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条搜索结果

叁十二应

由观音普现色身叁昧应现之叁十二身也。楞严经六曰:「我身成叁十二应,入诸国土。」法华经所说叁十叁身与此大同小异。一佛身,二独觉身,叁缘觉身,四声闻身,五梵王身,六帝释身,七自在天身,八大自在天身,九天大将军身,十四天王身,十一四天王太子身,十二人王身,十叁长者身...

《佛学大辞典》 / 225字 / 7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3日

叁力

大日经悉地出现品曰:「以我功德力,如来加持力,及与法界力,周徧眾生界。」以此偈中说叁力故称為叁力偈:一、我功德力,即自身之修行,是自缘也。二、如来加持力,即如来之加持,是他缘也。叁、法界力,自心所具之佛性,是内因也。此内外自他之因缘和合而成办业事。大日经疏十一...

《佛学大辞典》 / 213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3日

五佛性

一正因佛性,二了因佛性,叁缘因佛性,(此叁者即叁因佛性。)四果佛性,菩提之果也,正觉之智谓之菩提。五果果佛性,大涅槃也。以菩提之智,显涅槃之理,故云果之果。法华文句十曰:「佛性有五:正因佛性通互本当,了、缘,佛性种子本有,非适今也。果性、果果性,定当得之。」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3日

九遍知

见修无学之叁道中,特於见修道所断烦恼等之断,建立九种之区别也。盖徧知為於四諦之境周徧知之之意。虽以智為其性,然今非称智為徧知。乃以因此徧知而断烦恼之故,於果附以因之名,名断為徧知。所谓断徧知是也。 俱舍论光记二十一云:「断徧知,谓诸断择灭為体。徧知是智,即是断...

《佛学大辞典》 / 1094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3日

四品法门经

一卷,赵宋法贤译。经说法有四品类:一界法,六界十八界等也。二处法,十二处也。叁缘起法,十二缘起也。四处非处法,道理非道理也。了此四品类,则為智人,不了则為愚人。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3日 / 《佛说四品法门经》

法缘

叁缘之一。思惟离人我相一味平等之法理也。例如慈悲。深见诸法因缘生之理而起平等之慈悲谓之法缘之慈。涅槃经十四曰:「法缘者,不见父母妻子亲属,见一切法皆从因缘生,是名法缘。」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3日

九徧知

见修无学之叁道中,特於见修道所断烦恼等之断,建立九种之区别也。盖徧知為於四諦之境周徧知之之意。虽以智為其性,然今非称智為徧知。乃以因此徧知而断烦恼之故,於果附以因之名,名断為徧知。所谓断徧知是也。 俱舍论光记二十一云:「断徧知,谓诸断择灭為体。徧知是智,即是断...

《佛学大辞典》 / 1094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3日

玄门无碍十因

诸法何故事事无碍。一唯心所现故,诸法之本原,非有别种,為自唯一如来藏心缘起之差别法,故彼此必有可和融之理。二法无定性故,诸法為如来藏心之缘起法,原无一定之自性。故有彼此和融之理。叁缘起相由故,缘起之法,不得单独保体,必為相由而仅成体者,故随而有可和融之理。四法...

《佛学大辞典》 / 314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3日

叁缘

见[慈悲]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3日

叁缘

净土门所立,说念佛有叁缘之功力:一、亲缘,眾生起行口常称佛名,佛即闻之,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谓眾生之叁业与佛之叁业不相捨离也。二、近缘,眾生愿见佛,佛即应念而现至目前也。叁、增上缘,眾生称念佛,则念念除多劫之罪,命终之时,佛圣眾皆来迎,不為...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3日

叁缘

见[慈悲]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3日

眾缘慈

叁缘慈之一。眾生缘之慈悲也。见[慈悲]条。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3日

叁种缘慈

见[叁缘慈]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3日

近缘

叁缘之一,见[叁缘]条。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3日

亲缘

净土门所立叁缘之一。观经定善义曰:「眾生起行,口常称佛,佛即闻之。(中略)眾生忆念佛者,佛亦忆念眾生,彼此叁业不相捨离,故名亲缘也。」见[叁缘]条。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