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条搜索结果

无相福田衣

袈裟之德名。出世之服,离有為世染之相,故曰无相,為生无漏福德之道衣,故曰福田。资持记下四之二曰:「无相福田者,出世无漏之福,离有為相故。」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紫甲

袈娑中之甲為紫地。其缘色不定,比之衲袈裟仪為略。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禪杖

以竹苇作之。以物包一头,坐禪有昏睡者。则以软头突之。十诵律曰:「若故睡不止。佛言:听用禪杖。取禪杖时应生敬心。云何生敬心?言:以两手捉杖,戴顶上,应起看餘睡者以禪杖筑。」资持记下二之叁曰:「禪杖竹苇為之,长八肘。下座手执巡行,有睡者点起付之。」今以泛称僧所用之...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落髮

削髮為僧也。北史河南王传曰:「初和聘乙氏公主女為妃,生子显,薄之。以公主故,不得遣出。因忿,遂自落髮為沙门。」刘长卿诗曰:「龙宫落髮披袈裟。」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福田衣

袈裟之德名也。為世之福田,生功德故。又以袈裟之条相与世之田畴相等故。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薜萝

又曰薜荔。蔓草也。形容破袈裟之语。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抽脱

行大小便也。以上厕者,抽脱袈裟也。行事钞诸杂要行篇曰:「应脱袈裟僧祇支大小便。」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1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袈裟着法

寄归传云:取衣作叁襵,其肩头叠处,安其方帖以安衣[巾句],长可两指,结作同心,向外牵出,十字交繫,便成两[巾句]。其胸前叠处缘边安纽,以纽内於[巾句],以衣右角宽搭左肩,垂之背后。此古法也。至於中古,袈裟之着法,甚失古法,其滥觴殆起於宋之灵芝律师,彼着六物图,引感通...

《佛学大辞典》 / 234字 / 1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十叁资具

一、僧伽胝Saṁghāti,译云重复衣。二、嗢咀囉僧伽Uttarāsaṅga,译云上衣。叁、安咀婆娑Antarvāsa,译云下衣。此叁服皆名支伐罗Civara,北方诸人多名法衣為袈裟,即是赤色之义,律文中无此语。中方皆云支伐罗。四、尼师但娜Niṣidana,卧坐具也。五、泥伐散娜Nivāsana,裙也。六、副...

《佛学大辞典》 / 448字 / 1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披袒

披者,掛袈裟通覆两肩也,所谓通肩是。袒者,偏袒右肩也。释氏要览上曰:「舍利弗问经云:於何时披袒?佛言:随供养时应偏袒,以便作事故。作福田时应着两肩,现福田相故。」(记云:随供养者,如见佛礼佛同评叁师入眾等时也。作福田者,谓计斋坐禪诵经入聚落树下坐时。使人见福田...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1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间色

对青等之五正色而有绿等之五种中间色,又五间色之外有青,黑,木兰叁种之坏色,亦称间色。是為袈裟之常色。五正五间,不可為袈裟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1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衣法

衣与法也。谓传正法之徵,更授师之袈裟也。传灯录叁曰:五祖弘忍,对六祖慧能曰:「诸佛出世,為一大事故。随机小大,而引导之。遂有十地叁乘顿渐等旨,以為教门。然以无上微妙秘密圆明真实正法眼藏,付於上首迦叶尊者。展转传授,二十八世。至达磨届於此土,承袭以至於吾。今以法...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1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漏戒

漏失戒律而不守持也。即破戒。大集经九曰:「若无净持戒,漏戒比丘以為无上。若无漏戒,剃除鬚髮,身着袈裟,名字比丘為无上宝。」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1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赤色

梵语乾陀色。旧云袈裟色是也。有部百一羯磨九曰:「或乾陀色,梵云袈裟野,译為赤色。」梵音Kaṣāya。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1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青甲

袈裟之缘色不定,此言甲地之為青色者。又作青行。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1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得髓

谓得玄理之至极也。传灯录叁(达磨章)曰:「迄九年已,欲西返天竺。(中略)最后慧可礼拜后依位而立。师曰:汝得吾髓。乃顾慧可而告之曰: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展转嘱累而至於我,我今付汝,汝当护持,并授汝袈裟以為法信。」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1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僧仪

僧之威仪。谓剃除鬚髮,着袈裟也。戒疏一上曰:「迦竺初达现僧仪也。」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1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衲眾

着衲袈裟之僧眾也,法会职眾中有衲眾之目。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1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泪堕尊者

佛灭后大阿罗汉有大悲心常悲叁途之眾生而啼泣,故名泪堕尊者。观经玄义分传通记一曰:「泪堕尊者,悲叁途眾生苦。」同糅钞七曰:「泪堕尊者,灭后大罗汉也。得宿命智,见自身过去堕狱等。想像一切眾生叁途苦,悲泪流血泪,以之洗染袈裟。本证未明。」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染色

谓僧衣之色也。以青,黑,木兰叁种之坏色染之故也。见[袈裟]条。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无上惭愧衣

袈裟之总名。惭愧之德,能防眾恶,如衣服。宝积经九十叁曰:「须衣為得无上惭愧衣故。」维摩经佛道品曰:「惭愧之上服。」註「肇曰:惭愧障眾恶,法身之上服。」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贴相

无田相之袈裟云縵衣,為令縵衣作田相,於衣上贴附条数,是曰贴相。释氏要览上曰:「十诵律云:比丘居山野,许着縵条衣,不许着入聚落,应於衣上贴作田相。又云:比丘贫少衣,不能割截,应於衣上安贴,若五七九条,若过十条等。」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