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之心所法与定俱戒道具戒之二无表色及此法之生住等四相,与心王同时同果,又同善等之性其他一切之相,故谓之心随转法,即心生则随而生,心灭则随而灭也。俱舍论六曰:「心所二律仪,及彼心诸相,是心随转法,由时果善等。」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新云无表色,旧云无作色。戒法者,以所谓无作色之一种色法為戒体,故曰无作,对小乘戒及沙弥戒而称大乘戒或大僧戒為大戒。见[无作色]条。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五根五境无表色也(俱舍论),十一色悉為实法。又五根五境法所摄色也(唯识论),法处所摄色中之第五自在所摄色,有假有实。其他四者悉為假也。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又曰有见有对色。色法有眼等五根,色等五境及无表色之十一种,此中色境之一為可见有对色,眼等五根与声等四境為不可见有对色。无表色為不可见无对色。眼可见者曰可见,由极微组织而有障碍者曰有对。智度论二十曰:「佛说叁种色:有色可见有对,有色不可见有对,有色不可见无对。」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法相宗之说。受戒之时,以第六识思心所隆盛之势力,於第八识熏其种子,此思心所之种子有防非止恶之功能,故以之為戒体。此戒体於外相无表示,故名无表思,顺小乘有部之义,名為无表色,彼宗以无表之戒体為色法故也。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通论事实,谓之据实通论,就其中之多者胜者而论,谓之据胜為论。如色之名,据实通论,则五根五境无表色之十一法,悉為色。独於眼根所对之境,与以色之名,则据胜為论也。天台戒疏一曰:「叁业之中,意业為主,身口居次。据胜為论,故言心地。」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1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