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条搜索结果

一分家

心识之一分说。即起认识作用之时。唯起於自体分。至於见分相分,乃自无始以来妄执之熏习,与能缘所缘相似,而发现之徧计所执也。安慧所立,与难陀之二分说,均非正义。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12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中观释论

具名大乘中观释论,九卷,安慧菩萨造,赵宋惟净等译。释中观论二十七品中之前十叁品者。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俱有依

同时有依之义。又曰俱有根。成唯识论四曰:「五识俱有所依定有四种:谓五色根六七八识。随闕一种必不转故,同境分别染净根本所依别故。圣教唯说依五根义,以不共故。又必同境近相顺故,第六意识俱有所依,唯有二种,谓七八识,随闕一种必不转故。虽五识俱取境明了,而不定有故非所...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般若毱多

Prajñāgu ta,比丘名。译曰慧藏。唯识述记四本曰:「南印度罗罗国正量部僧,般若毱多,此云慧藏,安慧之学徒,叁代帝王师。造七百颂诽谤大乘。」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般若鞠多

Prajñāgu ta,比丘名。译曰慧藏。唯识述记四本曰:「南印度罗罗国正量部僧,般若毱多,此云慧藏,安慧之学徒,叁代帝王师。造七百颂诽谤大乘。」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印度佛教

印度為佛陀之降诞地,占佛教史上最重要之地位。佛陀释迦牟尼开佛教,距今几何年,东西学者,聚讼纷紜,莫衷一是。其入灭时,则据眾圣点记之说,可知為西歷纪元前四百八十六年。 佛陀成道后四十五年间之行化,以摩揭陀,室罗伐悉底,為中心,而润泽憍赏弥,拘尸揭罗,吠舍厘等中印...

《佛学大辞典》 / 1832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十大论师

释唯识叁十颂之十论师也。一、护法,梵云达磨波罗Dharma Pāla,南印度境,达罗毘荼国,建至城中帝王之子也。二、德慧,梵云窶拏末底Guṇamati,安慧之师也。叁、安慧,梵云悉耻萨末底Sthilamati又Sthīramati,糅杂集论持俱舍论破正理论為护法论师同时之先德,南印度境逻罗国人。四...

《佛学大辞典》 / 291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安慧

安置意於智慧而不动。十住论十曰:「诸佛安慧常不动。」往生要集指麾钞十五曰:「安谓安置,慧是智慧。」 又天竺论师名Sthiramati,解释唯识论之十大论师之一。唯识述记一本曰:「梵云悉耻罗末底,唐言安慧,即糅杂集。救俱舍论,破正理师护法论师同时先德。南印度境,罗罗国人也...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