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条搜索结果

显教十重戒

显教中,又有深浅两种,其深者,千钵经所说之十重是也,但此唯约於心性,说实相之理為十重,未别说其戒相,盖其戒相即梵网所说之十重戒也。经五说:「一者如来一切心法,金刚自性,本来清净,毕竟寂灭。菩萨若於大乘性中能持十重戒者,觉心真净,了见心性无染无着。是故菩萨能持十...

《佛学大辞典》 / 517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五摄论

无着菩萨摄集一切大乘之要义而作论,名摄大乘论。天亲无性二菩萨作释论而通其义,梁真諦,唐玄奘,各翻译之,故有五名。一无着摄论,后魏佛陀扇多译,二卷,名曰摄大乘论,陈真諦译,叁卷,亦名摄大乘论,唐玄奘译,叁卷,名摄大乘论本。天亲摄论,又名世亲摄论。天亲菩萨,通释无...

《佛学大辞典》 / 245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法光定

初地之菩萨证此定,放大法之慧光,是故名法光定。唯识枢要上本曰:「无着菩萨亦登初地,证法光定,得大神通。」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五分十支

法相宗所依之论,无着所造之五大论与世亲所造之十支论也。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文殊前叁叁

无着禪师,与清凉山文殊菩萨对话中之语,碧巖第叁十五则载之。见[无着]条。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八种授记

一己知他不知,发心而自发誓愿,未广及於人,未得四无所畏,未得善权故也。二眾人尽知己不知,发心广大,得无所畏,得善根故也。叁己眾俱知,位在七地得无畏,得善权,得空观故也。四己眾俱不知,未入七地,未得空观之无着行故也。五近觉远不觉,如弥勒是,诸根具足不捨如来无着之...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心无所住

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汝若欲了了识无所住心时,正坐之时但知心,莫思量一切物。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过去事已过去,而莫思量。过去心自绝,即名无过去事。未来事未至,莫愿莫求,未来心自绝,即名无未来事。现在事已现在,於一切事,但知无着无着者,不起憎爱心,即是无着。现...

《佛学大辞典》 / 258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顺中论

二卷,龙胜菩萨造,无着菩萨释,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译。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五十种无着无缚解脱回向

金刚幢菩萨十回向中第九,无着无缚回向之菩萨,以其所修之善根為五十种之回向。出八十华严叁十二。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捨心

四无量心之一。弃捨一切而无着也。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八论

外道十八明处中有八论:一、肩亡婆论,简释诸法之是非者。二、那邪毘萨多论,明诸法之道理者。叁、伊底呵婆论,明传记宿世之事者。四、僧佉论,明二十五諦者。五、课伽论,明摄心之法者。六、陀菟论,释用兵杖之法者。七、犍闥婆论,明音乐之法者。八、阿输论,明医方者。见百论疏...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无着

十行之一。无着即无碍之义,言诸行圆融而无障碍也。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2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无着摄论

五摄论之一。无着所造之摄大乘论也,有叁译,后魏佛陀扇多译二卷,陈真諦译叁卷,皆名摄大乘论,唐玄奘译叁卷,题曰摄大乘论本。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金沙轮叁昧

五轮叁昧之一。金沙為真实无着之义。修禪定断见思二惑,起无漏智,无染无着,因是断尽一切烦恼,得道果,故名。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十支论

以瑜伽论為本论,其他释论為支论,总有十论:一、百法论。又名略陈论,数论。二、五蕴论。又名粗释体义论。依名释义论。已上二论是天亲菩萨所作。叁、显扬论。又名总包集义论。是无着菩萨所造。四、摄大乘论。又名广包大义论。是无着菩萨造。其释论為天亲及无性造。五、杂集论。又...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八支论

无着所造之八论,对於瑜伽本论,谓之八支论,见[八论]条。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五大论

无着所造之五部大乘论。见[五部大论]条。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恶取空

拨无因果之道理,无着於恶空见也。地持论二曰:「云何為恶取空?若沙门婆罗门,谓彼此都空,是名恶取空。」唯识论七曰:「拨无二諦,是恶取空也。诸佛说為不可治者。」止观五之六曰:「寧起我见,如须弥山,不恶取空。」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五论十支

无着菩萨之五部本论及世亲菩萨之十部末论。皆显法相瑜伽之理者,见[五分十支]条。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超日王

梵名Vikramāditya,亦译曰力日。為印度阿踰闍国之王。笈多Gu ta王朝之始祖也。灭当时割据各地之诸王国,而统一印度,领地颇大。王保护诸有宗教奖励文学语学,贡献於印度文明不尠。无着,世亲等与王同时代之人也。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通论家

通释无着摄大乘论之教家也。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见法

谓真言行者,对於所愿成就之相,住於无染无着清净真实之心,諦观实相善通其实义也。大日经悉地出现品曰:「尔时金刚手白佛言:世尊!唯愿復说此正等觉句悉地成就句,诸见此法善男子善女人等,心得欢喜,受安乐住,不害法界。」同疏十一释之谓此即是随此中修学者,若得成就,即名见...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忍智

慧心安於法,名為忍;於境决断,名為智。小乘有部之说,忍為无间道(旧译曰无碍道)之观知,属於因;智為解脱道之观智,属於果。成实及大乘,忍智皆通。但就义而分之,则始观名忍,终成名智。俱舍论二十叁曰:「忍智者,忍是无间道,约断惑得无能隔碍故。智是解脱道,已解脱惑得与...

《佛学大辞典》 / 250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日光叁摩提

禪定名。求闻持法也。婆藪槃豆法师传曰:「无着法师。修日光叁摩提。如说修学。即得此定。后昔所未解悉能通达。有所见闻。承忆不妄。」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前叁叁

无着禪师与文殊问答之语。见[无着]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1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