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条搜索结果

之一。在俱舍為五根五境无表色之十一,在成实為五根五境四大之十四,在唯识為五根五境法处所摄色之十一,此等色法有种种差别,集於一而称為色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与十八界也。更加十二处谓之叁科。俱舍论颂疏一曰:「叁科界训谈。」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蓄心识之意,如云含识,谓有情也。西域记序曰:「识怀灵之异。」 又识為五之一,故云识。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1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发智论有八品,称為八犍度,译作八聚八等。大毘婆沙论為解释此八之法门者。俱舍颂疏一曰:「包括六足,吞纳八。」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之一。见[五]条。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处界

十二处十八界之略称。旧译曰阴入界,普通名之為叁科。分类诸法万有之名也。俱舍论第一颂曰:「愚根乐叁故,说处界叁。」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谓人身也。人身自五而成,不免叁苦八苦等苦,故云苦。八十华严经二十四曰:「永除苦,永断苦觉。」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善巧

见[十善巧]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非色四

中受想行识之四者,為心法之差别,而非色法,故云非色之四。仁王经上曰:「色名色,心名四。」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之一。俱舍成实以為眼等之六识心王,唯识以為八识心王。此等心王有种种差别,集於一所,而為识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梵名塞建陀Skandha,旧译曰阴。阴覆之义,谓色心之法,荫覆真理也。新译曰。积集之义,谓色心之法,法大小前后等积集而成自体也。色,心等。义林章五本曰:「梵云塞建陀,唐言,旧译名阴(於禁反)。此阴是荫覆义,若言荫者,梵本应云鉢罗婆陀。(中略)或翻為聚,故法华...

《佛学大辞典》 / 233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阿毘达磨法足论

六足论之一。尊者大目犍连造,唐玄奘译,十二卷。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譬五之聚合於聚落也。释摩訶衍论曰:「已过五聚落故。」秘藏宝钥下曰:「藏海息七转之波,落断六贼之害。」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駄南

与嗢拕南同。

《佛学大辞典》 / 6字 / 1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

四魔之一。见[四魔]条。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1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