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广五蕴论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於化地部别万法為叁种:一、一念蕴者,剎那生灭之法也。二、一期蕴者,人自生至死间相续之法也,五根等属之。叁、穷生死蕴者,穷生死而至金刚喻定间相续之法也。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蕴蓄心识之意,如云含识,谓有情也。西域记序曰:「蕴识怀灵之异。」
又识為五蕴之一,故云蕴识。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蕴之一。见[五蕴]条。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发智论有八品,称為八犍度,译作八聚八蕴等。大毘婆沙论為解释此八蕴之法门者。俱舍颂疏一曰:「包括六足,吞纳八蕴。」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略称。旧译曰阴入界,普通名之為叁科。分类诸法万有之名也。俱舍论第一颂曰:「愚根乐叁故,说蕴处界叁。」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蕴中受想行识之四者,為心法之差别,而非色法,故云非色之四蕴。仁王经上曰:「色名色蕴,心名四蕴。」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1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梵名塞建陀Skandha,旧译曰阴。阴覆之义,谓色心之法,荫覆真理也。新译曰蕴。积集之义,谓色心之法,法大小前后等积集而成自体也。色蕴,心蕴等。义林章五本曰:「梵云塞建陀,唐言蕴,旧译名阴(於禁反)。此阴是荫覆义,若言荫者,梵本应云鉢罗婆陀。(中略)或翻為聚,故法华...
《佛学大辞典》 /
233字 / 1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谓人身也。人身自五蕴而成,不免叁苦八苦等苦,故云苦蕴。八十华严经二十四曰:「永除苦蕴,永断苦觉。」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1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见[十善巧]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蕴之一。俱舍成实以為眼等之六识心王,唯识以為八识心王。此等心王有种种差别,集於一所,而為识蕴。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1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譬五蕴之聚合於聚落也。释摩訶衍论曰:「已过五蕴聚落故。」秘藏宝钥下曰:「藏海息七转之波,蕴落断六贼之害。」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1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六足论之一。尊者大目犍连造,唐玄奘译,十二卷。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1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与嗢拕南同。
《佛学大辞典》 /
6字 / 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对於一味蕴而言。由细意识而起之有间断五蕴也。小乘经量部所立。见异部宗轮论述记等。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