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条搜索结果

偽经

汉魏以后,翻译為盛,偽似之经论,杂然而出。不可不辨。道安之疑经录序曰:「外国僧法学,皆跪而口受。同师所受,若十二十,转以授后学。若有一字异者,共想推校,得便之,僧法无纵也。经至晋土,其年未远。而喜事者,以沙糅金,斌斌如也,而无括正,何以别真偽乎?(中略)安敢...

《佛学大辞典》 / 154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不懺举

叁举之一。恶比丘破戒不肯懺悔,眾僧諭之,指為妄陈滥说,我不懺悔。此不懺之人,為极恶者,因举治之而於僧外。是云不懺举。见行事钞上二。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给孤

佛在世长者之名。梵语本名苏达多,译曰善施,梵语别号阿那陀荼陀,译曰给孤独,略名给孤,建祇洹精舍之人。西域记六曰:「善施长者,仁而聪敏,积而能散,拯乏济贫,哀孤恤老。时美其德,号给孤独焉。」玄应音义叁曰:「阿那他,此云无亲。旧人义译為孤独,宾荼驮写耶。此云团与...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车匿

Chaṇḍaka,新作阐鐸迦。译曰乐欲。佛出城时之驭者也。后出家為比丘,六群比丘之一,恶口之性不改,谓之恶口车匿,或云恶性车匿。佛临涅槃,勅阿难以之法治之,后遂证果。玄应音义二十叁曰:「阐鐸迦,人名也,此云乐欲。」慧琳音义六十二曰:「阐鐸迦,如来僕使之名,古曰车匿...

《佛学大辞典》 / 192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斥恶比丘而治罚之也。此有叁种:一出,从本处驱出之,待彼懺悔乃许还来。二,一切之人不与之交语。叁灭,极恶之比丘犯重罪而不懺,灭除彼名,永由本处驱出。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玄高

冯翊万年(陕西临潼东北七十里)人。姓魏,俗名灵育。十二岁出家,专学禪律。闻佛驮跋陀罗,弘法长安石羊寺,往师之,旬日,精通禪法。於是游西秦入麦[卄/积]山。时长安沙门曇弘,亦隐此山,师与之道交最深。时河南有二僧谗於河南王世子曼,言师聚其徒将為国害。师乃被,迁於河...

《佛学大辞典》 / 300字 / 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二种羯磨

一,治罪羯磨。比丘犯罪,则大眾作法,治定其罪也。二,成善羯磨。比丘有犯戒之罪,许对眾发露,得灭其罪,而成就善根也。见四分律懺六聚法篇。 又一,永羯磨。佛在世时,若比丘犯罪,不见自过,其性刚强,永无改悔,即作法白眾,随即黜,尽此一身,不復再同僧事也。二,调伏...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应灭

Pravāsanīya,律中刑罚之名。犯了四波罗夷罪,当加灭之罚者。行事钞资持记上一之四曰:「应者,应犹当也。罪合当,而未故。」见[灭]条。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灭羯磨

律之罚法有谓為灭者。行灭之作法曰灭羯磨。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1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阿那他荼他

Anātha iṇḍada,见[阿难宾低]条。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