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旨趣也。法华游意上曰:「理致渊远,统群典之要。」唐僧传(德志传)曰:「名题前后,甚得理致。」 又禪家之宗匠,接人开示经论之道理而导之,称為理致。彼宗所谓如来禪是也。七帖见闻一末曰:「神智云:宗门立理致机关二门。教化机缘。」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诸家释法华经无不大判之以本地门垂迹门之二门,一经二十八品中,前十四品為迹门之序正流通,后十四品為本门之序正流通。迹门之法华,谓释迦如来成道后至法华会座之间四十餘年诸经之说法,叁乘法為方便,一乘法為真实(方便品之正说),所说之教理上开权显实也,本门之法华,谓释迦...
《佛学大辞典》 / 353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一总相,二别相,叁同相,四异相,五成相,六坏相也。就凡夫所见之事相上言之,事相各各隔碍,不具六相,若就圣眼所见之诸法体性言之,则於一一事相中,见此六相圆融,以六相圆融之故,诸法即一真法界无尽缘起也。所谓法华之一真法界无尽者,依此六相之圆融而证之。是出於华严经初...
《佛学大辞典》 / 796字 / 1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自末进於本,谓之向上,自本下於末,谓之向下。释摩訶衍论二曰:「於生灭门,有二种位。云何為二?一者向上门,二者向下门。如是二门,生灭决择。」碧巖普照序曰:「衲僧向上以巴鼻。」种电钞曰:「向上者,千圣不传底事。」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1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解释经之文句,天台大师所用四种之方法:一、因缘释,或云感应释,究佛与眾生之关係因缘而解释者。二、约教释,以一文句参照藏通别圆四教而解释者。叁、本迹释。以一文句参照本迹二门而解释者。四、观心释,以一文句适用於自己之心,观其心而解释者。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1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教观二门之一。谓分别教义也。如天台之五时八教,法相之叁时教乃至真言之显密二教十住心是也。玄义一上曰:「教者圣人被下之言也。相者分别同异也。」见[教观]条。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1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一、心行称理摄散名止。二、止不滞寂,不碍观事。叁、由理事交彻而必俱遂使止观无碍而双运。四、理事形夺而俱尽,故止观两亡而绝寄。五、绝理事无碍之境,与泯止观无碍之心,二而不二,故不碍心境而一味,不二而二,故不碍一味而心境。六、由即理之事摄一切法故,即止之观,亦见一...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1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净土真言一宗之纲目,分為真俗二諦,即世出世二门,俗諦以王法為本,真諦以信心為本。盖真宗之意,以為眾生往生弥陀之净土,非由称名之功德,乃由信大悲之佛之愿力也。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二门之一。对於遮情之称而曰表德。与所谓遮詮表詮同,但表詮遮詮之目,出於法相宗,而表德遮情之称,本於华严宗,真言宗盛用之。见[二门]条。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起信论说明眾生心时,别為心真如门与心生灭门。心真如门為眾生心本体的方面之说明,心生灭门為眾生心现象的方面之说明也。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日本日莲宗之意,法华本迹二门之法体,不出十界十如叁世间。然迹门明九界之修因门,故以心為法本,使十界十如叁千之事法,悉归於一心,一心叁观一念叁千之妙观,使行人开觉法界唯心。故约於空门理观归於唯一心性。使泯绝他之事相也。本门明佛界之感果门。故以身為法本,使十界十如...
《佛学大辞典》 / 521字 / 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