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Yogāoāryabhāmi-śāstra,百卷,弥勒菩萨说,唐玄奘译。叁乘之行人,谓為瑜伽师。瑜伽师所依所行之境界有十七聚,谓為瑜伽师地,瑜伽师之地也。此论明瑜伽师所行之十七地,故名瑜伽师地论。十七地者,第一五识身相应地乃至第十七无餘依地也。
玄应音义二十二曰:
瑜伽,此译云相应。一切乘境行果等所有诸法,皆名相应。境谓一切所缘境,此境与心相应,故名境相应。行谓一切行,此行与理相应,故名行相应。果谓叁乘圣果,此果位中诸功德更相符顺,故名果相应。师地,师谓叁乘行者。由闻思等次第习行。如是瑜伽随分满足,展转调化诸眾生,故名瑜伽师。师谓教人以道者之称也。旧经中言观行人者也。地谓境界所依所行。或所摄义,是瑜伽师所行境界,故名為地。即十七地也。
佛去世后一千年中,无着菩萨自阿踰陀国讲堂昇夜摩天受於弥勒菩萨,昼日為大眾宣说者。本论之着述如下:瑜伽论略纂十六卷,唐窥基撰。瑜伽论劫章颂一卷,唐窥基撰。瑜伽伦记四十八卷(或作二十四卷),唐遁伦集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