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於无漏智而言。带有漏烦恼之过,无断迷理烦恼之力之智慧也。虽观缘一切有為无為之法,然重以世俗之法為对象,故亦云世俗智。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1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小乘萨婆多部阿毘曇论之宗旨,立一切诸法实有,故对於成实宗之空门而谓為有门。叁论玄义曰:「毘曇已有无义而执法有性。」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1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谓人身為待食物衣服等之资而立者。止观四上曰:「有待之身,必假资籍。」南山之戒疏四上曰:「有待之形,假资方就。」行宗记二上曰:「身名有待,必假资缘。」梁僧传,道安传曰:「损米千斛,弥觉有待為烦。」案,有待之字,本於庄子逍遥游之「犹有所待者也」句。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四相违之第四。有法者,宗之前名辞,差别者,其前名辞里面所含之别件,相违者,反对之意。凡狡黠之论法,於宗之前名辞,怀抱二种之意许,立者成立其一,希敌者不成立。今立者所陈之因,於宜关係之同品不关係,反关係於不应关係之异品,缺因之后二相,敌者因之却為无过之因,是即有...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四相违之第叁。有法者,宗之前名辞,自相者,於其前名辞发表之事件,相违者,反对之意。即谓立者所设之因,望其宗之前名辞时,缺因之后二相,故不為成立其前名辞发表之事件之因,而反為可打消之之理由,遂至敌者即用其因,成立反对之宗者。见因明入正理论等。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依有漏心变作之净土也。据群疑论一,谓阿弥陀佛之净土,虽由佛之无漏心变现而為无漏,然凡夫之心為有漏,故不得直生彼无漏之净土,但於佛所变之无漏净土上,由自己之有漏心,变作似无漏之净土,而往生其中云:申言之,即极乐净土者,就佛之本土而论,為无漏之净土,就凡夫之所变及...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谓本有与修生也。本有者,谓凡夫圣者,本来法尔,皆具足无缺,真如法性之德也,修生者。谓由观行之力开发其本有之德,渐渐修习而次第开显佛德也。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对於无為解脱而言。又名无学支。即无学之胜解也。胜解為大地法之心所,故為有為,有為法之胜解起於无学之果体,故云有為解脱。见毘婆沙论二十八,俱舍论二十五。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