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也称为《金刚经》、《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是大乘佛教般若部重要经典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金刚经》有六种汉译本。唐咸通九年印本是世界现存最早的印刷品之一。
梵语:वज्रच्छेदिकाप्रज्ञापारमितासूत्र vájra-cchedikā-prajñā-pāramitā-sūtra
相传是释迦牟尼佛在祗树给孤独园为须菩提尊者而宣说的经典,南北朝时代的开善智藏大师持诵金刚经多有灵验感应,唐朝以后的僧人,将本经视为阐扬佛性密意的经典,更因为禅宗各祖师的提倡,地位甚高,唐玄宗敕定《孝经》、《道德经》、《金刚经》为三教中最重要的经典,亲自为此三经作注。宋代公家以《金刚经》测验僧侣。明成祖因国师临济宗的姚道衍之请,集僧俗二界善知识作《金刚经解》。
《金刚经》以禅宗之大力弘扬,加上士大夫大多尊此经,认为读通之后可以放下执著并成就佛果,民间则认为本经典有不可思议感应,单纯诵经时也能感召金刚不动佛、金刚般若菩萨、金刚藏王菩萨、四金刚菩萨(金刚眷、金刚索、金刚爱、金刚语)、八大金刚来护法。明朝末年的秘密宗教大力推崇《金刚经》,将“空”等同于“道”,视之为能源出万物的“真空家乡”。
敦煌出土的唐代《金刚经》,为唐朝咸通年间(868年)印刷,是世界现存最早的印刷品之一,藏于大英图书馆。本站已经收录该版本(查看)
六译中流传最广者为鸠摩罗什法师译本,与出土梵文本最能对应者为达磨笈多法师译本与玄奘法师译本;达磨笈多译本与梵文马克斯·缪勒版本几乎是完全对应。黄念祖评价玄奘译文为“准确完备,力保原面,虽篇幅稍增,而原语具存,辞义详明,可免误解杜撰之弊”。
这部经的原题目是玄奘大师所翻译的《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梵语:vájra-cchedikā-prajñā-pāramitā-sūtra),“金刚”(vájra)有两种意义:
“金刚能断”有两种解释:
由于人们认虚为实、认假为真,所以顽固地执著自我和外部客观世界是真实的,由此造作无量无边的身业、口业、意业,并且受这三种业力的牵引、拖累,以致长劫地生死轮回,经受不可言状的种种痛苦,始终无法获得自由和解脱。在佛教释义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靠着无上智慧的指引,就能够超越欲界、色界、无色界,最终到达涅槃寂静的彼岸,这就是本经题的深刻涵义。(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