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悔

[ wǔ huǐ ]
出处 < 出天台四教仪 >

五种皆称悔者,以其皆能灭罪故也。忏悔则灭身口意所作之业,劝请则灭波旬请佛入灭之罪,随喜则灭嫉他修善之愆,回向则灭求生叁界之心,发愿则灭修行退志之过也。(梵语波旬,华言恶。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忏悔,忏,梵语具云忏摩,华言悔过。华梵兼举,故称忏悔。忏名修来,悔名改往。谓修将来之善果,改已往之恶因,是为忏悔。

二、劝请,劝请有二:一者谓十方世界有佛将入涅槃者,劝请住世利济众生;二者谓十方世界有佛初成正觉者,劝请转法轮度诸众生。虽不面见诸佛,而虔心劝请,以达归敬之诚,是为劝请。(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叁、随喜,谓随他修习善因,喜他得成善果,是为随喜。

四、回向,谓叁业所修一切诸善,乃至忏悔、劝请、随喜种种功德,回施法界一切众生,同证菩提,是为回向。(叁业者,身业、口业、意业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五、发愿,谓发誓愿,要制其心,凡所修行,期证道果。若不要心,或恐退失,所谓若不发心,万事不成。是故诸佛菩萨,莫不发诸誓愿,而成正觉,是为发愿。

浏览 580 / 《三藏法数》 / 2025年01月26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