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武艺

[ shǎo lín wǔ yì ]
类别 [ 杂语 ]

白醉璅言曰:

少林寺当黄巾之乱,眾僧惶惧欲散,忽一火头老僧自庖中出曰:公等勿忧,老僧一棒驱之。眾笑其妄,僧运叁尺棍,径入黄巾队中,遭者辟易,遂散去。僧归,以其法授眾僧而隐,乃紧那罗佛显化也。由此少林以武勇闻,唐初王世充之败,僧与有功,而不愿官爵。太宗遥授以将军之号。

樵书九曰:

今之武艺,天下莫不让少林,其次為伏牛,伏牛亦学於少林者,其次為五臺,五臺之传,本於杨氏女,所传杨家鎗者是也。

清一统志曰:

或云天竺迦佛陀禪师隋时至中国,隋帝於嵩山為起少林寺(或云:少林寺,后魏太和年建,隋文帝改為陟岵,唐復名少林,在河南登封县西北少室山北麓),后其徒曇宗等佐唐太宗平王世充,有功者十叁人。僧徒常习武事,故技击有少林派。

田雯游少林寺记曰:

六祖手植柏,柯叶贞萋,蔽亏曦景。左右碑以百数,汉以前者率漫漶不可读,自晋迄唐,完毁半焉。一碑刊唐太宗為秦王时讨王世充,赐寺僧御札。盖当时僧之立武功者十叁人,惟曇宗授大将军,其餘不欲官,赐紫罗袈裟各一袭,此可补唐书之闕矣。

案学佛者,当专修佛道不应兼习武艺。

浏览 169 / 《佛学大辞典》 / 2025年04月21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