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 条搜索结果

冥者离诸相而冥寂,融一切而无碍。是嘆真理之语也。戒本疏一上曰:「理在冥。」同行宗记一上曰:「体离言象,故言冥。」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神為不测之义,為无碍之义。不可测又无碍之力用,谓為神力。是為五种之一,有五,六,十之别。法华经序品曰:「此瑞神之相。」大乘义章二十本曰:「神者就名彰名,所為神异,目之為神。作用无拥,谓之為。」见[神]条。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又云略戒:「诸恶莫作,眾(或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等之偈颂也。是过去七佛所说,又為於一切大小乘之戒经,故谓之戒。七佛各有戒。见七佛戒条。(CBETA註:疑為见[七佛戒偈]条)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叁明六

叁明与六。阿罗汉所具之德也。观无量寿经曰:「闻眾音声讚嘆四諦,应时即得阿罗汉道叁明六具八解脱。」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教之有叁种之别:一因果俱,叁乘同依於体空无生之理(是因),而断惑证理(是果)是叁乘共学之义。教之当分也。二因果非,是就叁乘中之菩萨而分别之,教之菩萨,有利钝之二种。钝根之菩萨,属於前之第一种,因果俱也,若利根之菩萨者,七地以前,叁乘皆断证,...

《佛学大辞典》 / 319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叁经

如来一代所说诸经之内,无不具此教、行、理叁。无不以别而契于,以而应于别;于诸经,别则别有所以。故教有别,依教明行;行有别,从行显理;理有别也。 一、教经别,教即圣人对机所说一切言教也。夫教本应机,机宜不同;部部别异,故名教别;诸部虽异,是...

《三藏法数》 / 305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叁明也。见[叁达]条。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宗说俱

,说也。禪门自悟彻底云宗。说法自在曰说。宗说俱為大宗师。祖庭事苑七曰:「清凉云:宗自修行,说示未悟。」楞伽经叁曰:「佛告大慧:一切声闻缘觉菩萨有二种相,谓宗。」同註曰:「宗者道之本,说者教之迹。」证道歌曰:「宗亦,说亦,定慧圆明不滞...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两肩法

略云肩,又云披。着袈裟对於偏袒右肩而两肩着之也。偏袒右肩者,恭敬之相,肩者,福田之相。故比丘出而乞食必作肩之仪。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五种

五种之力。身口意叁业,用无碍,变化自在,谓之力。一、道,以证悟中道实相之理而得之,如菩萨之力无碍者。二、神,神為心神,凝心修定所得,如罗汉之力自在者。叁、依,依凭药饵符咒等所得,如神仙之灵变自在者。四、报,亦名业,以果报而自得之,如诸天之变...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於事理而无壅也。金刚经曰:「若菩萨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无量寿经下曰:「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剎。」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救世圆

观世音菩萨之异名。

《佛学大辞典》 / 9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又曰报。五种力之一。如中有之身及鬼神,依宿业自然而得之力也。俱舍论九曰:「一切中,业最疾,凌空自在,是谓义。由业得,名為业。此势用速故名疾,中有具得最疾业,上至世尊无能遮抑,以业势力最强盛故。」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其事而无碍如利刃也。法华经序品曰:「虽读诵诸经而不利。」同化城喻品曰:「诸根利。」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

天眼

之一。以色界天趣清净之四大所造之眼根,而知远近粗细之形色及六道眾生之死此生彼,达无碍者。有修得报得二种。见[天眼]条。今催眠术家亦有此名目,日本谓之千里眼。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