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性之一。凡夫之妄情,徧计度一切法,名為徧计。以此徧计之妄情计无我為我,执无法為法,恰如暗中谬绳為蛇。是名為徧计所执性。此所执性為当情现之妄相。体性都无也。唯识论曰:「由彼徧计,徧计种种物。此徧计所执自性无所有。」见[叁性]条。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在声闻,缘觉,菩萨之叁乘,各具唯一种子之眾生曰定性,具二种或叁种之眾生曰不定性。总不具叁乘之无漏种子,但有人天之有漏种子者,曰无种性。定性之中有叁性,加以不定性无种性,则為五性,即法相宗所立之五性各别是也。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谓当於凡夫妄情之前,现种种之相也。譬如於疑心之前生暗鬼。唯识叁性中徧计所执性是也。盖凡夫之迷心,本来具实我实法之执情,苟於非我非法之事物上,现出实我实法之相貌,遂认之為实我实法也。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新译之同类因,旧译云习因。新译之等流果,旧译曰习果。智度论谓之习因习果。习者习续之义。习续前念之善而起后念之善,乃至习续前念之无记而起后念之无记,前為习因,后為习果。通於一切之色心,通於善恶无记之叁性。止观八曰:「何名习因习果?答:阿毘曇人云:习因是自分因,习...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一法义真俗异。二心性二名异。叁性字二体异。四真智真知异。五有我无我异。六遮詮表詮异。七认名认体异。八二諦叁諦异。九叁性空有异。十佛德空有异。见宗镜录叁十四。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一剎那灭义。谓眼耳鼻舌身意等诸种子,剎那纔生,生即随灭,念念不停而变异也。二果俱有义。果者,识与根也。识与根同时俱起而成力用。如眼根照色境时,眼识即随而同缘,於诸实境,分明显了也。叁恒随转义。识起时,种子亦随而转,如眼根照境时,种子随而相续,无有间隔也。四性决...
《佛学大辞典》 / 246字 / 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