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七喻之一。叁界生死之眾生,譬之无功德法财之穷子。
法华经信解品曰:
譬若有人,年既幼稚,捨父逃逝,久住他国。或十,二十,至五十岁。年既长大,加復穷困,驰骋四方,以求衣食。渐渐游行,遇向本国。
其父先来,求子不得。中止一城,其家大富。(中略)商估贾客,亦甚眾多。时贫穷子,游诸聚落。经歷国邑,遂到其父所止之城。(中略)尔时,穷子佣赁展转,遇到父舍。住立门侧,遥见其父,踞师子床,宝几承足。(中略)威德特尊。穷子见有父大力势,即怀恐怖,悔来至此,(中略)疾走而去。
时富长者,於师子座,见子便识,心大欢喜,(中略)即遣傍人,急追将来。尔时使者疾走往捉,穷子惊愕,称怨大唤:我不相犯,何為见捉?使者执之逾急,强牵将还。於时穷子自念:无罪而被囚执,此必定死。转更惶怖,闷绝躄地。父遥见之,而语使言:不须此人,勿强将来。以冷水洒面,令得醒悟。(中略)使者语之:我今放汝,随意所趣。穷子欢喜,得未曾有。从地而起,往至贫里,以求衣食。
尔时长者,欲诱引其子,而设方便。密遣二人,形色憔悴无威德者。汝可诣彼,徐语穷子:此有作处,倍与汝直。穷子若许,将来使作。若言欲何所作?便可语之:雇汝除粪,我等二人亦共汝作。时二使人,即求穷子,即已得之,具陈上事。
尔时穷子,先取其价,寻与除粪,其父见子愍而怪之,(中略)即脱瓔珞细软上服严饰之具,更着麤弊垢腻之衣,尘土坌身,右手执持除粪之器,状有所畏,语诸作人:汝等勤作,勿得懈息。以方便故,得近其子。后復告言:咄男子!汝常此作,勿復餘去,当加汝价。(中略)汝常作时,无有欺怠瞋恨怨言,都不见汝有此诸恶如餘作人。自今以后,如所生子。即时长者,更与作字,名之為儿。
尔时穷子,虽欣此遇,犹故自谓客作贱人。由是之故,於二十年中,常令除粪。过是已后,心相体信,入出无难。然其所止,犹在本处。
世尊!尔时长者有疾,自知将死不久。语穷子言:我今多有金银珍宝,仓库盈溢。其中多少,所应取与,汝悉知之。尔时穷子,即受教勅,领知眾物金银珍宝及诸库仓,而无希取一餐之意。然其所止,故在本处。下劣之心,亦未能捨。
復经少时父知子意渐已通泰,成就大志,自鄙先心。临欲终时,而命其子,并会亲族国王大臣剎利居士,皆悉已集,即自宣言:诸君当知,此是我子,我之所生。於某城中,捨我逃走。竛竮辛苦,五十餘年。其本字某,我名某甲。(中略)今我所有一切财物,皆是子有。先所出内,是子所知。
世尊!是时穷子,闻父此言,即大欢喜,得未曾有。而作是念:我本无心有所希求,今此宝藏,自然而至。
此譬喻者,须菩提等四大声闻领得今日始说与大乘之佛意,己等如穷子,佛如长者,述大悲摄化之状。楞严经一曰:
譬如穷子舍父逃逝。
长水疏一下曰:
绝无功德法财以养法身慧命,故云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