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公,唐贤首藏法师弟子也。因宝性论有四种众生不识如来藏,遂立四教焉。(四种众生者,一凡夫、二声闻、叁辟支、四初心菩萨也。) 一、迷真异执教,谓诸外道、凡夫,迷于真性,广起异计,故云迷真异执教。 二、真一分半教,谓声闻、辟支二人,于真如随缘不变二分义中,但得随...
《三藏法数》 / 293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六卷,隋智顗着。明化仪化法四教之义。其註解各书如下:四教仪集解叁卷,宋从义撰。四教仪备释二卷,元元粹述。四教仪集註科一卷,元蒙论排定。四教仪集註节义一卷,灵耀节。四教仪註汇补辅宏记二十卷,性权记。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龙树论师乃西天第十叁祖。尝立四教判释经论,故云龙树四教也。 一、有门,谓阿含小乘等经,说一切因果之法,悉皆实有,是为有门。(梵语阿含,华言无比法。) 二、空门,谓大品般若等经,说真空实相之理,荡除众生情执,是为空门。(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叁、亦有亦空门,...
《三藏法数》 / 194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唐元晓法师,海东新罗人,来此弘宗,亦立四教判释诸经,故称晓公四教焉。 一、叁乘别教,谓如四谛缘起经等,声闻、缘觉、菩萨叁乘之所共学。于中二乘未明法空,即是别相,故云叁乘别教。 二、叁乘通教,谓如般若、深密经等,声闻、缘觉、菩萨叁乘之所共学,于中说诸法空,即是...
《三藏法数》 / 201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化法者,佛化众生之方法也。 一、藏教,藏即含藏之义。谓经律论各含一切文理,故名藏教。 二、通教,谓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名通教。(通前藏教者,谓此教钝根菩萨,虽观无生四谛,但证真空之理,与前藏教是同也。通后别、圆者,谓此教利根菩萨,证真空之理时,能于真空,...
《三藏法数》 / 252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龙树菩萨以四门判释经论,是曰龙树四教:一有门,谓四阿含经等,说一切因果皆实有者。二空门,谓般若经等,说真空实相之理,荡除眾生之情执者。叁亦有亦空门,谓深密经等诸大乘经,说性空相有者。四非有非空门,谓中论等双破有空者。见华严经疏钞六。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台家之四教配於四门也。四教仪四曰:「四教各明四门,虽俱得入道,然随教立义,必应逐便。若叁藏教之四门,虽俱得入道,而诸经论多用有门。通教之四门中虽俱得入道,而诸经论多用空门。别教之四门,虽俱得入道,而诸经论多用亦有亦空门。圆教之四门,虽俱得入道,而诸经论多用非有...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藏通别圆化法之四教,有叁种:一、方等之四教,二、别教之四教,叁、涅槃之四教也。此叁种之差别如何?或言方等之四教,隔别不融,别教之四教,法四而人一,涅槃之四教,四人俱知常住。或言涅槃之四教,通入佛性,别教之四教,次第见佛性,方等之四教,二乘见佛性。见释籤讲述四上...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一卷,高丽沙门諦观撰。以灌顶之八教大意為宗,更详名相,且略前叁教之十乘而明圆教之十乘。本书之註述如下:天台四教仪集註十卷(元南天竺沙门蒙润集),科天台四教仪一卷(元南天竺沙门蒙润科),天台四教仪註略二卷(明云间沙门文石註)。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