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7 条搜索结果

五障

女人之身具五种之障碍也。又云五碍。法华经提婆品曰:「又女人身,犹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释,叁者魔王,四者转轮圣王,五者佛身。」又见中阿含经二十八,智度论九。 又欺為信障,怠為进障,嗔為念障,恨為定障,怨為慧障。见法华经。 又(名数)修道有五障。一、烦...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91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最胜太子

护持佛法守护国家之善神名。又名如意胜王,如意天王,甘露太子。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26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十信

十信者,乃叁贤之首,万行之先也。然欲从凡入圣,必以信为先导,始自信心,终至愿心,总为十信,以作菩萨真修之方便也。(叁贤,即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也。) 一、信心,谓心与理冥,决了无疑,妙信纯真,恒住中道。经云:妙信常住,一切妄想灭尽无余,中道纯真,名曰信...

《三藏法数》 / 573字 / 2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十六观门

十六观者,往生西方极乐之门户,故云十六观门。 又真言準於显教九次第定之须逆观,就无尽法界与无餘眾生界,立十六观门。无尽法界有八门:以一切心為一心(顺观),以一心為一切心(逆观),以一心為一心(叁门),以一切心為一切心(四门),以一切门為一门(五门),以一门為一...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16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六十、五百雁闻佛法生天品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波罗㮈国。尔时世尊,于林泽中,为天人四辈之类,演说妙法。时虚空中,有五百群雁,闻佛音声,深心爱乐,盘桓回翔,寻欲来下至世尊所。时有猎师,张施罗网,五百群雁,堕彼网中,为猎师所杀;生忉利天,父母膝上,忽然生长,如八岁儿,身体端严,颜貌无比,...

《贤愚经》 / 元魏凉州沙门慧觉等在高昌郡译 / 512字 / 16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心印

禪之本意,不立文字,不依言语,直以心為印,故曰心印。心者佛心。印者印可印定之义。此印能印可或印定佛法之实义也。犹如经宗之所谓叁法印,一实相印。以此佛之心印直印於眾生之心。谓之以心传心。黄檗传心法要上曰:「迦叶已来,以心印心,心心不异。印着空,即印不成文。印着物...

《佛学大辞典》 / 387字 / 1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十句观音经

太平广记,宋太原王玄謨爽迈不群,北征失津,军法当死。梦人谓之曰:汝诵观世音千徧,可得免祸。謨曰:命悬旦夕,千徧何日可得。授云:观世音,南无佛。与佛有因,与佛有缘。佛法僧缘(僧误作相),常乐我净。朝念观世音,暮念观世音。念念从心起,念念不离心(念念不离心之念字误...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1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尼犍

Nirgrantha,又作尼虔,尼乾,尼健。六大外道之一。尼犍具曰尼犍陀。译曰离繫,不繫,无结。离叁界繫缚之义也。是為外道出家之总名。但此外道,特修裸形涂灰等离繫之苦行,故取总名為别名。自佛法毁之,名曰无惭。以彼母之名名為若提Jñātī,译曰亲友。彼為其子,故曰尼乾陀若提子N...

《佛学大辞典》 / 467字 / 1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十无尽藏

藏者,含摄也。此之十藏,乃功德林菩萨于华严会上,为诸菩萨演说,欲令其普入一切佛法之门,成就无上菩提,饶益一切众生。以其各能含摄无尽法海,故皆名为无尽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信藏,谓菩萨净信坚固,解诸法空,心不退转...

《三藏法数》 / 879字 / 1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二十诸天

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主,以其有呵护之功也。后增日月及娑竭龙王、阎摩罗王者,谓日则破闇,月则照夜,龙则秘藏法宝,阎摩则掌于幽冥。故加此四天,通为二十天也。 一、梵天王,梵,梵语具云梵囕摩,华言离欲,又云清净,谓此天王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统...

《三藏法数》 / 2561字 / 1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六即佛

六即佛者,约事故明六,约理故明即。即者,其体不二,名之为即。然明此六即者,或显法门高深,或明修行次第。若论六者,位次高下有序,则修行之人,不生上慢。若论即者,理体初后皆是,则修行之人,不生退屈。以理言之,即处常六,六处常即,盖由事理不二故也。 一、理即佛,谓...

《三藏法数》 / 720字 / 1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五种说人

佛法有五种能说之人也。(一)佛,佛弟子,仙人,诸天,化人也。大智度论第二所谓「佛法有五种人说:一佛自口说,二佛弟子说,叁仙人说,四诸天说,五化人说。」是也。净影无量寿经义疏卷上所谓「起说不同,凡有五种,如龙树说:一佛自说,二圣贤说,叁诸天说,四神仙等说,五变化...

《佛学大辞典》 / 295字 / 1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叁阶

自隋至唐初有所谓叁阶法者,為叁阶禪师信行所创。信行姓正氏,魏郡人,其母祈佛而生。四岁出家,八岁转涉经论,后於相州法藏寺受具足戒,持戒严峻,四远英达,皆造其门。隋开皇初,住真寂寺。撰对根起行,叁阶集录等四十餘卷。智行兼备,时称為四依之菩萨。其化大行。十四年寂,寿...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1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持戒十种利益

持戒是菩提之根本,入道之要门,菩萨能坚守护持,则获此十种利益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满足智愿,谓修菩萨行者,能持禁戒,则身心清净,慧性明了,一切智行,一切誓愿,无不满足也。 二、如佛所学,谓佛初修道时,以戒为本,而...

《三藏法数》 / 452字 / 1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俱胝一指

碧严十九则曰:「俱胝指头禪。」从容录八十四则曰:「俱胝一指。」无门关叁则曰:「俱胝竪指。」五灯会元四曰:「杭州天龙和尚法嗣婺州金华山俱胝和尚,初住菴时,有尼名实际来,戴笠子,执锡遶师叁匝,曰:道得即下笠子。如是叁问,师皆无对,尼便去。师曰:日势稍晚,何不且住?...

《佛学大辞典》 / 358字 / 11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