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条搜索结果

唯识

有二本:一為成唯识论,梵名Vijñānamātrasiddhi-śāstra之异名。一為唯识二十论之略名。唯识二十论,有叁译:一后魏瞿曇般若流支(又作菩提流支)译,一卷,单题曰唯识论,或题曰楞伽经唯识论。二陈真諦译,一卷,题曰大乘唯识论。叁唐玄奘译,一卷,题曰唯识二十论。诸家之註释如...

《佛学大辞典》 / 546字 / 10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唯识俗詮

十卷,明释明昱应王肯堂之请,因将成唯识论随讲随录而集成之。顾起元曾為之序云:师以宇泰先生(即王肯堂)之请,詮释此论。批却导窾。曲畅旁通。开卷粲然,了无疑滞。云云。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8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唯识

梵语摩怛刺多Mātratā,此译曰唯。梵语毘若底Vijña ti,此译為识。梵语倒置之為识唯,通常為Vijñānamatravāda。唯者简别之义。简别识外无法,谓之唯。识者了别之义。了别之心略為叁种,广有八种,谓之识。然则唯识者為叁识或八识之复名数,非唯一识之义也。华严经就集起之义而云唯...

《佛学大辞典》 / 741字 / 7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唯识二十论

常云二十唯识。一卷,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由偈颂之数而名。总有二十一颂,后一颂為结嘆,非明宗义也。有叁译,一后魏般若流支译,单题曰唯识论,或题楞伽经唯识论。二陈真諦译,题曰大乘唯识论。叁今论是也。此论慈恩作释,谓之唯识二十论述记,二卷。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6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二十唯识论疏

又名二十述记。二卷。法相宗慈恩着。释唯识二十论。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唯识

讲讚唯识论之法会。

《佛学大辞典》 / 9字 / 5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唯识

法相宗之异名,彼宗以万法唯识之法门為主也。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二十唯识

唯识二十论之名。

《佛学大辞典》 / 8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唯识中道宗

又云唯识宗。同於[法相宗]。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楞伽经唯识

一卷,元魏菩提留支译,唯识二十论叁译之最古者。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二十唯识顺释论

唯识宝生论之异名。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唯识无境

言唯有内心,心外无境也。楞伽经唯识论曰:「唯识无境界,以无尘妄见。」秘藏宝钥上曰:「幻影观心,唯识遮境。」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唯识

大乘法苑义林章一末篇章之名。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唯识中道

法相宗所立。一切万有,唯识所变,而非有非空之中道也。徧计所执者,以情有故為非空,以理无故為非有,依他起性者,以非有故為空,以似有故為有,圆成实性者,以真空故為非有,以妙有故為非空。就此一法上而论,非有非空之二义并存,是称一法中道。今叁性对望而论,现於虚妄认识上...

《佛学大辞典》 / 235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唯识法师

慈恩大师虽造百部章疏而以成唯识论為宗,故号唯识法师。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