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6 条搜索结果

叁聚圆

谓叁聚一一具叁聚而圆融无碍也。就杀生而云,则离杀生之恶,是摄律仪,為长慈悲心是摄善法,為保护眾生是摄眾生。八宗纲要上曰:「此叁聚亦圆融行故,叁聚互摄。诸融通,如不杀生即具叁聚。乃至一切诸皆尔,随持一具叁聚。」参照[]条。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律之修学。叁学之一。见[叁学]条。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叁平等

密教之略,為叁昧耶之译名。见[叁昧耶]条。大疏演奥钞十叁曰:「叁业平等,是為此。叁业平等者一心本源也,亦名自性本源。若住此处眾恶永息,故立称也。」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坛图经

一卷,唐道宣撰。僧史略上曰:「唐初灵感寺,南山宣律师,按法立坛,感长眉僧(即宾头庐身也),随善讚嘆:立坛应法,勿过此焉!宣撰坛经一卷,今行於世。」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叁百四十八

比丘尼之数也。常举大数。谓之五百,见[]条。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二十五神

一一各有五神。护持五者。见灌顶经一。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依法而领纳体谓之受,受后毁犯体,谓之破,自初未受谓之无。无之僧谓之名字比丘。见末法灯明记。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不婬

在家之八及诸出家之中皆有之,离一切之婬事也。在在家五中為不邪婬,仅禁邪婬而已。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二种受具

者,万善之根本也。谓能受正者,一切善法,从此增长,受之不正者,着于邪见,堕于外道,故有二种不同也。 一、受正平等,谓修行人能受持如来正,一切平等,不生分别差别之见,顿绝妄想邪思之心,体圆明,而得解脱,究竟至于无上菩提,无有退转也。(梵语菩提,华言...

《三藏法数》 / 178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宋温陵开元莲寺之沙门也。徽宗宣和年中,着妙法莲华经解二十卷。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十善

受十一善经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叁聚净

叁聚之法,无垢清净,故云净。同[叁聚]项。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十诵律比丘尼波罗提木叉

一卷。宋法显集出。

《佛学大辞典》 / 8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一、性重,谓杀、盗、淫、妄皆性业也,不待佛制持而不犯,性自是善;犯而不持,性自是罪。若犯之者,其罪极重,是名性重。 二、息世讥嫌,谓佛所制,出家之人,凡世间治生产业,及一切非道所宜之事,皆不应为,以止世人之所讥诮、嫌疑,是名息世讥嫌

《三藏法数》 / 108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止持

等总為制止恶之法,故云止持。见[止持]条。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