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悔

[ chàn huǐ ]
类别 [ 术语 ]

止观七曰:

懺名陈露先恶,悔名改往修来。

然懺為梵语懺摩Kṣamayati之略,而非汉语,故台宗之子弟不取之。四明之金光明经文句记叁曰:

懺悔二字,乃双举二音。梵语懺摩,华言悔过。

悔过之译,不叶本义。懺摩者请他忍恕之义也。又谓发露已犯罪,则梵语提舍那矣Deśayati或Deśanakaranīyā,译曰说罪也。玄应音义十四曰:

懺悔,此言讹略也。书无懺字,正言叉摩,此云忍。谓容恕我罪也。

南山戒疏一下曰:

懺悔,悔是此土之言,懺是西方略语,如梵本言懺摩也。懺字非苍雅所陈,近俗相传故耳。

寄归传二曰:

旧云懺悔,非关说罪,何者?懺摩乃是西音,自当忍义。悔乃东夏之字,追悔為目,懺之与忍,迴不相干。(中略)恐怀后滞,就他致谢。即说懺摩之言,必若自己陈罪,乃云提舍耶矣。

有部毘奈耶十五註曰:

言懺摩者,此方正译当乞容恕,容忍致谢义也。若触误前人,欲乞欢喜者,皆云懺摩。无问大小,咸同此说。若悔罪者,本云阿鉢底提舍那Ā

attideśanā,阿鉢底是罪,提舍那是说,应言说罪。云懺悔者,懺是西音,悔是东语。不当请恕,復非说罪,诚无由致。

慧苑音义下曰:

懺悔谓懺摩,此云请忍,谓请前人忍受我悔罪。

浏览 264 / 《佛学大辞典》 / 2024年09月22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