道幽玄,人多昧,义住丘而未晓,理涉旦而犹昏,唯有佛宗乃尽其致。」 又神妙之道即称佛道。肇论疏曰:「神道者,谓神妙之道,即佛道也。」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薄地

薄者逼也逼於下地也。為诸苦所逼迫之地位也。言凡夫之境界。净心戒观下曰:「薄地凡夫臰身鄙陋,果报卑劣。」同发真钞中末曰:「文选注云:薄逼也,谓逼下地而居耳,此通收四洲人也。」弥陀经元照疏曰:「薄地,凡夫业缠缚,流转五道百千万劫。」同戒度记下曰:「薄音博,逼也。...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已离欲者

又曰已离欲人。即离欲界修者之称。此有异生与圣者二种。俱舍论二十叁谓:「若凡位,已断欲界第九品染,至此见位,名第叁果向。」此言在凡夫位,修有漏六行观,断尽欲界修之异生已离欲者。俱舍论二十四曰:「若断第九,成不还果,必不还来生欲界故。」此言入见道后,重修有漏无...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方便化身土

日本见真大师所立二土之一。方便者,对真实而言,化身土者,对真佛土而言。為摄以自力修诸行,及行念佛而愿求净土者,弥陀如来权现一种之净土,使之往生也。其土非真实之报土,故曰方便,以化身佛為教主,非报身所居之土,故曰化身土。如观经所说十叁观所观之净土及九品土。又菩萨...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1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真性

不妄云真,不变云性。是吾人本具之心体也。楞严经一曰:「前尘虚妄相想,汝真性。」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1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前尘

妄心前现之六尘境也。楞严经一曰:「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汝真性。」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贪爱之心迷於所对之境执着而不离也。止观七曰:「若缘女色沈湎在怀,着不离,当用不净观為治。」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1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心性痴闇,於理者。止观五曰:「无明痴,本是法性。」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1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梵语慕何Moha,译言痴,又曰无明。心性闇昧,迷於事理也。一切之烦恼由之而起。叁毒之一。唯识论六曰:「於诸理事迷闇為性,能碍无痴,一切杂染所依為业。」又曰:「诸烦恼生,必由痴故。」俱舍论四曰:「痴者,所谓愚痴。即是无明。」大乘义章五本曰:「闇為痴。」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迷妄之凡夫也。叁论玄义曰:「神道幽玄,人多昧。」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1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拔业因种心

真言宗所立十住心之第五,缘觉之住心也。业者善恶之二业,因者十二因缘,种有无明,无明為一切烦恼之根本,故云种,即拔除(无明),业(业),苦(十二因缘)之叁法而入涅槃也。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1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恚结

九结之一。诸眾生為瞋恚广行不善,由此招未来生死之苦,流转於叁界而不能出离也。结者繫缚之义,為恚所繫缚而不能离生死之苦也。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1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恃己而凌他也。十六之一。有七慢九慢之别。唯识论六曰:「慢恃己於他高举為性,(中略)此慢差别有七九种。」大乘义章二曰:「凌他称慢。」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1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顿成诸行

徧成诸行之对。谓依圆融门修行之菩萨,若断一,即断一切,修一行,即具足一切行,顿成满道行也。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爱恚

贪爱与瞋恚之二也。大集经叁曰:「离爱恚故,一切世间,供养恭敬。」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