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条搜索结果

生法二

眾生忍与无生法忍也。见[忍]条。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观察法忍

二忍之一。观察诸法体性不生不灭,安然忍可而心不动者。见地持经五,藏法数五。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十二头陀行之一。比丘但持僧伽梨、鬱多罗、安陀会之衣,不更畜餘衣也。资持记下之一曰:「但衣,但犹独也,法服外无别衣故。」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显露秘密二教

天台宗所言。与真言宗之显教密二教不同。彼就教法而料之者,此於说法之仪式上言之也。天台所立化仪四教中有秘密教,对此而他之化仪教,顿渐不定,谓為显露教。如来以不思议力隐密教化其机类,不使自餘之人知之者,為秘密教,公开而使自他一般知之者,為显露教。例如鹿苑时之说法...

《佛学大辞典》 / 207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嗢屈竹迦

Utkuṭuka,又作嗢俱吒。译曰蹲踞。两足蹈地,竪两膝。凡向人谢罪,向大眾申礼等作之。南海寄归传曰:「嗢屈竹迦,译為蹲踞。双足履地,两膝皆竪,摄歛衣服,勿令垂地,即是持衣说净。常途轨式,或对别人而说罪,或向大眾而申敬,或被责而请忍,或受具而礼僧。,皆同斯也。」慧琳...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十妙生起次第

先言迹门十妙之次第。实相之境。非佛天人所作。本自有之。非始於今,故居最初。既迷,故起惑。解理,故起智。智為行之本,因智之目,而起行之足,目足及境之法為乘,乘於此乘,入清凉池,登诸位。位住於何所。则住在法秘密藏中。住是法已,寂而常照,照十方界之机缘,来则必应...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大乘菩萨十地

是华严仁王等诸大乘经所明大乘菩萨之十地也。一、欢喜地,為菩萨既满初阿僧祇劫之行,初得圣性,破见惑,证二空理,生大欢喜,故名欢喜地。菩萨於此位,成就檀波罗蜜。二、离垢地,成就戒波罗蜜。断修惑,除毁犯之垢,使身清净,故云离垢地。、发光地,成就忍辱波罗蜜,断修惑,...

《佛学大辞典》 / 366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无起

无生之异名。无生法忍一名无记法忍。无因生果名為无起,又作无生。无量寿经下曰:「无作无记,观法如化。」同慧远疏下曰:「无因可生,云无起。故维摩云:虽行无记而起善行,故知无起约因以说。」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梵语曰母陀Mṛta,又曰末刺諵Maraṇa,寿煖识之法捨离名為死。梵语杂名曰:「死,母陀。」俱舍论五曰:「寿煖及与识,法捨身时。所捨身僵仆,如木无思觉。」名义集曰:「末刺諵,此云死。」释氏要览曰:「杂阿含经云:寿煖识法捨离名死。」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诸行无常印

法印之一。

《佛学大辞典》 / 6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唯识修道五位

观修万法唯识之理,立五位:一、资粮位,於地前住行向之十心,贮佛道资粮之位。二、加行位,於十心之终,将入见道,而為煖,顶,忍,世第一法,四善根方便加行之位。、通达位,於初地之入心(地地各有入住出之心),通达於二空无我之理之位,即见道也。四、修习位,自初地...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跡门十妙

(一)境妙,境即理境。谓十如是等境,心佛及眾生是无差别不可思议也,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等是也。此有六境:一、十如之境,二、十二因缘之境,、四諦之境,四、二諦之境,五、諦之境,六、一諦之境。(二)智妙,智即全境而起之智。以境妙...

《佛学大辞典》 / 559字 / 1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亲友七法

四分律云:具七法,方成亲友:一,难作能成。二,难与能与。,难忍能忍。四,密事相告。五,互相覆藏。六,遭苦不捨。七,贫穷不轻。见释氏要览下。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得病十缘

佛说医经所说。一久坐,二食不节,多忧愁,四疲极,五婬欲,六瞋恚,七忍大便,八忍小便,九制上风(忍呼吸也),十制下风(忍放屁也)。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1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无上

堪受真理之智谓之。有无上,寂灭等。无上者嘆称之语。宝积经二十二曰:「速至大安稳,成就无上。」 又十之一、信受无常之理而不疑也。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慧心安於法,名為忍;於境决断,名為智。小乘有部之说,忍為无间道(旧译曰无碍道)之观知,属於因;智為解脱道之观智,属於果。成实及大乘,忍智皆通。但就义而分之,则始观名忍,终成名智。俱舍论二十曰:「忍智者,忍是无间道,约断惑得无能隔碍故。智是解脱道,已解脱惑得与...

《佛学大辞典》 / 250字 / 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音响

就树林之音声而悟非有而有之真理也。法忍之一。见[法忍]条。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眾生

之一。见[]条。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小乘

小乘之法印,对於大乘之一实相印而言。见[法印]条。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1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寂灭

之一。见[]条。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1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生身

诸佛菩萨有法身生身之二身。所证之理体曰法身。為济度眾生而託於父母胎生之肉身曰生身。又以通力一时化现之肉身。亦曰生身。所谓生身之弥陀,生身之观音,生身之普贤,生身之弥勒等是也。 又二餘之一。菩萨变易生死之身也。无量寿经下曰:「生身烦恼,二餘俱尽。」见[二餘]条。...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1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喜悟信

净土真宗所立之法忍也。见[喜忍]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1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大悟

破无始之迷妄,开真实之知见者。观无量寿经曰:「廓然大悟,得无生。」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1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法忍

灭法智之略称。

《佛学大辞典》 / 8字 / 1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第一第二第法忍

见[得法忍愿]条。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1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安受苦

见[二]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諦察法忍

忍之一。见[忍]条。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经体

经之体也。谓一经所詮之主质。天台观经疏卷上,谓诸法实相為经之体,餘皆魔事,如诸星环北辰,万流宗於东海也。天台以前之诸师,不别经宗与经体。天台以体為一经之主,谓宗如辅臣。小乘经以法印為体。净土诸师以念佛為体。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咒愿六德

增一阿含经二十九曰:「世尊告诸比丘:咒愿有六德。施主檀越成就法:信根成就,戒德成就,闻成就。施物亦成法:物色成就,味成就,香成就。」依咒愿之功德而成就此六德也。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长者子懊恼处经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舍卫城长者之子死。父母悲哀不止。佛说此子先没天而生於长者之家,今死而生於龙中,即為金翅鸟所取食。因而处一时啼哭,且说此儿之前因。长者闻之而得法忍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灭类

灭类智之略称。

《佛学大辞典》 / 8字 / 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之一。见[]条。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耐怨害

忍之一。见[忍]条。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照法轮

玄奘所立法轮教之第二,即第二时之空教也。见[教]条。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转法轮时

嘉祥所立法轮教之第一。见[教]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