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凡夫,外道,与叁乘及诸佛菩萨叁种人之智。即世间智,出世间智,出世间上上智是。楞伽经叁曰:「一切外道凡夫计着有无,一切二乘随自共相希望计着。诸佛菩萨观所有法,见不生灭,离有无品,人法无我,缘自得生。」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有餘涅槃者,对无餘涅槃而言。有餘无餘其解有叁种:一、唯就小乘说。断一切之烦恼而绝未来生死之因者,尚餘今生之果报身体,谓之有餘涅槃,其人今生之果报尽而归於寂灭,谓之无餘涅槃。即证得阿罗汉其身存生之间,為有餘涅槃,其身死时,乃无餘涅槃也。故有餘涅槃者无生死之因,唯...
《佛学大辞典》 / 701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二乘无学果之身也。既断烦恼曰无漏,生死之最后身,曰后身。法华经授记品曰:「诸声闻眾,无漏后身,法王之子。」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着者执着也。凡夫执着於生死,二乘执着於涅槃,菩萨执着於所证之法,统之曰诸着。法华经方便品曰:「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眾生令离诸着。」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诸佛有法报化叁身。法身者,诸佛平等。其报身依因位之愿行,其化身依所化之机缘,种种不同。今示弥陀报化二身,则如前记之悲华经,又如观音授记经记弥陀之入灭,观音势至之补处。又如鼓音声经记弥陀之国城父母等,是化土之化身佛也。见悲华经(宙帙叁),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 853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大乘五位之一。以佛果為究竟至极之位,故谓之究竟位。唯识论九曰:「究竟位,谓住无上正等菩提。」述记十末曰:「言究竟者,略有二义:一简前四位名究竟,二简二乘名究竟。二乘虽得菩提涅槃,非究竟义,非高胜故。」叁藏法数二十一曰:「究竟位,谓妙觉。佛证此果位,最极清净,更...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一,世间出世间。守护经曰:「我是凡夫未知求处,唯愿慈悲為我说之。」(捡守护经不见此文)。显教究意之如来已,自称凡夫,故显教诸宗,皆是世间,密教独為出世间。二,大小二乘。谓不空叁藏五秘密经表制集等之意,以诸显教摄属小乘声闻之道果,真言密教為菩萨大士之灌顶法门。叁...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1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谓真言宗金胎两部之密教。诸宗之法门,乃如来之应化身,对於因位之凡夫二乘菩萨说彼等行证之分际。是因人之法门。金胎两部之密教乃大日如来集内证之眷属為自受法乐谈自证者,则是果上之法门也。二教论上曰:「如来应化身為地前菩萨及二乘凡夫等说叁乘教法,他受用身為地上菩萨说显...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Buddha,佛陀之略,又作休屠、佛陀、浮陀、浮图、浮头、勃陀、勃駄、部陀、母陀、没驮。译言觉者,或智者。觉有觉察觉悟之二义,觉察烦恼,使不為害,如世人之觉知為贼者,故云觉察,是名一切智。觉知诸法之事理,而了了分明,如睡梦之寤,谓之觉悟,是名一切种智。自觉復能觉他,...
《佛学大辞典》 / 617字 / 1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梵语,旧曰衍。新曰野那Yāna。乘者乘载之义,以名行法,乘行人使至其果地之意。有[一乘]之别。其中一乘有二种,二乘有二种,叁乘有叁种,四乘有四种,五乘有五种。各见本项。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四十八轻戒之第二十叁。诫恃自己之智解势力,有来问经律深旨者,以轻慢心,不善答之,故隐没义理,倒说法相者。是為制乖於教训之道之戒。通於大小二乘,道俗七眾。法藏谓為轻新求学戒,太贤谓為轻蔑新学戒,今依天台。出於菩萨戒义疏下,梵网经本疏叁等。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梵字)悉曇五十字门之一。十二韵之一。又作鸥,袄,乌,鄔,皆同。金刚顶经释字母品曰:「称污字门一切法瀑流不可得。」文殊问经字母品十四曰:「称污字时,是取声。」是盖文殊问经说浅略之字相,金刚顶经即其字相,明绝对之字义(即真实之本体)也。日本净严之悉曇字记讲述曰:「...
《佛学大辞典》 / 537字 / 1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二执之一。固执心外有有為无為之实法之妄念也。二乘之人,虽断我执而不能绝此法执,大乘之菩萨则渐断之。唯识论一曰:「由我法执,二障具生。」菩提心论曰:「二乘之人虽破人执,犹有法执。」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依天台所立之教判,谓般若经说诸法皆空之理者,欲以遗荡淘汰声闻之法执故也,又会一切法悉為摩訶衍(大乘)者,欲以融通二乘之执情故也。因而释般若之部意,以融通淘汰之四字。四教仪集註上曰:「以空慧水荡其执情,故曰淘汰。」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法华经中所说之法也。光宅谓妙法者,一乘之因一乘之果也,前十四品说一乘之因,后十四品為一乘之果。一乘之因果,对於叁乘之麤法而谓為妙法。莲华者譬也,莲华必华实同时而存,以表一乘之因果為同时也。天台谓妙法者,十界十如权实之法也。九界之十如為权。佛界之十如為实。此权实...
《佛学大辞典》 / 577字 / 1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如诸法实相之智。知诸法实相之智。是唯佛所得之智也。智度论二十叁曰:「如实智者,一切法总相别相,如实正知,无有罣碍。」同八十四曰:「如实智有何等相?答曰:有人言能知诸法实相。(中略)此中说如实智唯是诸佛所得。何以故?烦恼未尽者犹有无明,故不能知如实。二乘及大菩萨...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1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完全明知其事理也。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曰:「菩萨於净身皆见世所有,唯独自明了,餘人所不见。」无量寿经下曰:「如来智慧海,深广无涯底。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海东元晓,立四教:一叁乘别教,如四諦缘起经等為声闻缘觉菩萨叁乘所共学,其中二乘又明法空,异於菩萨,故曰叁乘别教。二叁乘通教,如般若深密经等為声缘菩叁乘所共学,其中皆说二空,故曰叁乘通教。叁一乘分教,如梵网经等,菩萨不与二乘共学,名為一乘,其中未显法之周徧圆融,...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天台之目。借别教之法门而明通教之义也。如於菩萨位之十地,分配见思二惑之断惑,或分配二乘之果,总之名為别教,而义為通教也。止观六曰:「别名名通家共位者,旧云叁地断见,或言四地断见,或言六地断思尽,或言七地断思尽。(中略)今言经借别义显通耳。」从华天一乘家之宗义言...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