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ñkā,新作[飢-几+夌]伽,又作[马*夌]伽。在师子国(即锡兰岛)之山名(今之Adam s
eak)。楞伽為宝名,又曰不可到,难入之义也。即山以有楞伽宝得名。又以险绝常人难入得名。佛尝在此说大乘经,名楞伽经。
西域记十一师子国曰:
国东南隅有[飢-几+夌](勒登反)伽山,巖谷幽峻,神鬼游舍,在昔如来於此说[飢-几+夌]伽经。旧曰楞伽经,讹也。
唯识述记四本曰:
楞伽者,是师子国山名也。
慧琳音义叁十一曰:
楞伽,正梵音云[飢-几+夌]伽,山名也。勒邓反。此亦宝名也,此山多饶此宝,故以為名。在南海中师子国西南隅,海岛大山也。
华严疏钞六十二曰:
楞伽,此云难往。
楞伽经心玄义曰:
楞伽,此云难入,世尊说法无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