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山石窟

类目 影像 / 著译 外村太治郎著 / 2022年05月24日 / 1876 浏览

天龙山石窟造像被称之为“天龙山式样”,于唐代达艺术高峰,然因长期湮没,至清末民初已毁坏惨重。此《天龙山石窟》记录了其被破坏前的原始面貌,全套共八十幅,每幅有中英文标记。

天龙山石窟位于山西太原西南方向40公里处的天龙山腰,海拔高1700米。石窟距今已有1400多年。经过北齐、隋代、唐代开凿,现存石窟25座,分别位于东西两峰山崖之间,绵延1公里余。天龙山石窟创建于东魏(公元534—550年),高欢在天龙山开凿石窟,高欢之子高洋北齐后以晋阳为别都,继续在天龙山开凿石窟。隋代杨广为晋王,继续开凿,唐代李渊父子起家于晋阳,建造石窟达到高峰。

这些石窟中,有东魏、北齐、隋、唐各代开凿的石窑二十七窟。东峰八窟,西峰十三窟,山北三窟,寺西南三窟,窟之间山径相通。据不完全统计,石窟内外有石窟造像1500余尊,浮雕、藻井、画像1144幅。各窟的开凿年代不一,以唐代最多。

天龙山石窟造像被称之为“天龙山式样”。以造型娴熟、比例适当、线条柔和、雕刻精细,为后人研究佛教、美术、雕刻、建筑各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典范,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去散千峰晓,神龙应念来。补陀岩上士,心识几时灰。

这是宋代释智遇写得《天龙恭敬赞》,似在印证天龙山石窟的劫难和遭遇。

  • 1918年,日本人关野贞重新发现天龙山石窟,并将调查报告发表于日本《国华》杂志。此报告一出,引起世界轰动的同时,也招来了大规模的盗凿活动,数百件天龙山石窟精品造像被运往海外。
  • 1948年,天龙寺再遭大火毁于一旦,无人管理的天龙山石窟遭受自然灾害的损坏更加迅速。直到1982年,才开始对天龙山石窟进行保护、恢复和维修工作。
  • 1924年~1925年间,中外盗贼对石窟进行了掠夺和破坏,耗时四百年开凿的天龙山石窟,从此竟成为无头的石窟,是中国境内摧残破坏最为严重的石窟,再也找不出一尊完整造像。

初步统计,总数约150件的天龙山石雕造像,散佚海外各处,仅部分雕像可辨认确系出自天龙山哪个窟室。如捐出藏品的哈佛大学辖下福格美术学院集藏24件天龙山雕像(包括飞天浮雕),其中的19件为第二窟和第三窟作品;日本东京根津的嘉一郎藏有8件天龙山早期头像。(参考资料

2020年12月12日,第八窟北壁佛龛主尊佛像被安全运抵北京。这尊佛首,是2020年归国的第100件流失文物,也是近百年来首件从日本回国的天龙山石窟流失佛雕。(新闻资讯

此本《天龙山石窟》为金尾文渊堂 1922 年出版。全套共八十幅照片,是二十世纪初外村太治郎随关野贞、常盘大定、田中俊逸一起在调查天龙山石窟遗迹时拍摄。(查看全套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