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3 条搜索结果

婆七义

婆者,总万德至极之名也。经云:婆婆具此七义。不翻华言者,多含义故。即五种不翻之一也。(五种不翻者,秘密不翻、多含义不翻、此方无不翻、顺古不翻、生善不翻。) 一、能破烦恼,破者,裂断也。烦恼者,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也。谓如来断诸烦恼,乃至无明之惑,净尽无余。...

《三藏法数》 / 703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大乘耶山顶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婆住耶城山顶精舍。与大比丘众一千人俱。其先悉是长发梵志。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办。舍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知解脱。心得自在到于彼岸。复与无量诸菩萨摩诃萨众俱。 尔时世尊得成正觉其日未久。寂然宴坐入于三昧观察法界。作是念言。我已证菩提。...

《大乘耶山顶经》 / 大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 / 3643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17日

或作修陀,亦云娑竭陀,又云娑婆揭多。此尊者初生时,容仪可爱,父见欢喜,唱言善来,故立為名。具德经曰:「我声闻中能具火界神通,修陀苾芻是。」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赊国鉢

或云忧赊,或云乌赊,皆一也。诸比丘得此国贵好瓦鉢,不敢受,佛听受畜。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提婆

Saṁghadeva,译曰眾天。罽宾国之僧,符秦建元年中入长安,后渡江,晋太元年中译出阿毘曇论。阿含经百餘万言。见高僧传一。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弥尼经

佛為弥尼天子说黑白之果报,如石与油,一沈一浮。摄於中阿含叁。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大师

唐时西域人。姓何氏。龙朔中南游江淮,於泗州建寺。中宗亲书额為普光王寺赐之。世称观音大士化身。见太平广记。李白有僧歌。参照[僧]条。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那那跋多书

六十四书之一,译曰算转。见本行集经十一。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佛说罗摩经卷下

尔时善财童子,一心思惟彼夜天教,初发道心,圆满清净;思惟是已,即得深入诸菩萨藏出生菩萨大愿法海,净诸菩萨波罗蜜道,穷尽菩萨圆满胜净行业,发起成就深入智海,以一切智,救护十方一切众生,长养增广大慈悲云,于诸佛刹,出生普贤诸大愿行。渐渐游行,至普甚深微妙功德离垢光...

《佛说罗摩经》 / 西秦沙门圣坚译 / 12440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3日

郁多罗僧

Uttarāsanga,上衣,大衣,七条衣也。饰宗记五末曰:「郁多罗僧,译云上着衣也。言於常所服中,最在其上故也。」见[鬱多罗僧]条。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入楞心玄义

一卷。唐释法藏撰。按,此卷中土失传。得自日本。详见[楞经]条。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金刚顶瑜中发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心论

一卷,龙树菩萨作。唐不空译。常略曰菩提心论。乃真言宗十卷书之一。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耶陀之略。见[路迦耶底迦]条。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鳩摩罗

Kumāra-bhūta,又作鳩摩罗浮地,鳩摩罗浮多地。译曰童子地、童真地、童相地等。通為菩萨地之总称,别称初地或八地已上之菩萨。瓔珞本业经上曰:「鳩摩罗,秦言逆流,欢喜地。」是指初地已上。智度论二十九曰:「鳩摩罗地者。或有菩萨,从初发心断婬欲,乃至阿褥多罗叁藐叁菩...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金刚顶瑜护摩仪轨

一卷,唐不空译。说五类护摩之仪轨不同:一息灾,二增益,叁降伏,四鉤召,五敬爱。有二本:一明藏所载,师子国沙门释智藏译(智藏為不空原名)。一日本空海等请回本国者,不空译。载於明藏者,文有烂脱,无八天形像,又彼此之文互有详略。今藏经两收之。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 《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