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有為法转变无常也。华严演义钞十六下曰:「以有所作為故名有為,有為是无常。」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一卷,宋法天译。佛在给孤独园说一切行之迁流乃至佛亦不免捨此身。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叁种习气之一。谓為叁有因之熏习气分,能招叁界异熟果法之业种也。有二种。一招人天之善果者,二招叁恶趣非爱之果者。成唯识论八曰:「有支习气,谓招叁界异熟业种。有支有二:一有漏善,即是能招可爱业。二诸不善,即是能招非爱果业。随二有支所熏成种,令异熟果善恶趣别。」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叁界之生死。见[有]条。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正义之外,更為餘义之人之说也。如五百阿罗汉结集大毘婆沙就一法而列种种之说。其中除正说外皆云有餘师说。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又名二十八生。谓欲惑九品润二十八生也。见[有]条。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与[希有]同。大庄严论六曰:「汝今除痴心,能作难有事。(中略)我今日见知,斯事实难有。」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与[极七返]同。
《佛学大辞典》 /
8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有待之身可以转变也。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如地水火风之四大种,又如本法与本相,心王与心所,同时并在而為一组织,互不相离者也。见[俱有因]条。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宗之前名辞所用之语為立敌共许,然以狡黠之手段,秘有别种之意见者。四相违中,有法自相相违因与有法差别相违,敌者看破有法意许,即以立者自身之因喻破立者,立者之过误也。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眾生之果报,有因有果,故谓之有。有叁有,四有,七有,九有,二十五有等之别,故总谓之诸有。法华经序品曰:「尽诸有结,心得自在。」仁王经中曰:「永无分段超诸有。」大乘义章八曰:「生死果报,是有不无,故名為有。」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心识谓之有所缘,心识以外之物谓之无所缘。所缘者如眼识之於色,耳识之於声。心识攀缘寄託之境界也。总之,心识必有此所缘,故名有所缘。俱舍论二曰:「六识意界及法界摄诸心所法,名有所缘,能取境故。」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未来之果报也。后世之心身也。胜鬘经曰:「阿罗汉辟支佛所断烦恼,更不能受后有。」智度论一曰:「后有爱种永已尽。」
又生死身之最后云后有。与所谓最后身同。谓后有之菩萨,最后身之菩萨等。如悉达太子之身是也。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生住异灭也。
《佛学大辞典》 /
6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